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反製手段

太空武裝一直是人類關心的話題,盡管聯合國公約一再強調人類要合理利用太空,和平開發太空,但是ISCO的成立,好像建立了一個拉偏架的太空聯合國。

ISCO說到底就是你加入不加入,如果不加入我就阻止你進一步開發太空,如果加入就得按照我們的遊戲規則來玩。不管我們願意不願意,有人就是要在不平等條約下打造遊戲規則。

這很不公平。

不過世界上的事從來都不是用公平來衡量的,想要獲得對手尊重,就必須拿出強大的實力。

“我們也去捕獲那顆UN282。”何教授說話的聲音不大,卻擲地有聲。

這個時候我們也完飯了,按照宇航時間,參加一次“地球會議”也是很正常的,飛船常委會委員和工作骨幹再一次麵對屏幕嚴肅起來。

會場立即引起一陣**。

捕獲UN282?我們捕獲它幹嘛?難不成要打太空戰?這個想法太瘋狂了!

不少人都是這樣想的。

“我們有那樣的技術嗎?”田教授驚愕地問。

“我們的技術從來都是從無到有……”何教授的聲音不大,但卻力壓群雄,眾人紛紛投來讚許的目光。

一切竊竊私語聲結束後,隻聽何教授不緊不慢地說:“我們還沒進行過相關實踐,這說明我們在航天領域的發展過於偏科,所以我們要把這一課補上。”

“補上之後呢,我們要那顆彗星幹嘛?”田教授問。

這也是在場以及場外參會者想問的問題。

“補上之後?”何才教授故意停頓了一下,然後笑道:“自然是把它送到火星上去。”

“……”

在座諸人帶著一臉的茫然,這是幾個意思?幫助一下ISCO成員國完成他們的使命嗎?

“而且必須搶在ISCO攔截前完成捕捉。”

何教授的意思很明顯了,這也是一種競賽,證明我們有能力做到該組織成員國能做到的事。

換言之,也就是說他們能攔截我們的飛船出太陽係,我們也有能力把彗星扔到火星上去,這就相當於有了一個互相牽扯的大殺器,你們不要做得過分,因為我們在火星問題上也是有反製手段的。

你不是有近地軌道激光炮嗎?能攔住彗星的撞擊嗎?

顯然,那就是一個笑話。

這個想法當然是好的,而且從政治態勢而言,如果操作成功,對我們是非常有利的,問題是這個技術我們隻停留在理論方麵,從來沒有實踐過,相對於人家比較成熟的技術手段,我們能做到提前攔截嗎?

“如果做不好,又是一筆較大的投資。”田教授不無擔憂地說。

在管理學裏有一個著名的“第十人理論”,當一個人因為主觀因素認為一件事是對的時候,第二個人沿著第一個人的思路也會產生相同的看法,以此類推直到第九個人也是產生同樣的看法,說明那九個人都是沿著同一思路去看這個問題,第十個人就必須反對前麵九人的看法,並嚐試從反麵來看待這個問題,以此來看這個思路存在的隱患,才能真正全麵地考慮問題。

田教授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我們太空事業中的“第十人”,他建議嚐試接觸甚至加入ISCO,恰是這種思維,讓我們在太空競爭中避免了過熱碰撞,與此同時也催生了我們全方位發展屬於自己的太空科技的決心。

這次會議大體上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總結起來就是:該接觸接觸,該研究研究,該製造製造。

同步走,一個都不能少。

這當然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員,我們卻另辟蹊徑地把捕捉彗星計劃與遠太空探索計劃結合在一起,假設2062年“鄭和”號宇宙飛船起航,同時攜帶彗星攔截器,在抵達近彗點時,從飛船上釋放攔截器,並由飛船直接遙控準確捕捉,這就給我們的訓練帶來挑戰。

不過我們的訓練正是為了應對挑戰而來的,我們不怕挑戰,甚至還會歡迎挑戰。

因為有了這個方案,所以“鄭和”號宇宙飛船的建造速度被提前了。

我們必須保證在2062年的8月初啟航,預計在脫離地球軌道15-17天左右與UN282彗星發生接觸。

“我們還要攜帶一枚核彈上天?”我對此表示驚訝。

我隻是立誌當一名航天員,核彈什麽的在我的腦海裏一直停留在末世小說中,想到將由自己親自攜帶核彈升空,那種震驚的感覺久久不能消退。

“我們做事向來是穩妥的,如果一枚核彈出現故障怎麽辦?”李澤浩毫不客氣地指出問題的關鍵。

如果一枚不保險,那就再帶上一枚……

既然有ISCO改造火星計劃在先,那麽將核彈帶上太空用於星球開發也不再是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事,我們要做的隻是安裝好核彈,起爆!把它推向火星。

“這太刺激了,像《天地大衝撞》的場景。”安娜驚歎著說。

“彗星表麵的太陽風太過強烈,為此科技島將開發機械體2號來適應彗星登陸操作。”韋妙菡照例是航天局與科技島之間最好的聯係人。

“由妙妙登陸?”我問。

“當然是由妙妙登陸操作,比遙控要精準得多。”韋妙菡說。

我想到了太空電梯的纜繩,沒有那更精妙的編織了。

“聽說科技島反省了,再也不強行推廣那種閹割版人工智能了?”我說。

韋妙菡朝我擠了個眼,讚許地說:“還是我們的船長大人有先見之明。”

“喲,這話是李政委教你的吧,我可不敢當。”嘴上這樣說著,嘴角卻還是翹了起來,在充分肯定人工智能的價值情況下,堅持使用妙妙為飛船唯一操作係統這一舉動得到了公認。

一時間,尊重與人工智能相處成了名言,隻有尊重才能發揮人工智能最大的價值,之後的開發更加大膽,在我們啟航前,地球已經進入人工智能時代。

這是史料未及的,也是技術大爆炸的縮影之一。

現在我們把視角再重新轉移到捕獲彗星的技術細節上來,全新的高清3D投影,為這一技術的實現提供了可靠的模擬平台。

在模擬艙裏早已飛出太陽係的“飛船”,現在不得不把時間重新倒回來,模擬2062年8月底的即將發生的彗星捕獲作業。

模擬艙裏,3D投影幾乎占據了模擬艙中心位置的二分之一,我們全都圍著這個模擬出來的3D星係運動模型指揮作業。

“攔截器分離!”

“點火!”

“攔截器調整噴尾方向。”

“攔截器打開太陽能帆板。”

“捕獲到彗星引力。”

“準備釋放立方衛星。”

“B1釋放完畢……B2釋放完畢……”

“衛星繞軌飛行正常。”

“探測器分離!”

我們模擬著捕捉場麵,而3D投影儀正高清的給我們演示著捕獲彗星的全景圖。

在我們的操作下,機械體2號出艙,由於彗星引力過小,加上太陽風的衝擊,探測器險些被甩離彗星表麵,還是由機械體2號緊急射出釘槍把探測器與彗星緊緊連接在一起。

明知是模擬,看到機械體2號險些被甩出彗星時還是驚了一頭冷汗。

2號機械體與1號不同,因為更重視穩定性,它被設計成了金字塔型,這個金字塔的高與底邊比很大,更像巴黎的金字塔大廈,它的底座為一台矢量發動機噴尾,可以隨時調整噴射方向,更注意在微重力或無重力空間的運動能力。

模擬演練中,機械體2號表演著它酷炫的飛行能力,同時在無命令的情況下成功的將探測器安放在彗星表麵。

“起爆!”

隨著我命令的下達,模擬器上閃出一道紅點兒,還沒等我們來得及欣賞太空核爆的壯觀景象,核爆就像瞬間被掐滅的火苗一樣消失於無蹤了,接下來就要觀察彗星漫長的飛行了。

“其實,太空核爆根本就不壯觀。”李澤浩說。

肉眼已經看不出什麽變化了,隻有從數據上能看到彗星正在改變軌道,彗星劃著一條弧線向我們為它設計的軌道滑動。

“成功啦!”韋妙菡興奮地喊道。

模擬艙裏響起稀稀拉拉地掌聲,幾個人相互掛著微笑的互相對望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