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勸說(下)

而再過幾個月,到了七月份,這龍溪河兩岸的稻田中,將會成片成片變成金黃的顏色,如同畫廊一般的美景,走在其中仿佛在畫中遊似的,想一想這樣的場景,張軍就覺得幸福與滿足。

盡管隻是一個水稻育種基地,但卻是龍溪村的第一個產業基地,也是他來到龍溪村後帶來的直接影響,將會讓三十多戶貧困戶直接因此脫貧,所以張軍特別有成就感。

不過,現在基地裏還在忙碌著,平整稻田這些活都能夠很快完成,不過修水渠的工作特卻要持續幾個月,因為水渠要四通八達,繞著整個水稻基地,中間還要間隔著通達,此外各塊稻田之間的道路也要鋪成水泥路麵,而且寬達近兩米,雖然不能通車,但卻要方便收割機出入。

張軍與幹活的村民打著招呼,繞過一個大院子,再上了一段土坡,就來到了龍崖山山腳,看到龍崖山上的雜草已經全部清除幹淨。原有的零星樹木,都已經砍伐了,所以此時的龍崖山上,看起來光禿禿的,但是要不了多久,周長青買回來的柑桔樹苗栽種好後,就會改變模樣了。

張軍走到近處,看到龍崖山上下已經平整成一環一環的土地,同時每隔一段距離,還平整了一條一米多寬的小路,與幾條上下山的道路形成井字形。不過,有些地方還沒有完全平整出來,地麵上也還有砍伐的樹木、雜草等沒有清理掉,看起來還有些亂糟糟的。

張軍沿著山腳繞行,他大概知道在山坡的另一邊,靠近幾個大院子的山腳下,有一大遍墳地,那是山腳下幾個大院子的村民數十年來祖輩死後埋葬的地方,比較集中,但是數量也比較多,所以占地麵積較寬。

張軍走了十多分鍾,才轉到龍崖山的另一麵,看到山腳下停著一台挖掘機,還有幾個工人,另外有十多個村民圍在周圍。而挖掘機停的位置前方,就是一些密密麻麻的墳地。隻不過,張軍發現,其中有近半的墳地都是已經荒廢許久的老墳,可能已經有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了,周圍連一點上墳的痕跡也沒有,可能後輩早就分不清是誰的墳了。隻有另外一半的墳相對新一些,可能是近些年來新建的墳,墳頭上還有後人祭拜的痕跡。

“周主任,不管怎麽說,這些墳都不能動,要是動了影響了風水,哪可怎麽辦?”現場的村幹部隻有周慶中與陳波,此時村民正在與他說話。

“是呀,龍崖山這麽寬的麵積,哪裏就少了這點地呢?這麽多墳要搬遷的話,哪個地方安排得下呢?反正我爺爺奶奶和父親的墳是不會搬遷的,也不準動。”有的村民大聲說著。

“對呀,我們家幾兄弟在外麵打工一直順風順水,每年都能夠掙到錢,這是家裏的老輩在保佑我們,不能動他們的墳。”有的村民附和道。

“周主任,我們是與周長青簽的協議,隻說了流轉土地,沒說要把這些墳都拆了呀?你們村幹部總不能幹這種挖我們祖墳的事情吧?”有的村民高聲問道。

“大家聽我說,具體你們與周長青簽的協議裏麵是怎麽說的,這個我並不清楚,有沒有包括遷墳這些,你們自己應該清楚。這周圍的墳太多了,其中有些是大家的祖輩的,但是有些墳已經時間太久了,恐怕已經分辨不清是哪一家先人的了,所以這部分是可以搬遷的吧?”周慶中對大家說道。

“那也不行呀,萬一其中有我們的祖先的墳,動了的話有影響怎麽辦?”有人說道。

“那你指出來,哪個墳是你家人祖先的?這些墳頭上已經多少年沒人祭拜過了,如果是你們的祖先,會不會責怪你們不孝呢?”周慶中問道,頓時沒有說話了,畢竟他們也搞不清楚,亂認的話認錯了惹人笑話不說,還要落人話柄。

“張書記來了。”這時,張軍走過來,周圍村民裏的貧困戶看到他,有人向他打招呼。

“張書記,今天不是放假嗎?你怎麽回來了?”周慶中與陳波也過來招呼問道。

“早上劉支書給我打電話,說村上出了兩件事情,可能忙不過來,我想著反正也沒事,就先回來看看情況。現在怎麽樣了?”張軍小聲問道。

“這一遍墳地占地十多畝,也不知道他們簽訂的協議裏麵有沒有說到遷墳的事情,這些村民看到挖掘機過來,就一起來阻擋,不允許施工了。”陳波說道。

“張書記,農村人的觀念就是這樣,比較看重祖輩的墳地,雖然說起來有些迷信,但也是人之常情。所以強行施工是不可行的,隻能勸說了。”周慶中也點點頭說。

“嗯,確實是這樣,有祖輩的墳地在,大家至少知道自己的來處。這件事情要解決,還得等到周長青回來與村民商量著辦。不過,可以先登記一下,哪些墳是哪些家的,把有主的墳與無主的墳區分出來,估計肯定還是會搬遷一些的。”張軍想了想說。

“這要是搬遷的話,豈是還是要占一樣多的土地嗎?除了這些山坡,村裏還有哪裏能夠安排這麽多墳地呢?”陳波問道。

“這個就看周長青回來與村民商量了,不過倒是可以安葬得簡單一些,或者考慮合葬之類的辦法。如果是城市已經流行火葬了,那樣的話倒是要簡單一些了。”張軍說。

隨後,大家過去與村民們閑聊著,也沒有再勸他們,不過在聊天的過程中,陳波拿著本子讓村民把自己祖輩的墳一一指出來,而那些沒有祭拜痕跡的墳,基本上都是暫時無人認領的了。

等到中午的時候,周長青回來了,他了解到事情的經過後,並沒有生氣,而是讓村民都回家吃飯,大家下午去他兄弟家的壩子裏商量解決辦法。他在村民間還有些聲望的,看到他願意商量,大家都回家吃飯去了。

下午,在周長發的壩子裏,來了二三十個村民,其實都是熟人,特別是村民中一些五六十歲的老人,與周長青都是同齡人,大家小時候一起光著屁股長大的,多數還都是一起在村小讀書的同班同學。

“之前簽協議的時候雖然說了要遷墳,但是當時我也不知道會這麽多墳,今天看了之後,覺得全部遷走是不合適。那麽,大家覺得怎麽解決呢?這麽大一遍地放著也確實可惜了,我們商量個解決的辦法出來吧。”周長青問幾個坐在前麵的老年人,他們是村民中的代表,也是各家各房的老輩。

“長青啊,你能這麽跟我們商量,我們都承情了。那些已經無人認領的老墳可以遷走,但是有人認領的墳最好不要遷。”

“是呀,要我們大家都遷,也不知道遷到哪兒去呀?而且萬一遷墳影響到各家,那總是不好的。”

“其實那些老墳都比較集中在一遍,可以把那一遍拆除遷葬,這邊比較集中的墳,要不用個圍牆圍起來,這樣也不會影響到外麵了。”

“這個辦法比較好,長青你覺得呢?”幾個老人紛紛說了自己的想法,有人提出了比較好的建議,立即就有人附和著。

“其實大家提的建議都比較好,那麽就這麽辦吧。另外,我想把那些無主的老墳集中到這邊來建一座公墓,雖然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先人了,但是最有可能是我們這些家的,到時候建成公墓後,大家過年過節都去祭拜一下,裏麵應該都會各家的先人。”周長青點點頭,同意了大家的建議,而且還提出了建一個公墓的想法。

“長青你這樣想就太好了。那些老墳荒了好些年,有些從我們小時候就一直荒著,時間都過百年了,一直不知道是哪一家的先人。如果修成公墓那就太好了。”

“是呀是呀,修成公墓的話,各家都是祭拜一下,裏麵總會有各家的先人的。”

“對呢,現在大家擔心認錯了,但是修成公墓後,總不會有錯了。說起來咱們這些戶,要不祖上是同共的,要不祖上也肯定是親戚,不然也不會聚在一起的。”

張軍也在現場參與了協調這件事情,但是根本沒要村上協調,周長青就與村民們達成了一致意見,隨後他請人看了日期,明天就是黃道吉日,因此定在明天遷墳,把那一遍老墳全部遷到另一邊來建一座公墓,同時用圍牆把保留的墳地全部圍起來,這樣可以搬遷出五六畝林地。

“張軍啊,這件事情讓村上費心了。今天本來該休息的,都把你叫回來了,實在不好意思啊。”周長青最後與張軍握手說。

“周叔說哪裏話,你是老領導,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今天我過來就是來學習的。我以前跟村民打交道的少,今天確實向您學到了許多東西。對了,果樹苗是從哪兒找的呢?”張軍笑著說,隨後問道。

“果樹苗是從資陽縣那邊找到的,都是一些優質品種的柑桔,有清見、不知火、愛暖等品種,今年栽種下去,有的明年就可以掛果了。”周長青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