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入編捷徑

蘇澤若有所思的看著熊五,卻沒有回答他的問題。

熊五看到蘇澤麵無表情,微微有些失望的說道:

“小相公還有什麽要問的?”

蘇澤搖頭說道:“原本我還隻是七八分的猜測,如今是十成的確定,你留在長寧衛是不安好心。”

蘇澤繼續說道:“從今天開始,你就在家廟後的罰堂裏待著,我會請家老阿公找人看著你的。”

熊五揚起骨折的手臂說道:“我這副樣子還能做什麽壞事?”

蘇澤搖頭說道:“我不信你。”

熊五也不再多說,順從的站起來說道:“再送小相公一個消息,朱七聚眾在海外眉月島上,在島上辦了鹽場,靠著賣鹽維持生計。他們這夥倭寇大概三十多人,以前都是些灶戶鹽工,小相公應該很容易剿滅他們。”

蘇澤將熊五押送回了家廟,又和家老阿公說了熊五的事情。

家老阿公立刻派來一名年輕族人,將熊五關進了宗祠的罰堂。

罰堂,就是宗祠處罰違反族規族人的地方,這就是一間單人牢房。

將熊五關起來之後,蘇澤將自己在鬼市上遇到的事情和家老阿公說了,家老阿公摸著胡須說道:

“這眉月島老朽是知道的,這座島距離岸邊不遠,島上沒有淡水,所以大股倭寇都看不上這座島。沒想到這朱七竟然占了這座島,隻可惜這朱七沒在備倭把總司掛上號,剿了他也沒軍功。”

蘇澤疑惑的問道:“朝廷不是頒布法令,殺倭寇有獎勵的嗎?”

家老阿公說道:“有獎勵的都是在被倭把總司掛了號的倭寇,最少也是聚眾五百人、戰船三艘以上的大倭寇,隻有打了這種大倭寇才有獎勵。”

“那打得過嗎?”

“當然打不過了,咱長寧衛是百戶所,正卒不過百人,戰船隻剩下一艘,又怎麽可能打得過這些大倭寇呢。”

蘇澤一陣子無語,他又問道:

“那朱七這樣的倭寇,官府就不管?”

“朱七這種倭寇在海上不知多少,又怎麽可能剿的幹淨,官府才不會派兵去剿滅他們呢。”

蘇澤又是一陣無語,做鹽工的時候被鎮守太監往死裏壓榨,做了倭寇反而逍遙自在,也難怪東南倭亂此起彼伏,怎麽也掃**不幹淨。

蘇澤問道:“若是抓了朱七這夥倭寇,送到縣衙門去呢?可有賞錢?”

家老阿公搖頭說道:

“這眉月島的位置在兩縣之間,清算斬獲的時候有些麻煩。”

“這是為何?”

家老阿公說道:“自從朱提督那案子之後,清點斬獲的事情就要交給地方府縣來做了。”

蘇澤Lv4的曆史學發揮作用,穿越前曾經研讀過的明史脈絡清晰的浮現在腦中,他很快想起了一起嘉靖年間閩浙地區的大案子。

“朱提督?可是前閩浙提督朱子純朱提督?”

家老阿公頗為意外的看了一眼蘇澤,點頭說到:

“正是朱公。”

朱紈,字子純,這位嘉靖年間的名臣,曾經官至提督浙江福建海防軍務,巡撫浙江,是幾年前主導抗倭的知名大臣。

朱紈在嘉靖二十七年在雙嶼島大破倭寇七千人,但是很快就遭到了禦史彈劾,說他殺良冒功。

嘉靖皇帝讓他返回原籍待參,性格剛烈的朱紈服藥自殺,從此閩浙海防大壞,大大小小的倭寇層出不窮。

如今是嘉靖三十三年,朱紈是嘉靖二十八年死的,距離現在也不過五年。

蘇澤也研究過這段曆史,朱紈被汙這件事牽涉甚廣,其中閩浙地區的名流豪強,乃至於閩浙籍的官員都在背後用了力。

東南沿海的倭寇,到底多少是真倭寇,多少是東南本地的沿海商人百姓,史學界一直眾說紛紜。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倭寇之中有大量的就是東南本地海商,他們通過倭寇的名義完成走私活動,賺取海商貿易的利潤。

朱紈在閩浙的禁海工作,得罪了閩浙本地大族,從他到任以來就不斷地被攻擊。

而在朱紈自殺之後,清點斬獲的權力,就從軍隊衛所的軍政係統,轉到了府衙縣衙的民政係統手上。

計算軍功,這是軍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確認斬獲的工作交給地方衙門之後,各地衛所清剿倭寇的動力更是大減。

這原因自然很簡單,你辛辛苦苦殺了倭寇,最後地方官說這不是倭寇,那就不僅僅是沒有戰功,還有可能和朱紈一樣,因為“殺良冒功”被處罰。

家老阿公說道:“朱七是殺了市舶司的小太監造反的,倭寇的身份是坐實了,這點縣衙也不敢翻案。”

“但是這夥倭寇足足有三十多人,難就難在這個人數上。”

蘇澤連忙問道:“這又是為何?”

家老阿公歎氣說道:“都司衙門對府縣均有考核,凡是當地倭亂三十人以上的,對當地官員考滿降一等,這眉月島在兩縣之間,到時候必然推諉扯皮。”

蘇澤這下子徹底無語了,也難怪東南倭亂持續幾十年都不能止,這大明朝上下真的是爛透了。

大海盜官軍不敢剿,小海盜官軍剿了影響地方官服政績不算功勞。

開中法已經敗壞,長寧衛這種衛所已經幾十年沒商人過來納米了,衛所隻能靠自己屯田養活自己。

更有甚至一些衛所直接參與走私活動,或者幹脆勾結海盜打劫鄉裏。

蘇澤如今反而要感慨了,大明朝這樣還能苟延殘喘九十年才滅亡,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啊!

“那這些倭寇是怎麽對付?”

家老阿公歎息一聲說道:

“那些罪大惡極殺人滿貫的倭寇,如果朝廷不管,鄉裏的士人會花錢懸賞,募鄉勇或者請衛所出兵剿滅。”

“朱七這種沒有太大惡行的,也就由著他們去了,說不定哪次招安,他們就充了某個衛所的缺額,吃上皇糧了。”

蘇澤真的是大開眼界,原來在大明朝,造反還是一條迂回的考編之路啊。

也不知道後世那些在題海中奮戰的人,知道了在明代還有這樣的進編製之路,到底會作何感想了。

不過在大明朝接受詔安也是風險極大的,大明朝廷是出了名的喜歡出爾反爾,詔安之後被殺的反賊頭領不計其數。

相比之下還是大宋朝廷比較人性化,接收詔安是普通人當官的終南捷徑,真正做到了官匪一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