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一個大膽的想法

弘治不理胡思亂想的太子,讓李榮宣內閣大學士和各部尚書來議事。

朱厚照知道弘治這是心係遭災的百姓。

有了這一百萬兩,趕緊給在前線作戰的將士把軍餉發下去,還有河南遭受水災的百姓,早點把款撥下去,也許就能讓更多的人活命。

“叮,宿主支援國家一百萬兩幫助解決水災和邊關之亂,浪值+10000。”

朱厚照最近獲得的浪值屬實不少,賣到寺廟的佛像,持續不斷售賣的鏡子是大頭,每天都有不停的浪值提示。

還有跟王守仁聊蒸汽機的時候,也漲了不少,畢竟是以後能成為聖人的人物。

這次居然一次性收獲了10000的浪值,讓朱厚照感歎係統的慷慨。

離中級十連抽的目標又邁出了一大步。

朱厚照心情大好的跟弘治聊起了玻璃的用途,表示自己要把乾清宮這裏的門窗都換成玻璃的。

不久,內閣三位閣老劉健,謝遷,李東陽,兵部尚書劉大夏,戶部尚書張升等各部尚書來到了乾清宮覲見。

“召眾卿前來,是想把河南的災情,邊關的軍情再議一議。”

朱厚照在一側旁聽,覺得弘治說話的底氣足了好多。

朝中眾大佬麵麵相覷有些疑惑,這兩件事兒不是議過好幾次了麽,國庫沒錢,加派已經安排下去了,莫非皇上是在催加派的事兒。

大明朝的財政製度一言難盡,國庫難以支撐的時候,隻能臨時加派,但是遠水解不了近渴啊。

李東陽是個人精,這次弘治突然傳喚再議這兩件事兒必有蹊蹺。

李東陽率先開口道:“陛下可是有了新的辦法?”

弘治也不繞圈子,直接說道:“內帑新進了一筆銀兩,可解燃眉之急,眾人議一下吧。”

眾臣了然,沒錢的時候商量的辦法再好也隻是對付,現在有錢了,當然是要重新商議一個辦法。

一聽說有錢了,戶部尚書張升是最高興的,連忙問道:“陛下,不知道這筆銀兩的數目是多少?”

既然皇帝能把重臣聚到一起商議,那這數目必然少不了。

怎麽也得有個三五十萬兩吧,張升大著膽子猜測。

“剛進賬九十九萬兩,先緊著要緊的事兒議。”

朱厚照一聽,咋還少了一萬兩,但是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這是給劉大夏留麵子呢。

之前自己和劉大夏的賭約弘治還記著呢,本來沒幾個人知道,劉大夏自己大嘴巴到處宣揚這個事兒,說太子不知天高地厚要一個月拿出來一百萬兩,現在搞的人盡皆知。

這一百萬兩銀子大臣們早晚知道是哪兒來的,自己也根本沒想瞞著,能掙錢也是一種實力,讓這些大臣們知道知道也好。

眾大臣一聽也是有點懵,皇上內帑一年也就二十萬兩左右的進項,主要靠的是皇莊和皇商還有少量的國家稅收。

弘治節儉,這麽多年也沒搞過大興土木的事情,而且後宮就張皇後一人,建造和選秀這兩塊兒花錢最大的地方硬生生的被省下來了。

內帑的錢有多餘的,也都貼補給國庫了,怎麽突然就多出來這九十九萬兩,為啥不直接說一百萬兩。

李東陽最先反應過來,偷偷瞟了劉大夏一眼,然後又看向太子。

這銀子莫非是太子搞來的?

能進入乾清宮議事的哪個不是人精,轉瞬就想明白了,紛紛偷瞄劉大夏。

但是眾人又都好奇太子是怎麽能在一個月賺到一百萬兩的。

劉大夏又羞又怒,他不敢相信太子能在一個月掙到這麽多銀子,莫非太子行了什麽不法之事?

弘治其實也不想讓劉大夏難堪,但是總不能為了你劉大夏的麵子耽誤國事吧,現在邊關的將士和河南遭災的百姓等著救呢。

更何況劉大夏對太子幾次三番出言不遜,也是你自找的。

作為大明集團的董事長,公司經營不善,需要自己兒子在外掙錢貼補公司,弘治其實這錢拿的也不有點不好意思。

但是事急從權,著急用錢呢,何況這大明江山早晚都是太子的。

劉健老成持重,見大家的關注點有些偏了,率先開口道:“啟稟陛下,眼下銀錢充足,可以雙管齊下,應盡快調撥到河南賑濟災民,邊關士兵的欠餉也要及時下撥,穩定軍心。”

劉健的話把眾臣的心思拉回到銀子的分配上,有銀子才能辦事兒,能辦事兒才有功勞可領。

平時都不太敢吱聲的工部尚書曾鑒,都敢開口提修繕皇宮的事兒了。

以往這個時候劉大夏是吵的最凶的,但是猜到這錢是太子搞來的之後卻沒臉開口。

還好一開始首輔劉健已經把基調定下來了,邊關的錢倒是留的充足。

眾人議過之後,這九十九萬兩銀子在弘治手裏都還沒捂熱乎,就安排好了去處。

事情議完了,眾人皆大歡喜。

戶部尚書韓文問道:“陛下,這內帑的錢什麽時候能撥付國庫?”

朱厚照心說,你這臉可真夠大的,直接就說是撥付國庫。

內帑的錢按理說是皇帝的個人財產,你說搬到國庫就搬到國庫,欠條都不想打,可能根本也沒想到要還的事兒。

“撥付國庫?國庫什麽時候還?”

這時候眾大臣聽到了不和諧的聲音,都看向太子。

張升有些習慣性的想當然了,以前弘治往國庫撥錢也沒提過要還的事兒啊,今天太子怎麽突然來這麽一句。

弘治也納悶,太子怎麽還想著要讓朝廷還錢,而且朝廷這個經濟情況根本也還不上。

現在太子開口了,眾人也確信這錢就是太子拿的了,在禦前也不好意思直接問,等回去之後安排人好好查一查。

張升看向了劉健,想著怎麽答複這句話,是直接說不還,還是先假意答應下來再拖著不還。

朱厚照不等人開口,對弘治拱手說道:“父皇,我看就不用還了吧......”

張升被閃了一下,說要還的是你,這沒過片刻,你又說不用還。

朱厚在頓了一下又說道:“......直發內帑好了。”

弘治聽了朱厚照的話,也明白了朱厚照的意圖。

這錢也指望不上國庫去還,幹脆以內帑的名義發出去,這樣好讓老百姓直接領皇帝的情。

太子這種做法有點小家子氣,不過確實對皇權是有好處的。

而且這話自己還不好提,太子提出來再好不過了。

弘治向眾位大臣詢問意見道:“眾卿以為如何?”

劉健身為百官之首這個時候需要站出來表態了。

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

劉健的斷,是指劉健擅長拍板,遇事不決這種事不會發生在劉健身上,而且總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這筆錢總是要花在該花的地方,就是看以誰的名義花出去。

表麵上意義不大,但是往深處說就要涉及到君權和文官權利上的爭奪了。

不過錢畢竟是從內帑拿出來的,這個時候皇上想花錢給自己買個好還不行嗎?劉健當即決定要給皇上這個麵子。

“老臣以為,如此甚好,讓百姓和官兵知道皇上的仁德。”

反正都同意了,劉健就幹脆好人做到底。

首輔都發話了,這種小事兒群臣自然附議。

“眼下的難題解決了,但是日後若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眾卿以為如何?”

劉健知道弘治的意思,這次財政的缺口皇上自己掏腰包堵上了,以後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咋辦?

很難辦?朝廷的財政問題想解決太難了,不是一句話兩句話能說清楚的事兒。

而且朝廷想要多收錢,那就有人會因此利益受損。

其中的阻力難以想象之大。

“陛下,此事不能操之過急,內閣和諸位大臣需要從長計議。”

弘治也知道一句兩句話商量不出什麽對策來,隻是今天的事情有感而發,幹脆讓眾人回去各忙各的。

朱厚照知道最後番對話是弘治說給自己聽的,想要改革稅製是有多難。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朱厚照的腦海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