第22章 藍鯨骨架

D90平台是國外公司千錘百煉設計發展起來的,其中的不足和隱患早在各種的實踐中被發現,進行了嚴密的修改,這根本就是一個非常成熟的設計方案。

馮晨一所麵臨的首要任務卻是將這個成熟的方案拆解開,然後讓其能夠符合藍鯨號異乎尋常的技術規範。

這就好比有人送了一件高檔成衣給你,質量款式上乘,卻不符合你的身材,需要你自己進行修改,修改後的衣服還需要保持同樣甚至更高的優秀品質。

這不僅僅是看起來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情,做起來更是一件堪比蜀道難的難題。

關鍵是技術載荷需求隻要增加一點兒,基礎相應要提高的強度就會成倍增加,光是表麵上的數據就足以讓馮晨一感覺到頭疼不已,即便如此還是有更多山海一般的數據湧現出來,幾乎是摁下葫蘆起來瓢,到處都有各種各樣的更改數據。

設計組的成員們隻能不斷計算著,一點點地朝著目標前進,猶如一艘狂濤駭浪中的小船,滿心希望地能夠順利抵達勝利的彼岸。

“馮博士,按照這個數據要求,平台恐怕無法承受如此這麽多的設備!”負責計算承載力的設計師突然找到了馮晨一。

馮晨一愣住了,這種基礎性的錯誤是絕對不應該發生的啊!

“你確信計算的沒有錯誤嗎?”雖然他也知道這種事情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已經計算了三遍,結果都是一樣的!”設計師無奈地講道。

馮晨一看著上麵標紅的數據,表明原有的平台強度根本無法承受如此高的數據壓力,必須要再次加強。

“現在咱們的基礎平台數據是多少?”馮晨一皺著眉頭問道。

“平台總長115.0 m、型寬78.0 m、管架甲板高度42.4 m,浮筒長110.0 m、寬16.0 m、高11.6m,立柱長16.0 m、寬16.0 m、高22.0 m,上層平台長74.0 m、寬74.0 m、管架甲板長77.0 m、寬78.0 m,工作吃水23.6m,排水量52 932噸,工作環境溫度-20℃~40℃,海水溫度0℃~35℃!”

這些數據早就熟記在設計師們的腦海中,張口就說了出來。

“基礎平台的數據不足,我們可以將平台的寬度增加,相應提高浮筒強度,長度可以略微增加一下!看看數據是否符合!”

既然強度無法承受,那麽就加強,擴大平台的規模,這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隻是需要在經濟和效果之間進行取舍了。

設計師愣了一下,他似乎沒想到馮晨一居然用這麽個看似最笨最粗暴的法子來解決問題!

馮晨一回頭看著有些呆滯的設計師,“怎麽?這個方法不行嗎?”

“可以,當然可以了!”設計師苦笑一聲,他還以為博士還有特別的招數呢。

設計師立即通過承壓數據,推算出了適用的平台尺寸,很快一座長117米寬度超過90米高度在將近一百二十米的龐然大物就這麽在圖紙上誕生了。

如果說D90平台占據了一座標準足球場大小的話,眼前的這個龐然大物還需要額外的增加四座標準籃球場。

“我的天啊!”等承載數據出現在馮晨一麵前的時候,他瞬間發出了感慨。

藍鯨號在紙麵上的數據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半潛式鑽井平台了,而且根據設計要求,擁有超過三千五百米作業水深,鑽探深度可以達到一萬五千米,具備在全球深海作業的能力。

這才是真正的藍鯨,一頭能夠縱橫四海的龐然大物,一座超乎尋常的超級工程。

龐大的數據被馮晨一擺放在眾人麵前的時候,小組成員們都傻眼了,繼而大家都是一片興奮,能夠拿到世界第一的稱號,而且自己要參與其中,這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榮耀。

“就按照這個數據,立即拿出基礎平台的設計方案!”馮晨一一錘定音。

大家立即忙不迭地展開了設計工作,從各方麵都對藍鯨號的基礎平台進行了全方位的細致設計。

深海半潛式鑽井平台被譽為海工裝備領域皇冠上的明珠,這並非沒有道理的。

海上鑽井平台自從誕生的那一日開始,就伴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停地升級換代。

最初使用的是固定式鑽井平台,那是將導管架固定在海底而高出海麵不再移動的裝置,平台上麵鋪設甲板用於放置鑽井設備,支撐固定平台的樁腿是直接打入海底的,鑽井平台的穩定性非常好,但因平台不能移動,鑽井的成本很高。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誕生了許多移動式的鑽井平台,比如說坐底式鑽井平台,利用沉墊加壓載坐於海底,完成鑽井後可排出壓載起浮,並移至另一井位,但是受製於作業水深和海底地質條件。

還有一種是對海底適應性強的自升式鑽井平台,平台能夠順著樁腿上下升降,對水深適應性強,工作穩定性良好。

然而自升式鑽井平台的樁腿長度總歸是有限的,如果要在深海進行鑽探工作,就無能為力了。

半潛式鑽井平台就應運而生,它由工作甲板和下船體組成,之間用支撐立柱連接,作業的時候可以將大部分的浮體都沉入海平麵以下,最大可能地減少海浪的影響。

藍鯨號的基礎平台就是半潛式的,它擁有兩座猶如魚雷一般的巨大沉箱和四根超大型的立柱,能夠支撐起數萬噸重的身軀,立柱的上方是巨大的平台,用於建造鑽井平台所需要的各種設備,以及工作人員的生活區。

中國南海一貫是熱帶風暴聚集的地方,每年都會有數量驚人的風暴肆虐,藍鯨號要想在這裏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要具備正麵抗衡風暴的能力,龐大的身軀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基礎平台的設計緊鑼密鼓地進行著,他們需要把所有能夠想到的問題全部都考慮進去,從安全性到經濟性,從科學化到人性化,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事無巨細。

一個個設想化作了一張張圖紙,在身旁堆積如山,最終化作了一個巨大的藍鯨骨架。

在夜以繼日的設計中,在廢寢忘食的工作下,馮晨一小組拿出了基礎平台的設計方案,比預計的時間提前了足足兩周的時間,這讓四葉草的設計師們咋舌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