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進展
“周工,這個分離係統經過演算可行性很高,隻要我們慎重地去完善係統的設計方案。”
“這個模擬三維構造的確是個好東西,我已經分析出了十多個可行性方案,感覺都可以試試。”
祁成飛情緒有些激動,第一次感覺可以這樣的大顯身手。
他用自己這些年所掌握的所有知識點結合實踐點在三維結構上反複模擬了好多遍,發現這個分離係統可行性非常高,完全可以有實施方案,在當下這個環境裏,他感覺自己可以做出無數套預備方案出來。
“我也算了下原始數據,可是支撐點好像不夠,數據上要達到提高安全性能的百分比貌似還缺少一些東西,需要更深層次的加深研究,然後得出充分可行性的數據才能實施。”
欒亦城也知道這個分離係統是好東西,隻是因為沈毓敏是個新手,她腦海裏出現的方案雖然有巧思,可立足點不夠,更經不起數據的論證,所有的一切在沒有被充分論證之前,等於是沒有。
所有人對於這分離係統都演算了好多次,為了完善和鞏固這個係統,每個人經過精確演算和自我的所長,在模擬過程裏,手裏基本都已經有了數十套的預備方案,周景潤更是在有些預備方案的基礎上演算出了幾十種更加精確性的預備方案。
待流悅天坐了兩個多小時的車趕到實驗室的時候,就看到一群人都圍繞在周景潤的身後,神情很是嚴肅地在看著周景潤操作的大屏幕上的一個分離係統各種整合和拆卸。
他連忙把一旁的裝備全部穿戴了起來,立馬加入到大部隊裏去。
“流悅天,你來得正好,看看這分離係統,你覺得還需要完善一些什麽東西?”
周景潤雖然手裏已經有了上百個預備方案,可這些方案都需要試驗來驗證,肯定會很耗時間,他甚至在猶豫是不是要打電話給領導,讓他指派其他部門的設計師過來共同研究一下,隻有完善好了這個分離係統才能付諸實施起來,哪怕製造出來成品,也還需要無數次的試驗來加以論證,才有可能達到他們想要的效果。
流悅天剛來就被點名,也不能拒絕啊。
“周工,那個分離係統,我總感覺有點薄弱,它肯定是要被安裝在火箭整體的頂部,那這發動機係統的性能要求就極高,要耐過幾千度的大氣層高溫,還要起到保護航天員的職責,我個人認為這發動機係統的發動機構造太少了,需要加固,隻有加固了無限的動力才能達到更好的分離效果。”
流悅天對於發動機的係統有著旁人沒有的敏銳感,周景潤覺得這個提議非常的可行。
有了流悅天觀點的參與,周景潤還是覺得這次的試驗暫時還是就部門裏的人員參加,等他把這些預備方案裏的試驗數據都做出來了,然後再找領導幫忙讓其他部門的設計師參與進來,進行最後的定製方案,爭取在最快的時間裏把這個分離係統做出來,盡快投入到試驗裏去。
“欒亦城,你現在計算一下需要多少台的分離發動機加固才能讓分離係統的指數達到最高,也最容易讓它和火箭主體分離開來。”
“其他人現在開始優化你們手裏的預備方案,最好做出最合理,最可行的預備方案。”
“我認為發動機也不能亂加,這樣會給火箭整體增加壓力,如果火箭上空的過程裏,這分離係統也出現問題了呢?這又要用什麽來保障呢?”
平日裏衝動異常的羅霄,今日裏卻給出了非常謹慎的建議。
周景潤聽到了這個建議,眉頭又開始緊皺了起來。
“所有科研的東西都不能有百分之百的保證性,但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盡量把數據靠近這個百分之百的保證性,這個需要我們全員的努力。”
“我們吃瓶裝水的時候,都需要打開那個蓋子,不打開肯定吃不到,現在這個分離係統感覺就是蓋子一樣的存在,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要讓它變成自動的。”
周景潤在看到分離係統的瞬間,感覺突然想通了一些事情,他們原本是想在火箭的內部安全係統加諸上一些功能,然後借此來提高火箭安全性能的百分比。
現在有了沈毓敏的創意,他覺得他們現在就是在火箭的瓶子上加上一個自動的瓶蓋,現在這個瓶蓋要怎麽變成自動,就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周工,照你這樣說的話,這分離係統和推進係統是一個道理,一個是幫助火箭上空,一個是為了保證航天員的安全,我覺得這個分離係統上的動力係統也可以按照推進係統來做。這樣可以省不少力氣,畢竟分離係統要重新研發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現在有了推進係統為依托,這樣就省時省力多了。”
卜昀恒覺得火箭部位其實很多都是相通的,就是看你如何去把握這裏麵的相通之處。
“欒亦城,用推進係統的數據測算一下結果。”
欒亦城接到周景潤的指令,在三維動畫裏測算數據,也真的是件讓人愉悅的事情,他可以看到數據的逐步提升,更可以看到數據成型後的三維立體畫麵,這真的是種視覺享受,他從沒想過數據也可以這般好看~
“報告,前麵加幾台動力發動機的數據測試下來如下,加五台發動機的可行性在百分之六十左右,加十台發動機的可行性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八十,加十五台發動機的可行性可以在數據上達到百分之百,可無論哪個數據,對於這個分離係統的構造,隱患很高。”
欒亦城已經看到了百分百數據後直接坍塌的三維立體畫麵,他心有戚戚焉…
“明白了,現在我們要做的等於就是在十台發動機到十五台發動機之間尋找平衡點,隻要找到了那個平衡點,我們就可以找其他兄弟部門來參與一起研究這個分離係統了,那同誌們,現在我們就在這個基礎上重新開始做這個三維構造試驗,每個人至少演化出十套以上最合理的預備方案。”
周景潤抓住了欒亦城說的數據裏麵的著重點,感覺這個事情可行性非常高,應該也很快能得出答案來,所以馬上分發了任務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