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朱允炆一天內大起大落

黃子澄或許是難得一次在朝會之上暢所欲言。

又或許是因為今日裏這話題他準備已久了。

這一說起來,可謂是引經據典、妙語連珠,說得一眾朝臣拈著胡須、抱著笏板聽得津津有味。

朱元璋卻聽得心中一陣冷笑。

不管黃子澄說得如何花團錦簇、妙語生花,但有一點,是黃子澄始終在堅持的。

那便是全力支持朱允炆上位。

考慮到黃子澄的身份,朱元璋倒也沒意外。

正如咱那位大孫子高煜所說,這幫人呐,嘴裏說的都是仁義,心裏滿滿的都不過是算計罷了。

說來說去,不還是想給自家撈好處?

朱元璋此刻心中也是在默默感歎。

若是沒有高煜出現,或許這會兒咱不說同意,但至少也被這些人說得心動了。

可現在呢?

瞧瞧允炆站在那兒,小臉通紅左顧右盼的模樣,這是在為他自己驕傲?

還是說咱這個位子真就是你的了?

連高煜都知道,咱的位子,隻能咱死了後,靠造反來搶,壓根不敢讓他爹跟咱對上。

你個小家夥,憑什麽覺著,就憑那酸儒幾句話,咱就會把一國儲君這麽重要的事,給輕易交出去?

小家夥,估計你得失望了啊。

朱元璋最後看了朱允炆一眼後,沉聲道。

“行了,你們都說些什麽亂七八糟的。”

“咱的兒子還都活著呢,怎麽就要冊立太孫了?”

“自古以來,也沒有隔代傳位的道理!”

朱允炆聽到這話,原本紅撲撲的小臉,頓時一陣煞白。

而眼中更是陰鶩的閃過了一絲憤恨。

朱允炆的眼神閃得很快,甚至隻是偷偷抬頭看了一眼便低下頭來了。

可他哪裏知道,朱元璋全程八成的注意力落在了他身上,剛剛那一幕,已然被朱元璋看在眼裏了。

看到剛剛朱允炆那眼神陰鶩、麵孔扭曲的模樣,朱元璋心中猛然一痛。

這就是自己以前看重的孫子?

這就是自己原本想著托付一國的老朱家未來?

自己難不成是眼瞎了不成?

剛剛那一幕,朱元璋哪裏不明白,朱允炆擺明了是在埋怨自己。

可笑的是,平日裏朱允炆是以“仁孝”出名的。

而朱元璋以前也一直以為,這孫子跟自己親近,自己可以慢慢教。

現在看來,哈哈,什麽仁孝,什麽親近,都不過是一場戲啊。

咱朱元璋,出生入死多年

,居然被個毛頭小子給糊弄了。

想到此處,朱元璋心中一陣悲憤。

僅僅是剛剛那一幕,便讓他明白了。

自己這個孫子,心胸狹窄、是非不分,更重要的是,你要是真敢跟咱對上,咱還能高看你一眼。

可你這偷偷摸摸看咱一眼,啥事兒都憋著,隻想著裝仁孝,將來繼承大統的。

哪有這麽好的事兒啊!

不過,眼下最熱鬧的倒不是朱元璋和朱允炆這對爺孫倆了。

他倆之間,無非是老貓逗小鼠,信手而為罷了。

可此刻朝堂之上的文臣們,倒是真的熱鬧起來了。

一眾文臣哪怕沒能坐下來細談,但他們的本能和共同利益,促使他們僅僅對視了一眼,便做下了決定。

於是,一眾文官們,前赴後繼的,不斷站出隊列,開始引經據典、談古論今。

開口國家大義,閉口國之大禮,否則動不動就是國將不國、國本動**、民心**漾、朝野不穩……

反正翻過來覆過去,其實就是一個意思。

通過各種方式、各種理由,試圖說服說服朱元璋立朱允炆為太孫!

朱允炆此刻整個人已經有些站不穩了。

他的手所在袖袍之中,死死的掐著

自己。

不這麽幹,朱允炆怕自己會笑出聲來。

朱允炆甚至略有些得意和激動的看了上首一眼,卻發現麵對這滿朝盈沸、群情激動的場麵,他皇爺爺仿若壓根沒看到一般。

這讓他心中的喜悅不由得一滯。

轉而,他又想起了剛剛皇爺爺的那句話了。

“咱的兒子都還在呢,哪有立太孫的道理!”

是啊,兒子還在不能立孫子!

那等哪天咱這個當孫子的上位了,那些當兒子的,也就沒必要留著了。

朱允炆冷冷的在心中再次確定了一次將來消藩的必要性。

而後,豎起小耳朵,笑眯眯的聽眾人誇起自己來了。

朱元璋此刻卻覺著整個朝堂之上惡臭撲鼻。

咱原本還想看看,這些文官到底能說出些什麽東西出來。

但不聽好奇,聽完後悔啊。

尤其是聽過咱大孫子昨日裏的那些話之後,咱愈發覺得,這些人其心可誅!

他們這群情激奮的模樣,有幾分是為了大明?

這其中又有幾分是為了將來允炆上位以後,文官集團整體得利?

人有私心,咱其實不是不能理解。

但是,你們可都是拿著咱老朱家俸祿的!

這端起碗吃

飯,放下碗罵娘,甚至還想著刨了咱老朱家的根基,這咱就忍不了了啊。

此刻的朱元璋,愈發覺得朝堂之上這些文官麵目可憎。

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真就是鬼話連篇滿口胡言亂語。

瞧瞧朱允炆這個蠢蛋,這會兒還挺得開心呢。

喲,都懶得遮掩了,還悄悄點頭?

這意思是說他們那些話都對,咱應該聽他們的?

朱元璋喟然一歎。

不說朱允炆將來上位之後削藩不削藩,單說此番應對群臣的表現,就讓朱元璋大失所望。

朱允炆這模樣,擺明了以後肯定會被這些言觀所左右。

自己毫無判斷力不說,壓根分不清楚,對方的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麽。

一個連臣子的訴求都弄不明白,連事情的區直都看不清楚的人,將來如何當皇帝?

最終,無非就是成為一個泥胎木塑,讀書人嘴上個個稱頌的好皇帝罷了。

隻是到了那時候,這萬裏江山,恐怕已然不姓朱了。

想到這裏,朱元璋愈發覺著煩躁了起來。

消藩、殺自家人、江山交於外人、是非不分、心胸狹窄……

想到朱允炆今天暴露出的這些缺點,朱元璋念頭又再次開始動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