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危房改造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並沒有那麽一帆風順。

因為這個危房改建,需要村民自籌一部分資金,對於很多村民來說,十分不理解。

“都要我自己花錢的,怎麽能說是政府幫我改造危房呢?”

“要我自己出錢,我房子就不修,反正現在還能住,等什麽時候倒了再說。”

“我連飯都要吃不起了,哪裏有錢修房子喲?不修不修!”

村幹部一遍遍做工作,一聽說要自己拿錢出來,就連連搖頭,不管怎麽樣都說不通。

這樣下去肯定不行。

有些人家裏是確實沒錢,而有些人家裏,緊巴緊巴是能夠拿出這筆錢來的,但是因為思想心態沒有轉變過來,總覺得把這筆錢拿出來就虧了,也舍不得出錢修房子。

有些覺悟不高的村民,心裏甚至抱著這種想法:反正全麵脫貧是國家給地方下的硬性任務,農村危房改造,也是其中的考核項目之一。縣裏想完成全麵脫貧這項任務,就非不可拿錢出來,幫他們翻修舊房子。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遲遲推展不開,進度十分緩慢,黃雁聲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要轉變村民的觀念,讓他們深切認識到,黨和政府是切切實實為了百姓辦實事,讓百姓日子越過越好,所以才會下定決心,出錢出力,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

黃雁聲帶頭,在全縣120個村莊選派120支幫扶工作隊,對群眾進行幫扶,幫助群眾實現“微心願。”

全縣最困難的下河村村民張興海一家,是黃雁聲的結對幫扶對象。

張興海家裏是屬於因病致貧的情況。

當年的養鵝事件,讓張家成為下河村眾矢之的,後來隨著張興海媳婦自盡,村民漸漸歸於理性,心懷愧疚紛紛向他道歉。

錢沒了,媳婦兒也沒了,張興海在各種打擊之下,再加上勞累過度,一病不起。

他身體本來就不好,經此一事差點癱了,後來經過長期治療,雖然能下地,但是落下病根。

吃飯穿衣等日常生活不受影響,但幹不得重活,還得成天用藥養著。

兒子張國華是胎裏帶出來的毛病,其他時間還行,一到冬天就喘得厲害,也是不太能扛事,一家人住在下河村深山腳下,小河邊邊。

這個位置是養鵝事件以後,因為和村裏人鬧矛盾,才搬到山腳下搭了個毛棚住著,這一住就是好多年。

原本在村裏的屋子也是破屋,早就爛的不成樣子,按照農村危房改造的標準,張興海家裏肯定是要建過新房子的。

不止張興海,下河村25戶村民家,都是老舊漏水的土坯房,風一吹就倒,雨一下就漏,夏天不擋光,冬天不擋風。

絕對不能讓村民住在這樣的房子裏。

下河村的地理情況惡劣,種不出什麽經濟作物,而地勢偏,離城鎮的距離遠,又阻擋了村民進城打工的腳步,這兩個問題不解決,下河村的貧困問題,都隻是治標不治本,永遠得不到解決。

在黃雁聲的主導下,縣委縣政府經過多次研究,決定對下河村進行全村異地搬遷安置。

經過黨員幹部的多方努力,發揮結對幫扶的作用,不厭其煩的給村民做工作,有村民被說動了,開始帶頭進行危房改造。

榜樣的力量是強大的,有人帶頭改造危房,修補好的房子煥然一新,新建的房子幹淨亮堂,很快就讓其他村民心動了,開開始紛紛配合起政府的工作,自主參與到危房改造建設當中。

原本有些想憋著自己不出錢的村民,看到越來越多的人主動申請危房改造,一下子不由慌了神。

他們生怕拖到最後,政府資金不足,一分補貼沒有,讓他們自己花錢改造危房。

想到這裏,他們也就歇了拖下去的心思,也趕緊去村裏報名,申請危房改造。

危房工作全麵推進,黃雁聲也鬆了口氣。

在這個位置上坐的越久,對百姓的感情越深厚,就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越重。

因為他知道,他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和麓豐縣百姓的衣食住行息息相關。

這副重擔壓在肩膀上沉甸甸的,責任巨大,壓力巨大。

作為黨的幹部,黃雁聲生怕自己做的不夠好,讓百姓失望,也辜負黨的囑托。

所以,在做每一個決定之前,他都會反複思考,慎重再慎重。

現在,各項工作穩步推進,他之前一力主導的優質黃桃產業,也即將迎來豐收時刻。

砍掉劣質桃苗,重新栽植優質桃苗下去已經三年,從當前的情況來看,黃桃長勢良好,個頭飽滿,最終能達到什麽效果,還要等市場的反應。

汪成貴看著掛滿枝頭的黃桃,笑得合不攏嘴。

因為嚴格按照縣農業局果木專家的要求侍弄桃樹,如今他家裏種出來的桃子,個頭明顯比別人家的桃子大上一圈。

從一開始的植株間隔距離,到後麵什麽時候澆水,什麽時候翻地,什麽時候施肥,什麽時候殺蟲,全都按照專家的指導去做。

就連給桃樹剪枝的時候,很多枝條看著粗壯有力,很舍不得下手,也還是在專家的指導下,咬著牙給剪了。

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做。

在專家的指導下,如今,他家裏桃子的產量不但不比別人家的少,品相還更好上幾分。

按照他們的土話說,就是賣相好,價錢高,能多賣錢。

當初非不可要在一畝地上多種幾棵桃樹的農戶,看到他家的桃子,都後悔了。

他們後悔當初怎麽就鬼迷了心竅,不肯聽專家的話!以至於白白多花了力氣下去,卻沒有得到更好的收益。

當然這個收益更差,也隻是相比較汪成貴這種桃子種的好的人家來說,和以前相比,他們現在種的桃子,價值早已翻番。

村民們十分激動,隻等著桃子成熟之後,全部賣給供銷社,然後拿了賣桃子的錢,是把三年前貸的款還了。

當時他們還沒有信心,生怕還不起這筆貸款,但是現在,看著枝頭沉甸甸的黃桃,村民們已經不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