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我們要走入群眾
甲午戰爭,一場讓全世界都大跌眼鏡的大規模海戰。
無論是國力亦或是軍備水準,那個時候的大清都比曰本要強。
那個時候的曰本艦隊無論是噸位亦或是大炮口徑都不如大清海軍。
主力艦隊隻有四千噸級別的防護巡洋艦,反觀大清,那個時候的定遠號和鎮遠號都在七千級別。
噸位的差距讓幾乎全世界的領導者都認為,曰本必敗。
然而,曰本卻爆冷門的打敗了大清海軍,這使得無數人都對曰本這個彈丸小國產生了好奇心。
最後有人進行了總結。
一個片麵的結論,那是製度的優勢。
瑪利亞是有先知優勢,自然是知道日俄戰爭的結果。
但如果自己沒有先知優勢呢?那麽她也是否會跟其他人一樣,認為曰本必敗?
這個時候的曰本是最輝煌的時刻,因為明治維新的改革讓整個曰本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就算再怎麽變化,曰本的資源依舊短缺。
缺乏材料與原料,導致曰本的工業實力很難與現在的歐美國家抗衡。
大清的失敗全因為內部製度的腐敗,就算前線戰士再怎麽努力,再怎麽英勇,也難敵身後的老佛爺。
再看現在的俄國。
瑪利亞驚訝發現,簡直就是出奇的相似。
想到這裏瑪利亞不僅歎氣一聲。
騎在馬背上,她輕撫馬上的白須。
“中將閣下,您是從聖彼得堡軍事學院畢業的,那您應該學過那個時候大清的情況吧。”
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距離剛好十年時間。
這十年時間足夠讓無數人對此進行深刻的研究。
聖彼得堡軍事學院自然也對此進行過研究和分析,從裏麵畢業的布魯西洛夫必然學到。
他稍加回憶,說道。
“是的,那個時候的清國內憂外患,內憂在與國家腐敗,政策不對,就算坐擁七千噸位級別的戰艦,也無法發揮她們應有的威力。”
“至於外患……”說到這裏,布魯西洛夫陷入沉默。
這個外患事實上其他國家也有。
別看歐洲列強表現得如此光鮮,事實上他們內外部都存在著各種問題。
這些國家多多少少都會有不少殖民地,可隨著時間的推磨,殖民地也越來越難控製。
最典型的就是1859年印度叛亂。又例如非洲對法國殖民者的反抗。
隻不過,前兩者都是對殖民地的鎮壓,清國則是麵對他國的入侵。
最後,瑪利亞一聲悲歎,打破了沉默。
“弱國無外交啊。”
發自肺腑的真心話,布魯西洛夫深以為然。
確實,如果一個國家過於羸弱,她就不可能在外交上取得任何成果。
就算是戰勝國也是如此。
然而,現在的俄國算是弱國嗎?
布魯西洛夫不能理解。
“公主殿下,我俄國跟清國不一樣,清國依舊是農業國家,他們的工業水平遠遠不達標,反觀我國的工業化已經完成,戰艦規模也遠比日本要強。”
“這樣,不可能會輸。”
瑪利亞不知道怎麽回應他的話。
確實,在數據理論上俄國確實不會輸。
就算是曆史上的描述,俄國把自己的海上艦隊都打沒了,其強大國力也讓日本不敢再前進一步。
這也導致身為戰勝國的日本不敢要求俄國賠款,俄國也表示自己還能再打下去。
這就是工業化的強大。
現在的清國,無論是製度亦或是工業水準都無法與列強較量。
反觀俄國,在數據上無論如何都不會失敗。
這可不是大清國這樣的農業國家,這可是切切實實的工業列強。
然而,問題也出現在製度方麵。
“中將閣下,您認為我俄國現在的主力在哪裏?”
“歐洲。”布魯西洛夫沒有半分猶豫,直接回答。
無論亞洲那邊的利益再怎麽大,身為目前的世界中心,歐洲還是他們的主戰場。
特別是英德矛盾越來越激烈,世界格局開始發生動搖。
如果英德發生戰爭,法國和俄國就不可能置身事外,這就是歐羅巴之間的恩怨矛盾。
“正是如此,我們的主力都在歐洲這邊,因此留給我俄國的隻有大獲全勝。”
“如果不能大獲全勝,無論是慘勝亦或是戰敗,其造成的結果都是難以接受的。”
“如果慘勝,俄國在亞洲那邊的控製力會大大削弱,必須補充兵源才能穩住局勢。”
“如果戰敗,俄國對亞洲的掌控將會脫手,轉而給日本騰出發展的空間。”
布魯西洛夫開始消化瑪利亞的話語。
盡管隻有14歲,但她的推斷並非毫無道理。
可接下來,瑪利亞道出俄國的真正弱點。
“俄國真正弱點,其實是國內。”
“國內?”這下子,布魯西洛夫愣住了。
凜冬,夾帶著冰雪的寒風發出呼嘯,將整個冬宮都籠罩其中。
他似乎意識到了什麽。
“正是俄國內部的矛盾。”
果然如此……
盡管早有預料,但布魯西洛夫並不想如此承認。
他曾經被評為俄國最有潛力的將領之一。
在聖彼得堡大學讀書時,曾發誓永遠效忠俄國。
可這份忠心,卻隨著自己的所見所聞而逐漸的發生改變。
他看到了無數工人忍痛挨餓,每天辛苦耐勞的工作,換來的,隻能是勉強果腹的黑麵包。
他甚至看到無數士兵連一口口糧都供應不上,有些時候甚至還要兩個人共用一把槍。
俄國的腐敗已經是根深蒂固。
身為忠誠者的他想去改變,可隻是武官的自己無從下手。
沒有辦法的他,隻能催眠自己。
有可能,下一任俄國皇帝能夠改變這一切的一切。
卻沒想到,下一任俄國皇帝居然是尼古拉二世。
一個充滿野心和狂妄的君主。
伴隨著尼古拉二世的各種操作,如今的俄國已經是外強中幹。
他甚至懷疑,再這樣下去,俄國將會被踢出大國之列。
風雪中,布魯西洛夫陷入沉默。
他絕望的發現,自己竟沒有任何辦法能改變這一切。
難不成,真的沒希望了嗎。
“有!”
似是看穿了布魯西洛夫心中所想,迎著風雪的瑪利亞,笑了起來。
“俄國這塊枯木還有希望。”
“希望在哪裏?”他連忙問道。
“就在群眾。”
“群眾?”布魯西洛夫不解:“現在的群眾連三餐都無法保證,隻是火苗的他們,有怎麽能燃起現在的枯木。”
“為什麽不能?無論是工人亦或是農民,都是國家的主要成分。”
“隻要聯合起來,就能發揮出無窮的力量。”
朝著天空,迎向風雪。
瑪利亞大聲笑道。
“因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明天,我們走出冬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