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優秀的蛋包飯

“為了人類的未來!”

當何宏教授的宣言通過網絡傳遍全世界的時候,中國航天人的信念也都融在這句話裏了。

世界範圍內的危機仍然在持續,盡管各國之間進行了多項經濟合作,但仍未取得好轉,矛盾的不止是經濟模式,更多的來自於意識,但是有一個意識漸漸被更廣泛的人群所認知,那就是唯有太空才能帶給人類帶來希望。

航天事業已經不單純是一項科技工作,更是變成了人類普世的價值觀。

雖然遠太空載人探索不能像西班牙船隊一樣給母國帶來黃金寶石,但是其意義就好比《聖經》之於基督、好比《古蘭經》之於伊斯蘭,是希望,是神聖的。

有的時候利益辦不到的事信仰能辦到,就這樣,遠太空探索成了信仰,我們的航天事業也被更多的國家和組織所認同。

總部設在法國巴黎的ESA為與我們合作了模塊化國際空間站的部分技術信息,並且首批以個人名義提供技術支持的歐洲科學家抵達文昌衛星發射基地,率先展開了遠太空探索合作。

另一邊,在撤離火星之後,NASA曾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全世界的笑柄,資金緊縮導致大批科學家出走,輾轉歐洲通過這次合作項目抵達我國,畢竟是老牌太空組織成員,這些科學家抵達我國僅兩個月就把發往格利澤581g的激光通信科學光學載荷的帶寬提升了150倍,大大有效地為遠太空探索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

在這些有利條件下,何宏教授主持了多國科學家對大型外太空探索宇宙飛船的人類生存能力進行了模擬測試,他們用計算機建立了一個模型,可以模擬出人類在太空生活、繁衍所需要的能量消耗,計算出生產與資源再循環及消耗之間的差值。

人類最基本的需求是氧,這個問題已經有解決辦法,就是氧氣發生器,最早的時候“毅力”號火星車就曾經利用“MOXIE”的裝置成功的將二氧化碳分子中的1個碳原子和2個氧原子分解,製造出氧氣,人類在太空中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足以滿足這種氧循環的需求,為了以防萬一,飛船上還會搭載電解水裝置備用。還有氧燭和氧氣再生藥板作為應急發氧源。氧燭的外表和蠟燭很像,主要成分是NaClO3,它在燃燒的時候能釋放氧氣。氧氣再生藥板是一種過氧化物,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氧氣。一單位過氧化物與一單位二氧化碳反應,能生成0.5個單位的氧氣,效率並不高,但能消耗二氧化碳。

因為是在軌製造,飛船可以被設計到足夠大,一些艙室會大量儲存這些物資,一些易氧化的物資還會被放在接近於真空的無氧環境中。

第二個嚴重的問題是水,水是萬物之源,不論是飲用還是太空種植都需要大量的水,當時的宇宙飛船用水主要來源有三種:儲備水、人工製造水和回收水。

一般載人航天器都設有相應容積的水箱,是宇航員生命保障係統的必備設備之一,發射之前就注滿水,供宇航員飲用。人工製造水主要由氫氧燃料電池完成。燃料電池是一種產生電和水的化學電池,電池中的氫和氧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分別在兩個電極上氧化成水。這種水首先經過冷卻器冷卻,使溫度下降到18~24℃,然後進入銀離子消毒器經淨化處理送入貯水箱。其餘的就要靠回收水了。

循環水係統才是用水的大頭兒,宇航員及其他乘員每人每天要排泄約1.6升尿,尿中含有96%的水分。這聽起來讓人覺得不舒服,但是回收過濾設備會把這些生活廢水處理得很幹淨,就像大自然水循環一樣,可以滿足用水的需求。

從氣體、**、固體混合物中提煉純水的最好辦法是蒸餾,飛船上配備了以處理廢水(尿)為主的蒸餾設備。這套設備由蒸餾器、過濾器、泵組成,與貯水箱連接。廢水送入過濾箱進行沉渣處理,固體沉澱下來送廢物壓縮箱貯存,經過過濾的尿是比較單純的**。這種**經過蒸餾器進一步去掉固體和有毒物質,再經過殺菌消毒處理,並進行化驗,其合格淨水就可供宇航員飲用了。冷熱水管道供應的冷水溫度為7.2~12.7℃,熱水溫度為12.7~49℃。如果進一步加熱,可得到71℃的水。宇航員用餐、洗澡、盥洗的用水都是靠這些方法解決的。計算出消耗與生產,飛船上的用水量會很可觀,隨時可以保證儲水艙即使在回收水裝置發生故障時,也能夠保證存儲足夠7000人飲用一周的飲水量。7000人這個數字顯然是考慮到飛船在航行一百至二百年,人口增長的水平。

第三就是食物了。

一般人一天總共攝入1700千卡的熱量就可以了,相當於5兩左右米飯、半斤左右的肉、一斤左右的蔬菜和水果。

而我們這個古老的農業國家把走到哪裏都自建菜園子的傳統帶到太空,早在2016年我們的天宮二號就在實驗室裏進行了太空種植擬南芥和水稻,這當然是考慮到大部分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後來曆次的太空活動中,我們都有養殖蔬菜的試驗記錄,並且屢次獲得成功。我們選擇出營養豐富、耐旱、產量大的植物在種植艙中進行種植,除此之外,菌類養殖也是非常必要的,因為菌類可以合成人工蛋白,從而滿足宇航員的營養需要。

最獨具特色的是太空養殖計劃。我們成功的將雞和豬送上太空,並且育種,因為當時豬育種技術並不成熟,我們使用了四川青峪土豬,雖然這種豬養殖周期長,但勝在適應性好,繁殖能力強等特點,經過實驗是完全可行的。

當太空養雞場的第一枚雞蛋孵化出來之後,宣告我們的太空養殖計劃告以成功,最具傳統特色的是我們的太空蠶寶寶吐出來的絲足夠做衣服,雖然很貴,但肯定是上等絲綢。

到此,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家成功的將傳統應用於現代,滿足了遠太空航行的生存基本要素,未來的太空食譜一定豐富多彩。

……

……

就在李天宇被回憶錄中“鄭和”號的前生今世而著迷的時候,家門被敲響了。

李天宇關掉電子書,從**翻滾下來,走向門口。

門開了,一個紮著馬尾的小姑娘兩手背在後麵,微低著頭,一副怯生生的樣子站在門口。

李天宇一見,笑了:“是你啊,進來坐。”

邱欣然家就住隔壁,又是同班同學,她很乖巧,沒有魏子嬌那般強勢,按照書裏的說法,她就是繼承了中國傳統女性的優良傳統,一眼看上去就是那種文靜型的,她的樣貌還是很好看的,隻不過沒有魏子嬌那般嬌豔動人,在學校的表現也不突出。

李天宇從小沒少受她媽媽的照顧,看這樣子又是送什麽好吃的來了。

邱欣然圓潤的小臉兒上強擠出一抹笑容,她很不好意思的抬抬頭,然後悄悄地把藏在身後的一個飯盒捧了出來,托著飯盒的赫然是一條機械手臂。

那條機械小臂是邱欣然自小戴的,幼年時的意外讓欣然失去了一條胳膊,飛船上的科學家用修補飛船的3D打印技術製作了一條機械小臂給她當假肢。

仿佛皮膚讓這條手臂幾乎擁有了正常手臂的功能,但是仍然很顯眼,這讓邱欣然在學校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也極少有小朋友願意主動與她玩兒,雖然還達不到霸淩的程度,但是她委實沒有什麽朋友。

“是我媽媽讓我送來的。”少女的聲音細小得像蚊子。

李天宇討厭蚊子這種生物,本來是不應該出現在這條船上的,但是不知道通過什麽渠道,也許是建造成品件通過太空電梯運送的時候混進來的,不論用了什麽樣的殺蟲手段還是殺不絕,最終還是在飛船上生存了下來。

李天宇探出頭,向隔壁7-108室望了一眼,沒有發現欣然媽媽的身影,隨口問一句:“你媽媽呢?”

“工作去了。”邱欣然的聲音仍然低到讓李天宇必須全神貫注才能聽得到。

隨著年齡增長,兩人的交流越來越少,隻有回到家時她的母親會主動驅使她去與李天宇交往。

“是什麽好吃的?”李天宇不好意思地搓搓手問。

看到盒飯,李天宇才很不好意思地想起,最近很少在學校主動照顧邱欣然了。

大部分人都是在吃大食堂的,得益於太空農業技術的發展,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生產都處於過剩狀態,物資多了就會有一些人開始做小灶,邱欣然的媽媽就是小灶裏手藝特別好的那種。

李天宇禮貌地把邱欣然讓進屋,自己坐在唯一的一張辦公兼活動兼娛樂的萬能單人桌前放下了飯盒。

“坐**吧。”李天宇大大咧咧地說。

“我還是站著吧。”自小就和李天宇熟悉的邱欣然此時卻顯得有些拘謹。

李天宇的關注點全在飯盒上,並沒有注意邱欣然與平時的不同,打開飯盒一股升騰的熱氣撲麵而來。

“好香啊!”

李天宇覺得自己整個味蕾都舒爽得不得了,有日子沒聞到這種食物特有的香味了。

“媽媽說男孩子長身體的時候特別能吃,所以特意加大了份量。”

欣然媽媽的手特別巧,即使是普通的蛋包飯也能做出想讓人咬掉舌頭的味道,從小到大李天宇經常吃欣然媽媽做的飯,每次吃的時候他都會想,如果自己的媽媽還活著,會不會做出這樣的美味?

十有八九不會,因為他們都說媽媽是一位特別優秀的理論物理學博士,這還是飛船上第一位這個學科畢業的女性,據說這個學科畢業的女性即使在地球母星上人數也不多,照這個比例看來,老媽還真是天才。

也許是天妒英才……

對媽媽的記憶已經很模糊了,正是這種模糊才會讓他對妙妙產生媽媽般的依賴感,也許是因為有了如此優秀的妻子,媽媽去世後爸爸一直沒有再娶。

優秀的女性一定做不出優秀的蛋包飯……

這是李天宇在心裏篤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