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在做無用功
牽引裝置已經開始工作一段時間了,中國星的氣溫每天都在下降,現在雖然還在一百度以上,但按照這個速度,降到四十度以下應該用不了多長時間,加上隊員們的戰衣是防高溫也具有恒溫係統的,大家沒怎麽感覺到而已。
但地麵感覺到了。
焦黑的地麵經過這幾天的休養生息,慢慢變黃,地上的裂縫也沒有再擴大,趙錚寰一連看了幾眼,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他莫名覺得土地在自我修複,那些裂縫貌似在變小。
提醒了淩瑞一句,趙錚寰出發了。
當時砌第二道牆的時候,大家特意留了上牆的路,登頂的這一路都沒什麽難度,千把米,一下子就到了,韓葉和隊員站在懸崖邊,看著趙錚寰他們三個速降到那個小平台,高懸著的一顆心放了一半下來。
至於山洞內是什麽情況,隻有進去了才知道。
留了兩個隊員在這接應,韓葉帶著其餘隊員回去幫淩瑞的忙,人工製造氧氣雖然沒有尋找水資源的難度那麽大,但想要製造出足量的氧氣,這就是一項非常浩大的工程了。
首先,製造氧氣的工具與場所要事先準備,其次,飛船的修複工作還要同步進行,所以別看隊員有三十三個,任務分配下去,每個人都忙得飛起。
也就隻有‘雪山’的周爺和醒爺,能有那個閑情逸致來下棋以及鬥嘴了。
深入洞裏一百米,看到了上次霍延躺著的位置,那裏還有一些雜物,有一支筆,還有一個小手串,這兩樣小東西當時掉在外頭,肯定當場就融化了,眼下在這洞裏,這些東西卻完好無損。
戰衣上的溫度感應器顯示,山洞內的氣溫為50度,趙錚寰記得上次來的時候,這裏有差不多一百度,看來這山洞雖然有一套自己的恒溫係統,但也還是跟小太陽互相有作用的。
就是不知道再往裏走,溫度會不會有變化。
把霍延的東西撿起來,三人繼續往裏找,林燊說:“錚哥,上次霍延和鄭摯到洞裏的時候我聽說戰衣都破損了,供氧係統也被破壞,但他們能在這洞裏存活,等到你們來救援,會不會這洞裏有幹淨的氧氣?”
林舒也點頭:“我認為肯定有,離了戰衣我們就還是肉體凡胎,人沒有水可以活三四天,但若是離了氧氣,必定很快窒息,錚哥,等會我們注意檢測一下,要是這裏有新鮮的氧氣,那我們就可以想辦法把氧氣引出去。”
新鮮的氧氣與外頭滿世界跑的汙染氣體相撞,興許能中和一點,能讓外頭的空氣質量變好一些,勉強達到能呼吸的標準呢?
三人並肩往裏走,各自留意一個方向,林燊左邊,林舒右邊,趙錚寰負責前方,聽完兩人的分析,趙錚寰認可道:“理論上來說這個可能性很大,但當天霍延和鄭摯曾共用一套供氧係統,這才是他們能活著等到我和關酒的最主要原因。”
林燊和林舒有些失望,不過很快又振奮起來,這山洞比外頭的溫度要低那麽多,不可能是毫無原因的,頂上土層厚,小太陽不能直接照射是一方麵,另一方麵有可能是,靠近低溫源,例如極地冰川。
如果這山洞的另一邊是極地冰川,那麽水和空氣,他們很快就能擁有了。
希望是一回事,事實是不是如此,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但不管怎樣,總得心懷希望的。
山洞彎彎繞繞,初時洞道並不開闊,走了兩三公裏,視野突然變得開闊,麵前也出現了三條道。
三人上前一通勘查,林舒驚喜道:“錚哥,這洞壁不像是天然的,有點像人為製造的,說不定在很久之前,這裏有人類生活過!”
“說不定在億年年之前,這裏原本就是人類生活的星球,後來發生了宇宙大爆炸,人類才遷移到地球上去住。”林燊思維跟著發散。
不過,大自然鬼斧神工,很多人類認為不可能的景觀,其實都是大自然自己的作品。
因此趙錚寰聽了也沒表態,也沒有繼續向前:“在這先測一下。”
溫度器與空氣檢測器一直開著,目前顯示溫度在50度以下,至於空氣指數,基本上跟地麵一樣,略微幾個數值不同,也暫時影響不了整體。
山洞離深淵應該還有一定的距離,其實在這裏檢測的話還不如直接到深淵底下再檢測,但有時候就是不能按照經驗來行事,有時候隨性一點,出奇不意一點,或許有可能取得意外的驚喜。
有的地方,地下河是高於地平麵的,因為地下河穿心而過,在地球上,河麵比城市的位置高的地方比比皆是。
隨身攜帶的監測儀能監測到三千米以上的水分子,如果這洞裏有水,肯定能檢測得出來。
趙錚寰啟動設備,設備嘀嘀嘀分析的時候,林燊和林舒都屏住了呼吸,生怕會影響到檢測結果。
嘀——
嘀聲越長就代表結果不理想,因為嘀聲到了後頭,會很無力。
監測界麵顯示漆黑的‘LO’字樣,耳機裏淩瑞的聲音異常清晰:“再往下一千米。”
換了探頭,趙錚寰再次檢測。
四千米沒有水分子。
再往下一千米,結果也是如此。
淩瑞那邊貌似有人找,一串雜音,林舒臉色不太好看:“錚哥,都五千米了,這裏沒有地下河,土裏連水分都沒有。”
“這個星球本來就沒有水分,山洞的情況雖然跟外頭不一樣,但它畢竟也是中國星的一部分,如果整個星球都沒有水,山洞也不可能有。”林燊解釋。
這個常識林舒當然知道,他隻是有些失望而已。
趙錚寰將設備換到三條道中右邊那條,說:“原先我們隻是猜測這裏沒水,現在是確認了這裏沒有水源,也不算無所得。”
林舒張了張嘴,把話咽了回去。
有陽光,有能供人呼吸的氧氣,但是沒有水,人類還是無法在這生存啊。
三條道的道口都檢測過了,沒有任何水分的數據。
那就隻能繼續往裏探了。
為了互相有個照應,三人還是一起走,先挑的靠右那邊,趙錚寰提議以五公裏為節點,如果沒有檢測到,那就往回走,換一條道。
山洞探險小隊毫無進展,在另一個方向的韓葉那邊,也遇到了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