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張秀娥學做賬

沈清臉色失落地搖了搖頭,“師父他老人家喜歡雲遊四海,而且我幾年前見到他的時候,他已經八十多歲了。”

幾年前就八十多歲了,又喜歡雲遊四海,現在說不定都已經仙去了!

山長和陶氏臉上都露出惋惜之色,才教了沈清幾天就教出這麽好的手藝,一定是位少見的高人!如果不是這樣,他們還想著見那位高人一麵呢!

吃完飯,沈清就向兩人告辭。

陶氏把人送到門前,依依不舍,“下回再來!”

沈清以後來書院的機會可不少,笑著點了點頭。

陶氏又看了眼不遠處的院子,沈文彬受山長的器重,兩家院子離得挺近。

“清清,你來書院這麽多回,去看過你爹了沒?”

提起沈文彬,沈清就沒什麽好臉色,“我大伯娘估計不會歡迎我。”

陶氏回到屋子裏和山長歎了口氣,“文彬的孩子真不知道怎麽想的,這麽好的一閨女,說放手就放手了。孝道固然重要,可也得學著變通。難道因為他娘的一句話,他就要孤獨終老不成?”

山長也頭疼得緊。

他讓沈文彬去把妻女哄回來,可沈文彬倒好,回去一趟不僅沒有把人哄回來,幹脆還和張秀娥和離了。

這也就罷了,回到書院後就有學子和他說,沈文彬最近脾氣暴躁了不少,很多學子都開始有意見了。

“清官難斷家務事,他愛怎麽辦怎麽辦吧。隻要他在書院不出問題,別的我也管不了了。”山長無奈道。

沈清從山長的院子裏出來,看也沒看沈文彬家一眼,就直接往大門方向走。

經過膳堂的時候還不小心和大師傅撞上了,大師傅不再像之前趾高氣揚。看了一眼沈清,就立即扭頭走了,隻是他身邊那個黑瘦的廚子好像姓劉,不知為什麽狠狠地瞪了她一眼。

沈清也懶得理他,回到鎮上找到孫大爺,沒過一會兒就到了村裏。

回到村裏,沈清沒急著去做別的事,直接就回了家,把二十兩銀票塞進張秀娥手裏,“娘,這是我今兒掙的銀子,您好好收起來!”

張秀娥大字不識幾個,銀票還是認識的,上麵的字樣是十兩的。

一共兩張,那就是二十兩!二十兩銀子,不是二十文錢!

要知道,趙誠一個酒樓的管事一個月才掙個三四兩,二十兩銀子是趙誠至少五個月的月錢!

“這麽多銀子都是咋來的?”張秀娥不知道自己的聲音都有點打顫。

這些天手頭的銀子就跟流水一樣花出去,張秀娥不是不心疼,這些銀子要是她掙的,她保證一文文地存在陶罐裏埋起來。

雖然銀子不是種子,春天種到地下,再過八百個秋天不可能收獲一大筆銀子。

但埋到地下勝在保險啊!以張秀娥的性格,打死她都幹不出拿食材砸膳堂的事。

沈清笑嘻嘻的,“還能是咋來的?當然是砸銀子砸來的,咱送出去的那可都是真金白銀!”

這麽大一筆銀子,張秀娥腦袋有些發暈,還要再消化消化才能反應過來。

“這銀子咋這麽好掙?”

沈清好笑,指了指自己眼底的黑眼圈,“娘,天底下哪有好掙的銀子?沒看到我這些天都累壞了嗎?”

累是真的累,張秀娥親眼看著沈清這五天忙得腳不沾地,連喝水的時間都沒,經常忙到子時過後,天不亮就得起床。

張秀娥看在眼裏疼在心裏,想幫忙又幫不上,隻能跟著幹著急。

“娘也幫不上忙,這些銀子夠咱們娘倆花的了。這事辦好了,咱就不折騰了。你這每天跑來跑去的,剛長的一點肉都瘦回去了。”

叫沈清不折騰,比要了她的命還難,沈清當然不可能同意。

所以,她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了,腦中靈光一閃,就拉著張秀娥說道:“娘,我教你做賬吧!”

張秀娥哪裏懂得這些,一聽就怕了,頭搖的比撥浪鼓還快,“不行不行,做賬這事我幹不來!”

她大字不識一個,平時就曉得幹些農活,賬房先生那都是得讀過書的!趙誠讀書從小讀到大,才夠得上格去酒樓做賬,她肚子裏一滴墨都沒,她算個啥?

且不說會不會的,萬一做錯了賬,那不是把閨女給坑了嗎?

沈清要打定了主意,九頭牛都拉不回來。她打算教張秀娥做賬,就算張秀娥是個傻子,沈清也得把她教會咯!

“不成!”沈清是什麽人,早把她娘那點心思摸清楚了,拉住她娘的袖子,故意把臉一沉,“您不是可憐我辛苦,覺得自己幫不上忙嗎?現在您能幫上忙了,又這不行那不行的,您是不是壓根不想幫我!”

沈清也是真敢說,要換性格強勢些的,早把沈清罵個狗血淋頭了。

張秀娥性子軟,被女兒揪住了弱點,那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沈清見她臉皺得和苦瓜似的,又趁熱打鐵,“今兒就是您一句話的事,您就說吧,到底幫不幫我做賬?”

“唉……”張秀娥常常歎了口氣,她怎麽那麽難呢,“學,娘跟著你學做賬還不行嗎?”

搞定了張秀娥,沈清臉上重新露出笑容,又甜甜地忽悠她娘,“娘,過幾天我帶你上鎮上去。天氣馬上要熱了,您都沒幾件衣裳。”

張秀娥哪裏不知道沈清這是故意的?可她對上閨女,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聽到沈清要給她做衣裳,嘴角不自覺地就揚起來了。

“好,你個小姑娘家家的,到時自己多做幾件!”

沈清抱著張秀娥的胳膊,心裏暖暖的,如果前世她媽沒那麽早就去了,一定也會和張秀娥一樣。

其實沈清要真想找個人做賬,哪裏找不到人?隻不過,她是打定了主意要往前走的。

張秀娥是她娘,是她在這個世界最珍惜的人,總不能把她娘給撇在半道。她娘才三十出頭,理應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兩人白天幹活,晚上沈清就教張秀娥算數,過了兩天趙嬸子正好要去鎮上看大夫,沈清和張秀娥正好要做新衣裳,三人一直結伴去了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