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找準弱點,乘“隙”而入

原文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1]也。世無可抵[2],則深隱而待時[3];時有可抵[4],則為之謀[5]。可以上合[6],可以檢下[7]。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8]。

注釋

[1]天地之使:天地的代行者。

[2]世無可抵:世,這裏指亂世;無可抵,指無可補救。

[3]深隱而待時:隱,隱藏,隱跡。深深地隱藏等待時機。

[4]時有可抵:有補救的機會。

[5]為之謀:為治理亂世而籌劃的計謀。

[6]可以上合:對上層可以合作。

[7]可以檢下:對下級可以督促檢查。

[8]為天地守神:守神,守護神。成為天地的守護神。

譯文

自從天地之間有了“合離”“終始”以來,萬事萬物就必然存在著裂痕,這是不可不研究的問題。要想研究這個問題就要用“捭闔”的方法,能用這種方法的人。就是聖人,聖人是天地的使者。當世道不需要“抵”的時候,就深深地隱居起來,以等待時機;當世道有可以“抵”的弊端時,對上層可以合作,對下屬可以督察,有所依據、有所遵循,這樣就成了天地的守護神。

鬼穀錦囊

萬事萬物皆有“巇隙”,在敵我較量和鬥爭中,完全可以憑借慧眼找準敵手的矛盾和空隙所在,然後乘“隙”而入,以敵方內部矛盾作為突破口,大做文章,離間其內部關係,瓦解其內部團結,以贏得鬥爭的勝利。

延伸閱讀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本章主要講抵巇之術是一種符合自然規律的聖人之道。

公元前203年,劉邦被項羽圍困在滎陽城內。項羽率領的楚軍在城外斷絕了漢軍的運糧甬道,城內糧草日漸困乏,十分危急。劉邦向項羽求和,項羽不肯。

陳平向劉邦獻計,建議離間項羽與亞父範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人的關係,待項羽眾叛親離時,再舉兵進攻。

劉邦采納了陳平的計謀,使人造謠說:項王屬下鍾離昧、龍且、周殷想要投降漢王。

項羽為人本來就好猜忌,果然對鍾離昧等人產生了懷疑。一天,項羽派使者到劉邦營中,陳平讓侍者準備好十分精致的餐具,侍者剛一進屋,便假裝驚訝地說:“我們以為是亞父派來的人呢,原來是項王的使者。”又把這些餐具端了出去,換上了十分粗劣的餐具和飲食。使者回營告訴了項羽,項羽對範增也產生了懷疑。

這時,範增向項羽建議急攻滎陽,項羽卻一反常態,拒不聽從。

過了幾天,範增得到了項羽已經懷疑自己的消息,便找到項羽告辭回鄉,在回鄉路上患病死去。項羽失掉了範增,又不信任鍾離昧等人,真正成了孤家寡人。

不久,韓信、陳平等人用計從城中救出了劉邦。以後,不到一年的時間,項羽便失去了軍事優勢。最後,垓下一戰,項羽自刎於烏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