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自述:

一、故事背景

故事發生前二十年,宋真宗與身邊近臣策劃了著名的天書事件。皇帝自稱夢中有神人托付天書,掛在宮門上螭吻角上,果然天明時被巡夜太監發現。然後一生並無太大政績的宋真宗便厚著臉皮封禪泰山。

借助這波迷信帶風向的操作,短期起到了穩固政權的奇效,也帶來了長遠的惡劣影響,朝堂從此烏煙瘴氣,各地不斷上奏發現祥瑞,司天監也隔三岔五呈報天文吉兆,論證德政。文官集團對皇權的製約能力下降,他們提出的各種治國方略,隻要皇帝不稱心,就可能借助司天監夜觀天象推倒重來。皇權似乎找到了與士大夫對抗的法寶。

為了對抗神跡治國,當時的官僚集團策劃了真宗朝的帽妖事件,企圖以魔法打敗魔法。由於儒家天人合一的理論具有雙麵性,造假的祥瑞固然可以粉飾太平;然而一旦詭譎異象出現,也很容易將輿論引導向:國之將亡妖孽盡出。

這一招果然嚇住了迷信皇上,覺得自己偽造神跡惹怒了上天,從此不敢再濫用怪力亂神輔助權柄。當時的司天監春官在調查時發現了所謂帽妖的蛛絲馬跡,似乎隻是一種加強的可以平移的孔明燈,但是他怕卷入政治鬥爭,沒有上報,將自己琢磨的圖紙留給了自己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司天監少卿,男主沈括的天文學老師楊惟德。

二十年後,新帝繼位後,開始推行的慶曆新政,這觸動了官僚階層的利益。利益集團拚命抵抗,文官領袖的文彥博提醒皇帝趙禎:陛下非與百姓治天下而是與士大夫共天下。

為了打破僵局,仁宗又重拾舊辦法,開始以星象、巫術、祥瑞之說掣肘朝堂上士大夫的策論,同時將一階武人的狄青抬到樞密使位置,展開製衡。有宋一朝重文輕武,這個位置一直由文官把持。朝臣集團故伎重演,再次召喚魔法打敗魔法。

正巧河北彌勒教起義,教主王則自稱非男非女,是武則天(未來佛)轉世來拯救蒼生。被貶謫的前相文彥博利用河北貝州平叛的機會,將兩個女間諜派進彌勒教擔任聖女,待殺死王則和聖姑後,由她接管該組織,然後利用該該教裝神弄鬼的本事嚇唬皇上。等目的達成再殺死間諜姐妹和彌勒教眾人滅口。

然而情況卻出現了偏差。貝州城破後,賊首王則被殺,繼承人聖姑卻逃走了,文彥博的間諜隻是部分接管了彌勒教。

聖姑逃到南方時,結識了正在那裏修建灌溉機械的懷丙和尚,懷丙正因為狄青在南方製造的屠殺而耿耿於懷,於是與聖姑一拍即合,一起策劃了搞亂汴京的童謠計劃,這個計劃的第一步就是散布,預言宋朝國祚將盡的讖語,然後再以懷丙的天文學以及工程學知識,將這些預言一一坐實。

讖緯之說是一種與儒教有著千絲萬縷的神秘主義學派,可以認為是天人合一理論的黑暗麵。

讖語通常以童謠或者《推背圖》之類預言形勢出現,起初這些市井流言,並不會引起太多關注,然而一旦部分預言成真,就具有了蠱惑人心的能力。宋太祖黃袍加身之前,京城就流傳過“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的童謠,很多人是趙匡胤自己散布的,這些讖語為宋朝迅速建立合法性起到了作用,然而政治流言一定是具有反噬能力的雙刃劍。

懷丙與聖姑秘定的這十句讖語,前九句各預言一件將會發生的詭異事件,依次是:前朝冤魂現身,帽妖入深宮、貴妃病死、豬隻集體死亡、二月二日蝕、二月二日祭壇崩塌、鬼雄誕生、則王空中顯聖。

這些即將發生的事情,有的是靠天文預測提前知道的天象,有的是物理學知識製造的障眼法,有的是利用宮中內線提前提供的信息,總之看似算無遺策,每每應驗,其實都不是超自然力量。而讖語的最後一句,暗示了前九句完成後,王朝傾覆。

然而懷丙與聖姑的目的並不相同,他並不想推翻大宋造成生靈塗炭,他隻想向狄青複仇。所以他另有算計,他偷偷在讖語第六句,祭壇崩塌的預言裏留了玄機,將狄青的狄字拆開藏在其中,製造歧義,暗示推翻祭壇(社稷),代替趙氏的乃是狄姓,想要借朝廷的刀誅殺狄青。

與此同時,文官集團也在設法利用自己的間諜姐妹花重新奪回彌勒教控製權,讓其歸自己所用。

一切按照聖姑與懷丙策劃的那樣,讖語逐條應驗後民心開始浮動。心急如焚的皇帝趙禎找來賦閑的直學士包拯,由他牽頭組成了一個調查小組,秘查此事。然而包拯並不知道,小組中的文彥博,正是整件事幕後策劃者之一,小組的科學顧問懷丙其實是另一名策劃者,而小組中的西軍軍官徐衝則是樞密使狄青的內線。一場你中有我,爾虞我詐的人心與科技的大戰即將展開。

主人公沈括在這種混亂的局麵下加入了包拯的小組,起因是他提供了一個比讖語中二月二日蝕更早的天文預言,可見這不是什麽超自然現象,也與失德無關,是完全可以通過天文知識計算到的。

沈括的科學啟蒙老師正是懷丙,懷丙因為當年在黃河上以浮力撈起鐵牛名噪一時。當時沈括隻是兒童,正在圍觀人群中。從此懷丙便成為了他心中不設防的偶像。

然而當沈括與包拯抽絲剝繭,終於接近了整個案件的真相時,這才發現自己愛慕的小蘋與偶像懷丙都是案件背後的主謀,而自己的好兄弟徐衝則是狄青眼線時,難免三觀崩壞到痛不欲生。

最終,沈括破解了讖語第九句:複則王瞾耀當空。這句話暗示的是王則以女主武則天的樣貌在空中複活,顯聖機關被沈括提前找到,讖語停在了第九句,不再進展。

沈括仍然感念舊情,放了懷丙一馬,隻是警告他不要再執迷不悟。而包拯也意識到,自己的老師晏殊和大量當朝官員可能牽扯其中,作為文官集團一員,他也深感不宜再追查下去。

於是各方達成妥協,各種怪異事件就此停止,而懷丙被迫離開汴梁,放棄對狄青的複仇。

正當帽妖事件隨著時間,逐漸被人淡忘之時。當年(公元1054年)五月,金牛座超新星的爆發的景象,橫跨6500光年的距離,被地球觀測到。據《宋會要》記載——

【晨出東方,晝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見二十三日。】

這一偶然的天文事件,為本以平息的讖語重新注入了活力。京城百姓們將讖語“複則王瞾耀當空”中的“瞾”字,與這次超新星爆發相關聯。於是謠言再現了生機。

嗅到機會的懷丙重新潛回京城,這次他與前對手文彥博聯手,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狄青,這次利用的當年真宗朝偽造的天書事件。既然沒人能看懂天書內容,那麽就由著他們編造了。

結局是包拯、文彥博和懷丙也有了共識,控製皇權也是必須的,武將做大更是不行的。隻有讖語謠言是最不可控的禍害,任何借助它的明爭暗鬥都難免被反噬。為了事情收場,沈括查到了懷丙做的最後一個局,卻在天人交戰後違心地放過了他。

在這個局裏,伏魔殿用天書鎮壓的三十六天罡魔君(這部分是暗合水滸)被放走。這個過失被推到龍虎山道士頭上,天師道從此退出朝政,神跡治國結束。狄青侵占大相國寺的案件重查,他被迫辭去樞密使職務。晏殊告老還鄉,文彥博辭相。所有人都付出代價,但是皇權、相權鬥而不破,繼續製衡,隻是神權最大限度退出。

二、關於立意

關於男主追尋的到底是什麽,我覺得就是他年少時,懷丙教導他的,萬事必遵循一個可以證偽的道。如果無法證偽,就不是道而隻是迷信。他將這種執念延伸,堅信道就是世界運行的唯一真相。

然而當他一一破解對手的障眼法後,卻發現這個世界運行的真相極具諷刺意味,即:真相本身並不重要。在政治博弈中,真相是最早被忽略和出賣掉的。他本人親眼見證了,你死我活的各方勢力達成妥協後,最先犧牲的就是真相,他們聯手殺人滅口,消滅了所有知道真相的人。即使包大人也因為深陷政治而無法將真相徹查下去。我想他應該痛感——自然世界是可以探索的,但是人的世界水很深。這也使得他完成了從懵懂少年的無奈成長。

懷丙的心路類似於沈括,他曾經以為靠知識可以改造自然,根本上阻止饑民造反,然而在殺人如麻的將軍眼裏,他的水利機械隻是小兒科,唯有殺戮才能解決問題。最終他被仇恨蒙蔽了初衷,開始不擇手段的複仇。

文彥博是一個自視甚高的守舊勢力代表,既是博學大儒也是老練的陰謀家。

在曆經千年的權利爭鬥中,儒家以天人合一的思想製約皇權,利用天災論證帝王失德,逼迫皇帝修改政策,甚至下罪己詔。皇權則想法利用天文現象和祥瑞事件反撲。文彥博則是這博弈中,涼薄冷血的棋手,他絲毫不在意棋子的死活,在他眼裏隻有道統和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