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英雄之酒

趙雲……

雖然說已經在清剿黃巾之時見過曹操、孫堅和劉備,在前來此地之前,喬琰也知道樂平與常山之間也不過是一道太行山脈的阻隔而已,卻也不曾想到,會在抵達樂平的第一日便見到趙雲。

喬琰甚至想點開自己的人物麵板看看,她的氣運數值是不是在她不知道的時候出現了什麽變化,不然為何她上一刻還在想,以典韋的水準更適合當做一個近衛而不是縣尉,就有個趙雲送上了門來。

蜀漢楊文然評價,征南(將軍趙雲)厚重,征西(將軍陳到)忠克,這“厚重”二字實在是對趙雲全方位發展本事的評價。

無論是長阪坡之戰、入川之戰的四方征伐,還是任職桂陽太守、督軍江州的留守治理,亦或者是直言勸諫還田於民的長遠政見,趙雲無疑都有大局度量大將之風。

雖然如今出現在喬琰麵前的趙雲還遠當不起那個“厚重”二字,在他尚未及冠、年輕異常的麵容上,多少還帶有幾分跳脫的銳氣,但顯然這種銳氣更傾向於少年意氣,而非是那種魯莽意味。

不過,喬琰想將人拉攏到自己的手下,來擔任這個縣尉的職責是一回事,對方願不願意投效那是另外一回事。

喬琰心中思量不過一瞬,從趙雲的角度看來,這年少的縣侯也隻是上下打量了一眼他這不請自來的陌生人後便問道:“不知足下所為何來?”

趙雲道:“為太行山中匪寇而來。”

在聽到趙雲的回答後,喬琰心中所想正是“果然如此”四字。

他果然不是慕名來投的。

這世上沒有這樣多的好事。

但這也實在不奇怪,趙雲上有兄長,若非因常山郡的推舉,加之常山父老在權衡公孫瓚和袁紹後,覺得公孫瓚更有行仁政之象,他大約也不會在初平二年前去投奔,而後又因兄長過世而回鄉守孝。

此時的趙雲更不可能像是徐福一般,因見她在黃巾之中的行事有世所罕見之態,故而生發出願為牽馬墜蹬的想法。

為除賊而來,也顯然更合乎喬琰對趙雲的固有認知。

這少年給出了個足夠直截了當的回複後又道:“常山郡人褚燕於黃巾起義後領數千人聚眾作亂,為避王師鋒芒遁入太行山中輾轉作戰,時而出山掠奪城鎮,雲不忍見鄉裏受難,聞聽君侯將入主樂平,而太行山匪也或有襲擾樂平之可能,故而前來一試。”

聞聽她入主樂平故而前來,可不是個尋常的表達。

喬琰心中揣摩後問道:“不知太行山中匪寇有多少人?”

趙雲顯然不是毫無準備來此的,他未曾猶豫便回答道:“張角授首後,褚燕部從中多有返鄉之人,餘黨三千上下,常山郡內小股賊寇,一者名為孫輕,一者名為王當,各率五百人投效褚燕,另有賊首名為張牛角,興兵於中山博野蠡吾一帶,約有五千人,正過常山郡,將至真定。”

褚燕本身的勢力合並張牛角部從共計九千人——

這和喬琰此前得到的消息相差不大。

“那麽既如你所說,這太行山中賊匪約有萬人之數,義士何故前來尋我?我初至樂平,手下並無多少兵卒錢糧,更不比那褚燕對太行山中情況熟悉,何以覺得我能有這個平定亂賊的本事?”

聽喬琰這麽問,趙雲端詳了一番她的臉色。

在這張年輕得過分的臉上,並不像是她身邊一身著輕鎧的將軍一樣,一聽到褚燕和張牛角的部從有如此多人便生出的緊張之態,也並不帶有任何被人貿然找上門來的不悅。

若要趙雲以自己的直覺來看,她好像當真隻是在問一個尋常的問題而已。

是啊,為何尋她?

這冀州境內的黃巾主力被平定,跟從張角作亂之中的一部分實有罪業的,被送往了烏桓校尉和度遼營地,在這樣的情況下朝中平叛的隊伍有一部分已經撤出了冀州。

話雖如此,在冀州境內依然還有一部分皇甫嵩的部從滯留,以其對黃巾的威懾也同樣可以執行剿匪的責任。

再不然,這常山郡內總歸也是有其他長官的,郡縣的府兵擔負起除賊的責任也實在是一件在邏輯上說得通的事情。

何故要跨越過這太行山,到她這個小小的樂平縣來,尋找一個目前還未曾麵臨黑山軍來襲的縣治中的縣侯?

趙雲顯然是不可能覺得他因為恰好救了徐福母子二人就能在喬琰這裏多一份人情債的。

好在他對這個問題並非沒有過考慮,既已看出喬琰此刻的態度,便也順勢回答道:“我與張牛角此人不熟,卻因與褚燕同鄉而對他有些了解。他以身法輕靈而得一飛燕之名,故也可稱之為褚飛燕,而他率領部從之法同有飛燕之靈。”

“以褚燕率眾之行,若尋冀州王師或常山郡吏,縱能將其戰勝,也隻是將其迫入山中往複而已,今日退出常山,明日又抵達長治,後日又歸冀州,輾轉往複,為禍不知幾處。”

“掠奪既成愈多,其人膽氣越盛,收攏流民,或至於不止如今之數。趙雲所欲見,不是黑山賊寇退出常山,另擇一處為禍,盤踞太行滋生壯大,而是將賊寇鏟除,還周遭太平。此非智謀之士不可為。”

這話說的同樣很符合趙雲的性情。

褚燕其人自己便有個飛燕的名號,他行動的作風也有飛燕一般的靈巧。

這的確不是尋常的剿匪方式能夠將其鏟除的。

再加上這太行山脈中特殊的地理環境,太行八陘聯通東西,形成山中特殊的甬道,若是讓褚燕跟圍剿的隊伍玩起捉迷藏來,這就當真有些不妙了。

一地或許暫時未曾受害,而輾轉而行,又成了另一處的災禍,偏偏這些個流寇手中很快就會累積下來足夠的錢糧,吸引更多值此世道想走個捷徑的人。

等到這勢力徹底成型,也就更難以將其鏟除了。

趙雲這話說得也讓喬琰越發對他高看了幾分。

他雖還年少,卻顯然並未隻將眼光放在一地的安危得失上。

喬琰笑了笑:“以義士所見,在下便是那智謀之士?”

趙雲給出的答案堪稱果斷:“兩州之內,非君侯莫屬。”

這無疑是一句對喬琰的極高讚譽。

喬琰端詳他麵色,見她麵前這少年也好像當真是如此認知的。

趙雲身在常山郡中,固然常山和清河郡有些相似,並不像是巨鹿郡一般為黃巾勢力所盡數占據,但因張角將黃巾之禍發起於冀州,冀州各地響應其而去的人不知凡幾。

趙雲對彼時的亂局並非全然無所思考,但以他所能集結的人力,也不過是護好家鄉一隅之地而已。

好在黃巾之亂興起得快,瓦解得也快,自光和七年的二月開始到五月的張角授首結束,也不過是三個月的時間而已。

隻是以他的見識和認知還不曾想到的是,張角之死並未讓冀州中的各個黃巾殘部偃旗息鼓,事實上也並非所有的黃巾都是因為尊奉張角所提出的太平道信仰才聚眾而反的,而這些流竄到了常山境內的黃巾部,在保持了原有的破壞力的基礎上,還學會了依托地形靈活作戰。

趙雲自小有演練武藝的基礎,卻也不過是常山郡中黔首而已,他對張燕等人為何而反,是有同感體驗的。

但他也清楚地看到,在這些黑山賊漸成氣候的過程中,就像兗州黃巾中也會出現如同卜己這樣的人物一樣,黑山賊中也有從掠奪侵占的過程中品嚐到甜頭的,將原本吃飽飯的目的變成了今時今日的樣子。

所以他也必須要尋找到一個合適的人來嚐試平定這個局麵。

隻是這樣的人並不好找。

正如趙雲先前所說,因他對褚燕此人的掌兵方略大致有些了解,所以他在留意到了冀州內剩餘的王師作戰方式以及常山郡本身的守軍實力後,放棄了將這兩路人作為自己的選擇。

而隨著黃巾之亂中各州郡的戰果和最後的封賞消息擴散開來,趙雲便將目光放在了與他有一山之隔的樂平上。

樂平縣的縣侯喬琰為父母報仇而瓦解兩州黃巾,更是在與張角的當眾辯論之中,憑借智計而將太平道要義駁斥瓦解,這無疑是個有本事且善於以小博大的人物。

在趙雲的權衡比對,加之對黑山賊的應戰方式判斷中,他格外確信的一點是,大約也隻有如同喬琰這般天資和智謀之人,才有可能通過特殊之法將黑山賊給拿下,而不是讓他們繼續流竄為害。

而在他途徑長治以北的山區,恰好遇到徐福和他母親的時候,他也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以他短暫跟這二人的交流,他並不難看出徐福此人義氣縱橫,也有幾分智略的潛質。

他在抵達樂平後說是跟喬琰說的什麽遇賊寇幾乎不保,但實際上,在趙雲看來,就算沒有他的出現,徐福也足以應付彼時的情形。

畢竟隻有兩人行路的情況下,也著實要比喬琰他們這轀輬車車駕一行要靈活得多。

而徐福的母親秦氏,也並非是手無縛雞之力之人。

要知徐福說的車架在後可不是母親安坐於車中,而是她自行駕車而來!

這實在是個於賊寇包圍中也並未表現出慌亂的巾幗人物。

這樣的一對母子,本可以在亂局平定之後的潁川安然度日,甚至於在趙雲的認知中,潁川也無疑是個對任何人來說堪稱聖地的進學之所,其中諸般名士風流,也非三言兩語可概括。

然而他們依然決斷分明地選擇了前來投奔喬琰,在徐福的言談之間更是對這位新敕封的縣侯多有維護擁躉之意。

這也無疑是讓趙雲越發堅定了自己的判斷。

能得此等人物認可,喬琰有真本事!

現在親眼見到喬琰,見到這位在平亂中堪稱中流砥柱人物的十歲萬戶侯,趙雲心中也不免覺得,固然還不曾見到她行事如何,但光是在她這幾問之中所表現出的氣度,便已絕非是個等閑之輩。

或許他做出的決定並沒有錯。

而他下一刻從喬琰這裏得到的回複也不由讓他心中一定。

喬琰道:“我有除賊之心,奈何兵戈不利,民心不附,天時人和俱不在我,未到動時。”

她這話中是有殺氣的。

趙雲與喬琰目光對視良久,更確信,她所給出的並非隻是個用來應付的答案而已。

我有除賊心,奈何刀不利。

他回道:“如此,趙雲可為一利刃。”

不過在當這個利刃之前,他還得先臨時擔任一下這縣中縣尉的職責。

當然這並不是要上奏朝廷確定這個位置的意思。

而是以喬琰話中所說,讓他暫時擔任這個位置,也好看看她這位樂平縣侯想要除賊、保衛樂平安定的想法並非隻是個空談而已。

他若覺得喬琰沒有這個除賊的本事,大可以隨時離去,反正這其中也並無什麽綁定的關係。

此外,倘若趙雲當真覺得自己可為一利刃,也自然要與其他刀兵提前磨合才對。

趙雲顯然沒有意識到,喬琰並不隻是因為臥榻之側還存在一黑山賊而務必將其剿滅,故而有這等表現,其實還頗有幾分別的圖謀,當即答應了下來。

喬琰隨後又說的以一月為期先行整頓內務與武裝,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而他自擔任起這個臨時縣尉之後所見,正是這位年輕的君侯和程立這位樂平相一道,就前任縣令所留下的賬冊核查轄區之內的人口錢糧一一核查,確實是一個正在籌備整頓的階段。

他本還有那麽幾分疑心,也先自己給打消了。

何況在他看來,喬琰實在是要比那上一任縣令有擔當太多。

在趙雲提到那黑山賊的時候,表現得最為失態的顯然不是鮑鴻。

他雖覺得自己在這一趟護送之中著實承擔了太多,現在還得因為喬玄宗廟未成而賊寇隨時來犯,弘農楊氏前來尋楊修的人未到以至於這位太尉之孫的安全也得在意等等原因,不得不留在此地。

但他到底也是從戰事中得到的升遷機會,一路做到洛陽北軍一校的校尉位置上的,還不至於聽到黑山之名就走不動道。

更為失態的自然是那位上一任縣令。

他本就知道褚燕在側,不知道何時就會危及樂平,現在聽聞還有個張牛角的勢力,越發讓他心神不定。

先前他急於與喬琰完成交接,也正是因為這種顧慮。

好在這位接任的樂平侯雖在洛陽耽擱了些許時日,卻也還算是來得快,也免於讓他在黑山賊的來襲中送了性命。

在喬琰抵達的第二日他便包袱款款去那平調的縣治上任去了,全無一點耽擱。

喬琰都不由有些哭笑不得。

這位縣令當真是不想在自己的政績上增添任何的賊寇來襲汙點,才離開得如此之快。

但趨利避害本就是人之本能,喬琰深諳這道理,便也沒必要對對方有什麽苛責。

何況,他走得這般著急,無疑也成全了喬琰。

趙雲親見這前後交接之中,在麵對賊寇的態度上出現的對比,也越發確定,唯有喬琰這臨危不懼的統帥方才有破敵的可能。

不過也正如喬琰所說,要想除賊,前期的先頭準備實在必不可少。

樂平的萬戶並不是她在那個立體地圖上看到的山中盆地裏撒一把米這麽簡單,聚居在縣城之中的,以村落的方式分布於山間的,在人口上幾乎都是對半開的。

或許對她來說唯一的好消息也不過是,這樂平因是個小縣,並無什麽豪強勢力,也就沒什麽藏匿人口。

倘若非要說有的話,也不過是在縣城之中有一大戶,乃是並州太原王氏的旁支,卻也並不像是兗州地界的豪強一般,還會以修建塢堡的方式獨立居住。

樂平地界上的這一位更像是個富戶,加之他到底年事已高,隻有守成之心而無進取之意,故而在喬琰看來,他更像是這樂平縣中的一位鄉賢,也得了周遭對他一個王公的稱呼。

正因少有豪強阻力,喬琰的核驗人口之事進行得便格外順利。

此前有劉宏親口準允,樂平在五年之內並不需要向著洛陽送上獻費,這極大程度地緩解了樂平的財政支出。

喬琰也在和程立商量後決定,對樂平縣國範圍內的黔首知會,這以縣立國的第一年免除畝稅和口稅,而後以三十稅一的方式上繳農業稅。

在兩漢時期,絕大多數時期的農業稅始終保持在十五稅一或者是三十稅一這兩種,很難不說是否是西漢前期形成的優良傳統,即便是在漢桓帝漢靈帝執政時期也並沒改變這祖宗舊法。

但想要從民間盤剝更多的財富,隻要敢想,總歸是有別的辦法的。

於是孝桓皇帝在位期間開始,在“芻稿稅”的基礎上又新增了個畝稅,以每畝地多征收10錢的名目,更多從民間收錢。

也就是說,原本的樂平縣民眾需要繳納的稅賦包括十五稅一的基礎農業稅,也就是每畝地上繳六升這個定額產值,而後還有田畝稅、口稅以及芻稿稅等各種名目的稅賦。

這些稅賦累積到後來,原本可稱養民的十五稅一,竟隻能算是稅賦之中的小頭了。

在未來的曹操治下,他對東漢的種種苛捐雜稅進行了整合歸並,改田畝繁雜稅賦為一項定值,也即一畝地征收四升的糧食,而後以戶來論口稅,作為鼓勵生育的政策,但喬琰現在的情況和彼時曹操的情況大不相同。

以縣治國固然是給了她不少決策的自主權,也因為劉宏對她的欣賞,免於這五年之內的獻費,但這並不代表喬琰就可以在自己的治下上來就弄出什麽大刀闊斧的改革。

尤其是當周邊征收的賦稅還是原本狀態的情況下,她直接拿出近乎變革性質的舉動,等同於是在跟劉宏叫板,也無疑會引起周遭的民變。

統治者是絕不能看到這等情況發生的。

但是作為一個剛到地方的縣侯,因看到去歲天災後造成的景象,在限定為一年到兩年的時間內,對統轄的地方做出減免某些稅賦的舉動,卻是完全可行的。

畢竟在原本的曆史上,皇甫嵩就做過這樣的事情。

這也是得到過劉宏承認的舉措。

“免除口稅和畝稅二項,保留其他名目,在三十稅一的基礎上,以樂平每戶人口和耕地數目,大約每戶上繳的稅賦為二三百升。”

喬琰一邊計算一邊跟程立交流,見對方頷首點頭,她繼續說了下去,“雖樂平是山地多於田地的情況,這個收稅方式也可以過好一年了。”

程立在東阿的時候雖然沒有擔任縣中官職,但這種稅賦對民間造成的壓力為幾何,程立心中有數。

喬琰既然接手了樂平,自然要對其進行削減,否則在外有黑山賊寇襲擾的情況下,百姓舉家搬遷並非是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情。

他隻是問道:“為何隻是一年?”

喬琰回道:“我們人生地不熟,任何舉措都需要試驗著來做,一年之後,若黑山賊已除,這山中田地又可額外開墾,彼時的製度自然和當下不同,此外,輕徭薄賦是個好政策,無論是先漢的文景之治還是昔時和熹太後主政之時的治下民眾和樂正是證明,但彼時是天災,如今卻是,既是便難免興兵,一味取締稅收,戍守兵卒便吃不飽肚子,難保明年便必須恢複口稅,此也是不得已之事。”

而另有一個原因,喬琰在心中有所考慮,卻並不會在跟程立的對話中說出來。

這世上也多的是升米恩鬥米仇的事情,若是現在直接一口氣減免年,之後即便是在正常區間內的繳稅隻怕也不會讓人覺得合理了。

但若隻是出於她剛到此間的緣故而減免一年,便顯然還說得通。其後的政策也還有靈活變通後實施的可能。

聽了喬琰的解釋,程立不由心中讚許。

她對如今的時局實在看得很通透,在看到了當下稅賦的弊病之時,也並沒表現出她這個年紀,或者是未經世事的少年人所常有的理想化的想法,而是規劃了減免的門類和年限,給自己留出了幾分餘地來。

這一點顯得尤其難得。

不過這麽一來,喬琰將這些計算工作給一口氣承包了,程立怎麽想怎麽覺得自己這個樂平相好像顯得有些沒有用武之地。

但第二日要將這些個稅收變革的政策通知下去,以他這位行政長官將細枝末節分派到縣吏,又由縣吏通知到戶的時候,喬琰又極其幹脆地當了甩手掌櫃。

被按頭打工的程立直接抓上了徐福這個助手。

反正在先前他就覺得這少年遊俠是個可造之才,現在正好給他一個直接實踐學習的機會。

也不對,現在的徐福不應當叫做遊俠,他如今得了喬琰這位縣侯的敕命,應當叫做縣侯庶子。

此庶子非彼庶子,這是列侯門下的官職之一,相當於縣侯門下的從事,比如說建安七子之中的應瑒就曾經擔任過平原侯庶子這個官職。

庶子之上便是家丞,家丞和縣丞對應,相當於是縣侯的管家,目前這個位置暫時空缺,在程立和徐福談及他未來目標的時候,便聽徐福說及了此事。

“陸夫人也想要這個位置,不過喬侯似乎更屬意給她謁者的身份,因她在言辭得體方麵遠勝於我,實可稱之為出類拔萃,故而喬侯覺得她可執掌縣國外交之權柄。”

這也是縣國對外形象的展現。

按理來說,以陸苑並不願意告知身家背景的情況下,是不該將這個位置給她的。

但喬琰覺得,既然她在往洛陽一行後依然選擇跟從,那麽打從她前來樂平的時候開始,她原本是什麽人也就並不那麽重要了,總歸是個可用之才。

像陸苑這種飽讀詩書,在言談間讓人頗覺談笑有度的,不用來當外交官實在是可惜了。

“不過最有意思的還是治書這個位置。”徐福說到這裏就笑了出來。

程立當時在縣衙並沒有看到,在縣侯府邸之中,喬琰問臨時居住在此處的蔡琰要不要來試試擔任這個位置的場麵,著實很有喜感。

十歲的孩子問七歲的那個,你要不要來給我當掌管文書的官員,但凡換上兩個人,這就難免有些像是什麽過家家酒的遊戲。

偏偏在這兩人都不是什麽尋常孩童的時候,簡直是一個敢問一個敢答。

蔡琰也並非是隨便做出的決斷,她年紀雖小卻實在可稱得上是早熟。

在她成長過程中所經曆的顛沛流離更是促成了她對當前處境的判斷。

父親在此番洛陽一行中多少有些言語失當,很難說會不會再一次埋下禍根,先前得罪的那些人,也未必就會因為時日過去而放棄對他的敵視。

這不是父親在書法和經學上的造詣可以抹平的東西。

先前在她們父女三人依托於泰山羊氏的時候,姐姐嫁給了羊氏的子弟,這在外人看來似乎是一出良配結合,可實際上呢?

姐姐並不是羊衜的原配,而是繼妻。

去歲姐姐的長子羊承以及羊衜的頭一位夫人生下的兒子羊發一並生了病,在無力將兩人同時照顧妥帖的情況下,姐姐為了名聲選擇保住別人的兒子而不是自己的,這無疑讓目睹此景的蔡琰在心中生出了諸多不解。

她不能理解為何這是需要被宣揚為美名的東西,也不敢想象自己若是日後嫁人會是何等樣子。

在洛陽城中見到喬琰的時候,她眼見喬琰雖在彼時身著孝服,但在這個名字和她同字的女孩身上表現出的,卻是好一派意氣風發、權柄在握的樣子,這也不免讓她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性。

有沒有一種可能,比起說話時常不那麽在意分寸的父親,她若有機會從一個官職上做起,會比父親更有可能成為姐姐的依靠,也會更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呢?

蔡琰並不知道這個答案。

但在被人遞出了這個橄欖枝後,她心中此前便翻騰的思緒無疑是得到了一個宣泄口。

為什麽不試試呢?年少顯然不是一種製約,畢竟她還有學習的機會。

“蔡昭姬有過目不忘之能,若論書典文墨造詣遠在你之上,得這個位置也實屬尋常。”程立對人的評判標準本就是“才”,加上到了他這個水準也早不必拘泥於男女之見,對蔡琰的評價完全是出於對她本身能力的評判,而非是——

她乃是大儒蔡邕之女。

見徐福似乎並未意識到喬琰對蔡昭姬的任命乃是認真之事,而不是在無人可用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合眼緣的小夥伴來頂替這個位置,程立又道:“你若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恐怕你這要從庶子升到家丞並不那麽容易,我倒是覺得這個位置,喬侯可能想讓你母親試試。”

“……?”徐福迷茫地朝著程立看了一眼,發覺他好像並不是在說一個瞎話。

他雖然眼見喬琰對他母親多有看重之意,甚至還專程來登門拜訪過一次,但程立所說的這種可能性,他實在是從來沒想過。

“要不要賭一賭?”程立看這孩子的表情便覺好笑,出言調侃道。

“不必了。”徐福搖頭回道,“此事各憑本事,喬侯既是以能力來選人,我便自然要拿出成績來。”

打賭什麽?

徐福開始做個文化人的時間太短,在程立提出打賭玩笑的時候,他腦子裏還是那些個市井遊俠的賭注方式。

但他難道要打賭,如果他沒爭過這個家丞的位置,就因為自己還做的是樂平侯庶子所以改個名字叫徐庶嗎?

哪有這麽無聊的事情。

不過說來,既然蔡昭姬能在喬侯手底下擔任一個官職,若是讓母親也有差事可做,也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他得蒙母親照顧方才能有今日,自然也樂於見到她在喬琰的重用下得到一個令人尊重的稱呼。

有這諸般安排,喬琰如今麾下的諸人也可算說是各司其職。

這樂平縣中的基礎工作也便開展得有條不紊。

於這一月內,趙雲將喬琰所說的修兵戈之利看在眼裏,北軍校尉鮑鴻也自然是如此。

隻是在兩人看來,喬琰有些時候倒是也不免有點不務正業,比如說——釀酒。

漢代的酒乃是發酵酒,也就是黃酒,跟蒸餾得到的白酒不同,發酵得到的酒在澱粉糖化和發酵的影響下,會顯得酒水渾濁,這就是所謂的“濁酒”,也故而需要“煮酒”論英雄。

不過喬琰沒打算在這個事情去折騰到了唐宋時期才開始提升的酒水過濾技術,反正也隻是用來做交易的門路而已,隻要試驗出那種按照九次投料的補料發酵法也就足夠了。

被楊修采購回來的陶鈁一共十個,早先就已經在清洗幹淨後,被擱置在了縣衙的後院內。

按照喬琰的預想,其中的五個陶鈁將用來存儲按照正常的方式釀造的黃酒,而另外的五個則是按照喬琰所說的補料發酵之法來釀造酒水。

當然在楊修招募來的兩位其他酒坊的幫工眼裏,這無疑是一種很奇怪的釀造方式。

要在確保陶鈁不開啟的狀態下,於一個發酵周期內將米分作九次加入,豈不是無法確認其中的情況?

但他們是拿錢辦事的,既然東家想要折騰出這種法子來,又跟他們簽署了不可外傳的條例,他們除了出言提醒一番之外也著實沒有什麽別的可做的。

倒是被楊修請來的那個不要錢的酒鬼,一句話不說地便來幫忙一道蒸米和分酒曲。

此時的酒曲已經形成了專門的酒曲販賣行當,楊修在從那三人那裏問詢了酒曲製作的過程後,為免耽誤喬琰折騰這釀酒行當的進程,專門尋了晉陽城中最出名的一戶酒曲商。

這大概便是酒曲和原料得買貴的,人力可以雇傭便宜的……的直白表現。

畢竟等喬琰看到楊修的時候,看到的是他在第一輪發酵過程中自己也參與人工攪拌和壓榨的過程去了,將自己也變成了個包吃包住就夠了的廉價勞動力。

倘若楊太尉親自在這裏的話,大概沒法想象他的好孫兒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但反正多吃一點苦頭對他這個年紀的孩子來說也沒壞處,喬琰毫無心理負擔地讓他也把隨後的煎酒和分酒的活也跟著做了。

按理來說,在這種喬琰隻是負責督辦的環境下,鮑鴻完全沒必要覺得她是在做什麽不務正業的事情,奈何她每次投放加料的事情,都必定會不管手頭在做什麽也要趕去,而後才折返回來繼續手上的工作。

喬琰知道自己是在放長線釣大魚,鮑鴻可不知道這一點。

以至於在得到喬琰邀請他前去品鑒濁酒的時候,鮑鴻甚至生出了一種這是不是多少有點不合時宜的感覺。

這位縣侯……實在做事風格出人意表。

然而當他飲下這小半杯燙過的新酒後,他卻將先前的想法給盡數拋諸於腦後了。

此酒甚妙啊!

這釀酒的原料和酒曲,連帶著釀造的環境和工具,他都是見過的,卻絕沒有想到,在這等粗劣條件下釀造出的酒,竟然會有此等香醇的風味。

然而他口中尤有回甘滋味之時,卻忽然聽到喬琰問道:“以鮑將軍所見,此酒可堪為英雄酒?”

什……什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