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陛下,陛下你在想什麽呢,快些寫啊。”

喜寧在一旁不停的催促,而朱祁鎮也沒有任何起身的打算,喜寧冷哼一聲:“將他拽到這裏來。”

兩名蒙古大汗得到命令後,徑直走到了朱祁鎮的身邊,他們可不管你是不是九五之尊,將其從椅子上拉起,強行將其拖到了案前,將毛筆交給了朱祁鎮。

毛筆剛到手上,朱祁鎮便將其丟在了地上。

“朕的大軍遲早有一日會來救駕,喜寧,到時候朕一定將你千刀萬剮,淩遲處死。”朱祁鎮惡狠狠的盯著喜寧。

喜寧看著朱祁鎮得模樣心中不由得有些驚怕,雖然朱祁鎮此時是階下囚,可他卻伺候了朱祁鎮數年,對於朱祁鎮心底的畏懼可不是一兩日能夠消磨幹淨得。

喜寧後退兩步,而後看向兩名蒙古大汗說道:“他不聽太師的命令,打的讓他聽。”

朱祁鎮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被一名蒙古大汗一拳頭砸在了背上,他呼吸不上來,癱倒在地,而後一名大漢又是一腳揣在了朱祁鎮的腿上。

朱祁鎮疼痛難耐,發出痛苦的吼叫。

仿佛在這一刻他才真正的知道了自己身份的轉變,他再也不是那個可以任性而為的少年天子了,他已經是階下囚,性命都掌握在別人的一念之間。

看著在蒙古人拳打腳踢下的朱祁鎮,喜寧的病態心理得到了滿足,他,這個大明的皇帝,拳頭打在身上也知道疼,也知道恐懼害怕,與自己一樣,都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

不,他還不如自己,他連死的勇氣都沒有。

他就是個懦夫。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陛下啊,陛下,可曾想過萬尊之軀也能有今日之遭遇啊,奴婢奉勸陛下,老老實實的寫下詔書,不要再受這般苦楚。”喜寧製止了兩人而後冷大笑不止。

此時的朱祁鎮蜷縮在一起,就跟街頭的乞丐一般無助。

看著朱祁鎮的這番模樣,喜寧受用的緊,心情也好的不知一點半點。

“奴婢晚上的時候來拿詔書,若是陛下你不寫,到時候可就不會像現在這次一樣那麽簡單的過去了。”

喜寧說完之後便帶著兩名大汗離去。

朱祁鎮在地上躺了許久後,才緩緩起身,身體上的疼痛讓他清醒許多,看著放在案子上的紙張與滾落在一旁的毛病,他有了些許的動搖,可動搖之後,卻是堅定了起來。

朕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子孫,洪武皇帝百戰已得天下,驅除韃虜,恢複漢室江山,得國之正,自古罕有。

而自己君命天授,乃大明皇帝,豈能為蠻夷番邦寫詔書讓自家邊防重鎮不戰而降,若自己真的這麽做了,隻怕大明再無自己的容身之地,就算是死了,也無顏去見父親,無顏去見列祖列宗了。

可此時的朱祁鎮卻不知道,他已經成為了大明的太上皇,也成為了大明唯一的太上皇。

北京城。

自土木之變後,北京城中的百姓官員,皆如驚弓之鳥,誰也不知道哪一天蒙古的鐵騎會突然出現在北京城下,每日都有南逃者。

然新帝登基,朝綱稍震。

於謙在土木之變後的第六天就下令全城戒嚴,全城百姓不允許外出,並且自京師周圍各縣府收攏鄉下的百姓入城,堅清壁野,將糧食也都運送到了城中。

京師的精銳都被朱祁鎮帶走,起初北京城中隻有不到六萬的老弱殘兵,再加上朝堂上時不時的傳出一陣邪風,導致這些士兵的士氣更加衰竭。

於謙接手全城防務後,經常率眾視察士兵軍營,也算是間接的挽回一些士兵的鬥誌。

外出傳令的戰馬從早到晚都沒有間斷過,運輸糧草甲胄武器的車隊不斷的進入北京城。

北方各地勤王之師,紛紛北上。

土木堡之變後的第九日,第一支兩萬人的勤王之師就奔赴到了北京城下。

土木之變後的第十日,第二支一萬人的勤王之師到達京師。

土木之變後的第十二日,第三支三萬的勤王之師到達京師。

……

也先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整個北京城已經聚攏了二十二萬可戰之軍,並且後續的援軍還在源源不斷的到來。

隨著援軍的到來,低沉的士氣漸漸高漲起來,整座北京城已經成為了一個大一號的軍營。

紫禁城。

孫太後抱著剛剛登基為帝的朱見深端坐在龍椅之上,旁邊站著的是監國朱祁鈺。

而於謙正在向太後,皇帝,監國匯報此次的京師防務。

北京已有軍馬二十二萬,在各勤王之軍支援京師的時候,都帶著各自的口糧軍械,對於京師來說,沒有後勤的壓力。

大同,宣府等重鎮也做好了迎敵之準備。

在大明國的北方此時已有將近五十萬可戰之兵將,而此時的瓦剌也先還沒有發動對邊疆重鎮的進攻,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發展。

匯報完以後。

“於尚書當真是國之柱石,皇奶奶,等到此次事了之後,便讓於尚書當我的老師吧。”朱見深看著於謙半笑著說道。

雖然朱見深現在已經登基為帝,可說白了也就是占著個法理,手中沒有半點權力,大部分權力都是握在孫太後的手中,不,現在已經是太皇太後了。

孫太皇太後點了點頭說道:“等到此次京師之危解除,皇奶奶就下旨,讓於尚書當皇上的老師。”

在這座深宮之中,自己也就隻有朱見深一個親人了,再加上孫子乖巧聽話,孫太皇太後可謂是事事依著朱見深。

但朱見深與朱祁鎮最大的不同,就是懂得分寸,從來不提無理的要求,安安穩穩的當一個擺設。

於謙聽完後,行禮謝恩,教導年幼的皇帝,這對於大明的文官來說,已是最大的殊榮,可對於寫出石灰吟的於謙來說,是更大的責任。

為大明培養出一位好皇帝,這可是要影響大明幾十年國運。

北方草原上的也先在這個時候,也終於做足了準備,集結了十六萬軍馬,決對入侵大明。

在也先看來,此時的大明就如同一處到處漏水的破船,隻要稍稍經曆一點風浪,就會船毀人亡,自己便可以重新帶領蒙元入主中原,完成大業。

可接下來的戰事卻超脫了他的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