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盾構機哪家強
又一片黑暗的裂隙中,一個大頭從石壁中頂了出來。
“還是溶洞,雛龍格拉維斯發出生無可戀的哀歎。”
雛原理未明的生物鍾告訴雛龍他已經連續挖了73小時43分17秒了,雛龍甚至不能理解為什麽一種動物的生物鍾能有這麽精確的計時。
他決定休息一會兒,雛龍的身體除了揮之不去的饑餓感外並不感到疲憊,但三天多黑暗中的連續挖掘隻能看到石頭很心累。
喀斯特地貌多裂隙的特點隔絕了地下聲波的連續傳播,讓格拉維斯不能依靠聲波感知到較遠地方的情況。
龍的耳朵已經完全退化,顱骨的耳孔都已經封閉,對聲音的感知轉為依靠體鱗片。
鱗片的重金屬外層將振動低損耗的傳遞到鱗本質層外密集的神經末梢,讓龍類對振動的感知十分敏感、精準且擁有足夠廣闊的感知頻域,重金屬作為感知器傳感介質則讓龍的振動感知器官對振動的耐受極大提高。
幼龍堅定的讚成龍類傳承中的一種觀點,那就是薄薄的耳膜和直接通向大腦的耳孔受到攻擊時候絕對沒有厚重的鱗片可靠,特別當傳承告訴他鱗片外這層重金屬是主要是可怕的黑鐵時候。
當然,另外一個信息則推測了所謂黑鐵應該是一種叫做鎢的元素,這些鎢還是以多晶的形式結晶在鱗片表麵,與其它含量不一的重金屬元素成為多晶合金,堅硬剛強而且牢固,沒有相異性。
無聊的持續挖掘中格拉維斯順便梳理了一下腦中的傳承和未知信息。
一般情況下龍類的傳承觸發讓他感覺是一種第一人稱的經驗式感官體驗,出現的知識和引導的本能動作都是本該如此的感覺,那些未知信息則是一種第三人稱的描述體驗,但是信息量比龍類傳承龐大複雜的多。
而當他以主動翻閱形式瀏覽龍類傳承時,龍類傳承就會顯得雜亂無序,經驗式的感官體驗轉為描述顯得有些混亂而且不易理解,不過他能夠通過腦中虛擬關鍵詞觸發龍類傳承相關知識,然後以第一人稱方式進行體驗。
未知信息則是複雜交錯的網絡狀,即時被動的關鍵詞檢索都會觸發無數的相關知識,還好這都是第三人稱式閱覽而非龍類傳承那般第一人稱式感官,要不然格拉維斯出生之時就該被這樣龐大的信息流弄成瘋子。
最重要的是,雛龍發現這些未知信息似乎可以將龍類傳承那種主觀感受進行客觀分析注解……
雛龍趴了一會兒,又重新打起精神繼續挖掘,畢竟蛋中上千年都熬過來了,還害怕挖了三天還是怎麽的。
岩層中發現的厭氧菌群落讓格拉維斯有一定信心,確認了這不是啥生命禁區的地層深度。
洞是螺旋向上挖掘的,格拉維斯一開始所想象的是依靠龍類似乎無盡的體力直接豎直向上挖掘,結果當他往石壁上爬時遇到了十分尷尬的情況,石灰質的石壁並不能承受雛龍的體重。
爪子輕鬆的扣入了堅硬的石壁,把身體往上拉時候身體剛稍微往上一揚就扒拉下一大塊石頭,傳承告訴他自己體重是同體積其它物種的十倍以上。
嚐試幾次後雛龍隻能老老實實由側麵開始挖掘螺旋上升的洞穴,還好不是土層結構,不然他可能必須邊挖邊用龍息將身下的土層燒結,否則土層可能承受不了這樣的壓力,而不進食的話龍息息液根本不能持續補充。
格拉維斯挪到空隙與剛進來的洞口相對的石壁邊,大頭低著頭頂頂到石壁上,像隻甩水的二哈那般猛搖,鑽出一個凹陷把頭埋進去,讓翼肢和前肢能夠到石壁邊緣。
然後翼肢前肢抓著石壁開始略微緩慢的旋轉身體,頂入石壁的頭顱就如刀盤,鼓包似得四隻小龍角鑲入石壁,隨著身體旋轉將石壁一層層刮下,石屑順著頸部沿著翼根流到身後,再被後肢踩實。就這樣雛龍快速的鑽進了石壁之中。
再次穿過一層十分狹窄的縫隙時,雛龍“聽到”了讓他興奮的聲音——地下河。
調轉方向直直對著地下河挖挖過去,水流的聲音越來越大。終於,大頭頂破了石壁雛龍整個栽到了一個巨大的地下空穴中。
空穴下方就是湍急的地下河流,水流衝擊石壁發出巨大的噪音,噪音在空穴中不斷反射疊加,估摸著怕是有個一百六十分貝,如果是依靠耳膜進行聽力傳感的動物怕是直接要被這麽巨大的持續噪音弄死。
格拉維斯一頭砸到了河流中,哪怕經過水留緩衝都將經久衝刷的光滑鈣華河床砸出無數裂縫,高速水流衝走了大量碎裂的石塊,卻沒法撼動雛龍不算大的軀體。
巨大的水流引起了龍鱗的共鳴,如音叉那般嗡嗡振動著發出相近的聲音,讓洞裏更吵了。
雛龍就站立在河流中央,如同礁石劈開激湧的波濤,張嘴喝了幾口河水,抬頭張望起來。觀察一會兒後決定逆流而上,總比在石頭上挖洞輕鬆多了。
水裏並未發現菌群以外的其它生物,看來這的水流不能維持地下河生態圈。
沿著河流走過大概六公裏,選擇了五次支流,破壞了四處狹窄到雛龍無法通過的水口,格拉維斯來到一個水流平靜的地方。
這是不知幾億年矽質白雲岩地層因地麵抬升形成的灣長構造洞穴,洞頂懸下密密麻麻的鍾乳,偶爾滴落一兩滴冰涼的水滴,岩溶水呈片狀沿斜坡流動,水中的碳酸鹽在陡坎處積聚沉積成一層層疊狀的鈣華池床邊石池,池塘與地麵則是石芽石筍,億年堆積筍與鍾相接形成石柱,這是地下河源頭的一部分,昭示著雛龍接近地麵了。
雛龍挪著步子貼在一處光滑石壁上,然後翼肢敲了敲,回波經過鱗片感知在大腦中構成一副圖像,成像中徒然變暗的地方是新的洞穴空隙,層層疊疊的包圍著大溶洞。
一個方向上明顯的高亮界限後是逐漸變暗的灰色成像,這代表著岩層與鬆軟土層的交界.
雛龍很容易的找到了這片溶洞最接近土層的地方,然後挖著過去,不一會兒便紮到了土層中。
喀斯特地貌的特點決定了土層不會太厚,就是土層的承重能力遠遠低於石層,給格拉維斯盾構機造成了不小的麻煩——挖掘中刨得鬆軟的泥土十分容易讓路徑向下傾斜,需要不斷調整方向,畢竟雛龍不是真正能夠邊挖邊建立支撐的盾構機。
至於挖掘中溜進龍口中的蟲子樹根之類的,全被雛龍梳進了肚子。
龍口中覆瓦狀排列著灰白色梳狀鱗片有很好的濾食能力,通過它們格拉維斯把土石全擋在了嘴外,就算一起吃進去沒事也沒誰喜歡吃土吧……
龍類傳承這時明明白白的告訴了格拉維斯還真有吃土為生的龍,真是太可怕了。
至於吃土怎麽生存下來,通過一個蛋上千年還沒嗝屁還有連續三四天挖掘不會疲憊的身體,再聯係傳承和那坨未知的知識進行分析,雛龍還是能有個大概的猜測的。
突然,伴隨著一溜煙嗖嗖爬行逃跑的聲音,格拉維斯感覺到頭頂稍微一空。
因為頭部結構的原因雛龍並沒有頭頂方向的視野,隻得糾正自己正左背朝下的身體然後後退一點,抬頭以便看清前方。
當然的還沒有到達地麵,這應該是一個掘地鼠類小動物的巢穴,巢穴的主人早被嚇得不見了蹤影,留下了囤積不少的堅果類食物。
毫不客氣的一口吞掉堅果,微乎其微的緩解了一下饑餓感,雛龍再次挖掘——這個巢穴代表了地麵近在咫尺了,土撥鼠巢穴一般2米到3米,鼴鼠則是一米不到,不管這是誰的巢穴,距離地表不會超過雛龍兩個身位了。
但是格拉維斯決定更改一下挖掘方式,他張開巨口,緩緩噴出一點息液灑在身下土壤上然後點燃,藍色的火焰驟然暴閃,之後因為缺少氧氣供給變成橙色持續燃燒,還有黑煙冒出,熏得雛龍鱗片更加黝黑。
火焰觸碰到的土壤卻是直接熔化成紅色的漿液,看來這火焰溫度非常高,但格拉維斯並未感覺到滾燙之類的,眼中卻能看到火焰外偏藍色的光暈,是高溫光譜。
這並不是龍息,雛龍的打算本來是僅僅用少量息液燒結一下土層做個台階然後一口氣向上挖出去,現在看來卻是失敗的,土壤直接熔化了顯然不適合作為台階,等它自然冷卻板結那不知要等多長時間,早夠他挖出去了。
一句話從雛龍腦袋中冒出——心急吃不了熱豆腐,豆腐是啥……
不過火焰讓龍眼看到了奇怪的紅色明暗以外的其它顏色,土壤是偏紅的顏色,還夾有多層膠結的白色盤層,似乎是雨林薄薄腐殖層下的貧瘠土壤。雛龍還能看到紅色土壤上微小密集的菱形結晶和組成白色盤層的層狀結晶。
無奈繼續傾斜向上挖掘了一會兒,雛龍終於頂開了薄薄一層黑色鬆軟潮濕的腐殖質,興奮的吼叫起來:
“嗷噢……我終於出來了,雛龍格拉維斯發出興奮激動卻饑餓的嚎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