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天子守國門

“在咱們華夏的古代,對於服飾是特別的講究的,不像現在這樣講究。”

楚明繼續平靜的說著,就好像是跟好學的學生講課一般:“在不同的場合,需要穿不同的衣服,這些都有明確的規定。”

“朱元璋打下天下之後,鑒於局勢尚未安定,學士陶安請製定冕服,朱元璋指示禮服不可過繁,祭天地、宗廟隻需戴通天冠,穿紗袍。一品至五品官服紫,六、七品服緋。”

“後來經過明朝的服飾製度不斷的完善,對朝服、公服、常服、祭服之類的,都有明確的規定。”

“而且,對於顏色也是特別的講究。皇帝是明黃色,皇太子用杏黃色,皇子則用金黃色,其他人除非是賞賜,絕對不能用黃色,否則的話,那是要被殺頭的。”

“另外,同樣的紋樣、款式,皇帝、皇太子叫龍袍,以下命官都叫蟒袍。”

直播間裏麵的人都是忍不住讚歎道:“神豪哥就是神豪哥啊,懂得那麽多,簡直就好像是一本百科全書一樣!”

“這些曆史知識,他簡直就好像是如數家珍一般,這種文化底蘊,也真是沒誰了。”

“說什麽呢說什麽呢?什麽叫做如數家珍?我看他自己家裏到底有哪些珍寶,神豪哥這個家夥自己都搞不太清楚。”

“哈哈哈,說得也是。他那些價值連城的東西都是到處亂丟,隻怕他自己都搞不清楚了。反而是他的這些知識,簡直是信手拈來。”

“我自問自己的曆史知識也算是豐富了,但是跟人家一比起來,我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學過曆史了。”

“這也難怪,這個神豪哥一個人住在這種地方,好像又沒有什麽娛樂,除了看書他還能幹什麽?”

“樓上的兄弟,你去那個地方住上幾年試試?我看你能夠學到多少東西。”

這時候,隻聽得楚明又繼續說道:“對朱棣這個人,我是十分欣賞的。”

“在朱棣當上了皇帝之後,勵精圖治,提出‘為治之道,在於寬猛適中’的原則。”

“當時,有官員主張要農戶自己把糧食運往北京,朱棣頗體恤民情地說:‘國以農為本,人之勞莫如農……幸足供賦租,而官吏需索百出,終歲不免饑寒,又可令輸數千裏之外乎?’一個封建帝王能說出這種話,是難能可貴的。”

“正是在永樂年間,明朝的國力達到鼎盛,朱棣的內外經營,使永樂年間呈現出中國曆史上少有的輝煌。文治武功,冠絕天下,那時候的大明朝,真是所有國家都隻能仰望的存在。”

“比如說,正是在朱棣的時候,收複了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使得安南重新成為我華夏領土的一部分。隻是可是,朱棣的孫子宣宗,又把這塊徒弟給放棄了。”

“又比如說,朱棣派出太監鄭和下西洋。但是那龐大的艦隊,浩浩****,一眼望不到邊際,大明國威,揚與海外。那些彈丸小國,看到無不戰戰兢兢。”

“還有,朱棣曾經五次禦駕親征大漠,打得曾經橫掃天下的蒙古鐵騎落花流水!在最有一次禦駕親征的歸途中,朱棣死於榆木川,這才結束了這位難得的皇帝輝煌的一生。就連本子國的學者都說:‘華夏天子遠渡沙漠者,唯明成祖一人。’”

“而最讓人佩服的一點,是其曾經留下詔書給後人,申言:‘凡我大明子孫,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大明以前的首都是在應天府,朱棣為什麽要將其首都遷往北方?就是因為當時大明的威脅,主要就是來自北方。所以他要親自坐鎮北方,防止敵人來犯!”

“而終其大明一朝,確實是從來也沒有向外敵低頭。就算是土木堡之變,皇帝成為階下囚,他們也從來沒有想過投降妥協;就算是亡國之君崇禎,在內焦外困之下,最終也是選擇了自殺殉國,而不是苟且偷生。”

“在大明幾百年的曆史之中,從來也沒有和親的舉動,用女人來換取國內的太平。而這一切的奠基者,就從朱棣而起!”

“在明英宗到崇禎帝的幾次北京保衛戰中,明朝更是堅定。就算是敵人兵臨城下,仍然寧死不遷都,‘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亡’,這在中國曆史上是罕見的!”

“從當時大明王朝創造的諸多第一,大家可以大略的了解一下,他的強大之處。”

“首先就是人口,當時的大明的人口達到了一個億!你要知道,當時全世界的人口,大約也就是四個億左右,大明就占了四分之一,由此可見他的強大了。當時可是農業經濟,沒有那麽多的糧食,是養不活那麽多的人的。”

“然後是軍事。人口多了,軍隊相應的自然也多,當時的大明軍隊,足足有三百多萬!而且,朱棣的時候,就已經在大力的發展火器,當時朱棣創立的神機營,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

“朱棣在親征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兵種。該營是京軍三大營之一,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製在當時華夏乃至世界各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比西方最早成為建製的西班牙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隊領先於世界的佐證。”

“不僅如此,朱棣的時候,大明的海軍也是天下第一的。大明所造的大船,其噸位絕對是其他所有國家都望塵莫及的。要不是這樣的話,鄭和也不能能率領那麽龐大的艦隊,到處耀武揚威了。”

“再有,當時的大明,也是世界上最有錢的。那時候全世界的金銀,起碼有一半都流向了咱們華夏。那時候的西方國家,提到咱們華夏,那簡直就當是神一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