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關井壓田

對於沙城縣來說,水就是命!

雖然,勤勞的沙城人們為了多打幾袋糧食,晝夜不停的開機井澆水,出發點是好的。

可他們粗放式的做法,導致地下水位急劇下降,無異於殺雞取卵,飲鴆止渴!

這個情況,其實早就引起了縣裏極大的重視!

可縣裏最初為了鼓勵大家種地,並沒有限製澆水的政策。

現在,水位急劇下降,生態環境麵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縣裏就緊急出台了相應的政策:

關井壓田!

關閉一部分機井,不許農民再沒有節製的澆水。

沙城縣,掀起了一場生態保衛戰!

水利局就派了技術員組成工作組,到全縣各個大隊裏實地考察,然後劃定要關停的機井。

工人們,就按照工作組的要求,拆毀了許多機井。

起初,好多農民都不理解縣裏的政策。

好好的機井水,咋就不讓澆了?

沒有了機井水,單靠水庫裏的水,可就困難了......

崖山水庫的水,要灌溉整個沙城縣,所以,隻能輪流澆排水。

這個月給這個鄉鎮放水,下個月給下一個鄉鎮放......

所以,不是誰想什麽時候澆就什麽時候澆。

可種莊稼,最關鍵的就是節氣。

如果莊稼按節氣不澆水,秋天的收成,可就要大打折扣了。

機井水不像水庫的水,基本隨時都可以澆。

就算排隊,一個生產隊裏,也沒有多少戶人家,完全可以輪上。

現在關井壓田,等於大家就隻能靠水庫裏的水澆地了。

靠近水庫的鄉鎮還行,可像青湖鎮這樣,地處騰格裏沙漠邊緣的人們,可就費勁了。

沒了機井水,優質高產的“雲糧一號”,肯定是種不成了,大家隻能回過頭去,再種產量極低的“哈食白”......

好多人,就怨氣衝天,紛紛說縣裏的政策不好。

縣裏就派出宣傳隊,到處宣傳“關井壓田”,是迫在眉睫,勢在必行,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農民們,漸漸的也就接受了縣裏的政策。

是啊,要是地下水位再下降下去,子孫後代可咋辦呢?

這六七年,為了吃水的問題,大家可是傷透了腦筋......

尤其是陽曹大隊!

整個大隊幾百戶人家,幾千號子人,就隻有一口甜水井還有水。

其他的井,不是幹涸,就是苦水井。

那些苦水井裏的水,驢喝了都直搖頭,就別說人了。

說來也神奇,唯一沒有幹涸的那口甜水井,不管有多少人來打水,一直都有直徑兩米多的一汪水。

不增,也不減。

那口井,就成了那幾年,陽曹大隊的救命井。

後來,附近大隊的人,也沒有水吃,就套上了驢車,半夜三更的來拉水。

陽曹大隊的人,就在井上蓋上了帶鎖的蓋子,夜裏,就鎖了井,不許別的大隊人來“偷”水......

白天,就派一個老漢坐在井邊看水。

即便是這樣神奇的井,打上來的水也是渾濁不堪......

挑水回家,必須放上明礬澄上半天,才能吃。

而且,水裏的氟含量極高。

陽曹大隊的大人娃娃,幾乎都長著一嘴發黃的高氟牙。

就像抽了幾十年煙的人一樣。

後來,鄉裏就給每家每戶,發了一個過濾水的簡易機器。

可收效甚微。

農民們嫌麻煩,用了幾天就把過濾器扔在了一邊。

後來,縣裏又斥資,為每個大隊修了一個淡化站,把地下水抽上來,過濾雜質,處理成合格的飲用水,讓老百姓吃。

可是,這水有成本,需要花錢買著吃,窮怕了的農民,寧可自己買點明礬澄了泥糊糊水吃,也不願意買淡化站的水......

再加上,淡化站排出的廢水,也會對周圍的環境造成了極大的汙染,淡化站的計劃,也就流產了......

這六七年,水位下降的厲害,騰格裏沙漠邊的人,為了吃水的問題,想盡了千方百計,可都是治標不治本!

現在,縣裏拿出壯士斷腕的決定,讓大家“關井壓田”,是從根本上,解決地下水位下降的問題。

大家雖然抵觸了一陣,可後來在宣傳隊的宣傳下,大家也就都接受了“關井壓田”的政策......

多年後,“景電二期”工程,終於引來黃河水,沙城縣的人民,才徹底解決了吃水難的問題。

自來水,直接到了家家戶戶的門口。

陽曹大隊娃娃們的牙,也不再黃了......

這就是後話了。

大家接受“關井壓田”後,縣裏又建議大家不要種麥子,鼓勵大家種經濟作物。

比如茴香,葵花,棉花什麽的......

這些經濟作物,這幾年的價格都好的很。

種了經濟作物,秋天賣了錢,再買糧食吃,下來劃算得多......

不過,種這些莊稼,比種麥子苦得多。

人手要是不夠,根本就種不過來。

母親隻有一個人,就算父親周末來幫她,也隻能種麥子,種經濟作物,完全忙不過來。

最關鍵的是,狗蛋家的那八畝沙邊梁的地,就在沙窩邊上。

有機井水的時候,這八畝地還能種種莊稼。

現在關井壓田,單憑水庫裏放排水,完全沒有辦法種經濟作物......

這八畝沙地,最多隻能種點“哈實白”,一年下來,恐怕連狗蛋一家四口的口糧都打不出來。

所以,母親已經沒有辦法再回鄉下種地了......

她雖然一直不願意當城裏人,可曆史的潮流,把她逼到了城裏來。

她已經沒有了退路。

母親隻好,打起精神,努力做好一個城裏人......

開春,沙城縣掀起了轟轟烈烈的關井壓田,母親把沙邊梁的八畝地,給了李二叔家種,帶著所有的家當,就徹底搬到城裏來住了。

東子狗蛋也一天天的大了,父親的單人宿舍裏,越來越擁擠......

孩子們開學後,母親就推著父親的自行車,悄悄學會了騎自行車。

然後,她就推著自行車,在市場門口賣爆米花筒。

這是她唯一能幹的掙錢營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