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北疆風雲(三)遭遇戰
老林他們終於在3天後帶著偵察到的情報從伯力裏麵撤了出來,伯力的居民並不多,在城市的四周有四個棱堡,俄軍主要就駐守在這四個棱堡裏麵,實際上摸清楚俄國人的防禦體係並不複雜,但是要想搞清楚俄國人駐守的部隊的訓練情況那可就沒那麽容易了,這個年代的防禦體係可不像後來一戰二戰那種完整的現代化碉堡防禦體係,現代化的碉堡化防禦體係,想要通過直接觀察來發現是很困難的,因為絕大部分的掩體和防禦體係都在你肉眼所看不到的地方。
伯力無論是炮樓還是碉堡或者是棱堡都是非常明顯的,這也算是19世紀陸軍曆史演變過程的一個縮影——尤其是在19世紀下半葉,陸軍的輕重武器都獲得了革命性的進步和發展的時候,這個時候全世界的陸軍並沒有做好,準備要打一場怎麽樣的戰爭,絕大部分的戰術理論和指導思想依舊停留在拿破侖戰爭時期。
所以說麵對這樣的對手,幾乎是被朱少銘按照共和國陸軍偵察兵操練出來的141特遣隊簡直就是王者打青銅——但這裏說的是情報收集和反偵察作戰這方麵,無論在什麽時代什麽時期,特種部隊,永遠不要妄想和敵方的主力部隊正麵展開交火,現實不是使命召喚這種魔法遊戲,你沒有呼吸回血,對於一支精銳的特種部隊和偵察兵部隊來說這種程度的偵查實際上並不是什麽很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他們一旦被敵人的主力部隊纏住的話——甚至隻是被敵方的民兵纏住,最後都會死的非常慘。
畢竟再精銳的特種兵,本質上也是沒有任何重火力的輕步兵。
在互相都暴露直接交火的情況下,一個重金培育出來的特種兵,並不見得會比一個服役多年的老兵強多少。
一開始認為風險最大的偵查一路上無驚無險,甚至還有人在城裏體會了一把伏特加,老林帶著的這些偵察兵都長了一副,完全不像是黃種人的麵孔,再加上他們那一口流利的俄語,根本沒有受到任何懷疑——在這個年代也不會有哪個人想到會有一隻小分隊能夠深入敵後的展開這種冒險的偵察作戰,說白了,這個時期,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軍隊士兵根本沒有這樣的素質和如此之高的主觀能動性。
不過雖然在城裏的偵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外圍偵查的幾支小分隊卻遭遇了很大的麻煩。
老林帶著的小分隊不僅在城裏麵混了三天,吃香的喝辣的,而且還搞清楚了之前在郊外那麽大的陣仗是在幹嘛,原來是俄國人在遠東地區的總督迎接來自聖彼得堡的“欽差大臣”,而這名來自聖彼得堡的“欽差大臣”在這個時代擁有巨大的知名度——中亞屠夫斯科別列夫,算得上是現在俄國活著的將軍裏麵聲望最高,戰功最為卓著的一個了,這樣的一個人來到了遠東,而且還帶著不少從歐洲一路運過來的火炮,很顯然這是毛子在遠東地區想在未來有些動作。
這樣的情報必須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帶回去,這個時代就算再怎麽爬科技樹,也不可能給小分隊配上可以隨身攜帶的無線電台,實際上無線電這東西,現在雖然已經在朱少銘和奈傑爾共同的推動下有了一批試驗品,但是這些試驗品的體型和大小以及所需要的天線尺寸。基本上也就隻能固定安裝或者是裝在船上了。
所以141特勤隊的隊員們現在需要重新返回國內,把消息帶回去。
然而在返回的途中出現了問題,因為現在小分隊實際上是潛伏在俄國人一個重要的城市附近,所以王五派出了幾個小分隊先行偵查製定撤退路線,然而在先行偵查的過程當中,孔德宏率領的一個12人的小分隊在淩晨對一個路口進行偵查的時候被俄國人營地裏麵的狼狗給發現了,誰都沒想到會有一個多事的老毛子帶著狼狗出來散步,實際上這條狼狗甚至都不是軍犬,而僅僅隻是這些老毛子養著玩的,按說不是軍犬通常不會特別警惕,但是小分隊還正好處在上風口,順著風就把氣味帶了過去,在夜裏麵這隻狼狗嗅到了不熟悉的氣味之後開始大聲的狂吠起來,這反常的舉動引起了這名老毛子的不滿,孔德宏心裏有一萬句MMP想寫在那條狗的臉上。
雖然兩個141的隊員用匕首解決了那條狗和那個出來遛彎的毛子,但是那個毛子的呼喊聲和犬吠聲還是驚動了營地裏麵的俄國騎兵。
141的隊員們馬上開始撤退,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考慮什麽撤退路線了,在已經暴露的情況下,現在要做的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趁著夜色趁著對方視野條件不好的情況下在天亮之前跑進山裏去,然後再想辦法在山裏甩開追兵,繞道回國。他們向著山裏盡力的奔跑著,兩條腿的步兵如果是長途行軍的話速度可能比騎兵還要快一些,但是短程突擊的話兩條腿完全是跑不過四條腿的。
兩個排的哥薩克騎兵很快就揮舞這恰克希軍刀呼喊著號子,當這些騎兵衝過來的時候,他們離山區還有很明顯的一段距離,而這個時候的天邊已經開始泛起魚肚白了。
“跑不掉了,打他丫的!擲彈筒準備!”王五大吼一聲,轉身舉槍,“除了突擊手!其他所有人!自由射擊!機槍手火力壓製!”
是的,你沒有看錯,141特遣隊裝備有試裝的“輕機槍”,因為沒有型號,大家都叫這東西“水牛”,它也確實像水牛一樣沉重,實際上這挺輕機槍就是把馬克辛重機槍加了一個槍托和槍把扳機,把水冷的槍管換成風冷槍管並且加上兩腳架,把150發彈鏈換成50發彈鏈。就算是這樣,這把槍的重量也高達15公斤!這真的是真男人才能使用的家夥,所以141特遣隊裏麵的機槍手基本上都是身高1米8起步的壯漢,大部分都是北方人或者是來自於西域,否則誰扛得動這麽重的家夥?
水牛的特殊性也讓141的成員都對這玩意又愛又恨,愛的是這玩意能夠給小隊提供有效的連續壓製火力,別忘了,現在是他媽的19世紀,就算是裝炮架和三腳架的重機槍都還沒有在世界各國陸軍當中普及開來呢,在這個時代能夠獲得一挺連續壓製射擊能力的自動武器,革命意義不亞於自動步槍的出現。
而整個141特遣隊恨的大概隻有機槍手了,15公斤的鐵疙瘩加上備彈和其他的裝具,雖然已經有一部分的子彈小隊的其他隊員背負,但是依舊真的是能把人累死,就算是“負槍者三,前逐一胖”的89重機,那也是三個人一起負重26.5公斤啊,哪像現在這樣?
不過現在這個東西成為了小分隊的救命稻草,機槍手迅速的把機槍架好,拉動槍機,而副射手則在旁邊馬上用手托起彈鏈,接著,沉悶的短點射就在這片荒野上響了起來,每個出色的機槍手都是用子彈喂出來的,141的機槍手更是如此,不斷點射的機槍就像一把遠程“霰彈槍”不停的敲擊著俄國人進攻的前鋒,而在俄國人進入400米以後,兩具50毫米擲彈筒開始發揮威力,現在的擲彈筒和二戰日本人的擲彈筒並不完全相同,二戰日本人的擲彈筒投擲的是日軍步兵的卵型手榴彈,而現在的大明陸軍手榴彈則是非常具有中國特色的木柄手榴彈,所以擲彈筒的榴彈是特製的,實際上,這個擲彈筒的本質上更接近冷戰時期英國人的一種57毫米手持迫擊炮,這玩意可以很方便的給予步兵火力支援,而且不占編製,但是射擊很大程度上依靠手感,也就141的這些人和軍隊中的老兵能夠很精確的使用擲彈筒來打擊敵人,所以朱少銘心中最好的選擇實際上是M79或者中國湖一類的榴彈發射器,但是那玩意彈藥的製作難度目前來說實在太大,所以隻能用擲彈筒替代。
這種擲彈筒朱少銘其實原本是想廣泛的在陸軍和陸戰隊當中推廣開來的,實際上有相當一批曆史上日軍的裝備在他看來都非常適合這個時代,畢竟日本這種窮光蛋,帝國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因為缺乏足夠的摩托化載具,所以包括炮兵在內,很多的陸軍武器裝備都對於重量有比較嚴格的要求(但是在有的輕武器上就比較腦殘了),而其中擲彈筒這種非常有日式特色的武器,在他看來將會是步兵班組火力的有效補充。
可是在實踐之後現實卻無情地打了他一巴掌,這個時代的陸軍根本不用考慮什麽步兵班組火力的問題——而是這個時代的陸軍根本沒有擲彈筒的地位,對於陸軍的將領們來說,他們喜歡更多更好的野戰炮,你可以說這是因為時代的局限性,導致陸軍的戰術落後雲雲,但是朱少銘自認為自己沒有本事從根本上變革一個國家陸軍的體係和戰術思想,這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性的東西,所以現在的擲彈筒基本上就成為了偵察兵和特種部隊的專利。
俄國人的騎兵完全沒有想到他們還會遭到炮擊,而且看威力這是至少是3.5英寸級別的火炮威力(擲彈筒的彈藥是苦味酸裝藥,畢竟是小白鼠部隊嘛,俄國人還是用黑火藥的威力來衡量,而且50毫米薄殼榴彈的裝藥也相當可觀了),更詭異的是他們到現在都沒有發現炮擊陣地在哪裏!這一夥來路不明的敵人實在是太詭異了,他們麵前的人數不多,因為為了能夠保證情報送出去在撤退的途中,141特遣隊的隊員們已經多次分兵,現在他們追上了這一批的人數可能隻有十幾個人,但是卻擁有連珠槍和火炮!
這個時代自然是有能夠連發的連珠槍的,不過像諾登菲爾德那樣的玩意,哥薩克們實在是無法想象這十幾個人是怎麽樣拖著一個上百公斤重的家夥剛才跑這麽快的?
哥薩克們大多是臨時出擊,隻有一半的人馬上了槍,大多數人隻是提著刀就出來了,在他們眼裏隻要從後麵追上這些可惡的家夥就可以愉快的砍人了,如果這些人都帶齊了槍支,也許這個哥薩克騎兵連的連長會下令下馬作戰,逐步推進,不過現在隻能帶著這兩個排手握軍刀硬著頭皮衝鋒,至於你說騎馬射擊?400多米的距離上一般士兵的命中本來就很悲催了,在顛簸的馬背上射擊。反正這個俄軍連長沒有這個想法,麵對一挺機槍和10支高射速的步槍,這位連長隻後悔自己沒有把三個排都帶出來!
這時候其他隊員的M1887-1卡賓槍也響了起來,雖然141的隊員都是千裏挑一的精銳,放到下麵的部隊那絕對是個頂個的精銳射手,不過麵對騎兵衝鋒的氣勢,步兵絕對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論是在哪一個時代,無論步兵麵對的騎兵是騎馬的還是坐著戰車的,步兵麵對騎兵衝擊的時候絕對不能亂,第一重要的是紀律,第二重要的是紀律,第三重要的依然是紀律!
在俄國人衝擊到快一百米的時候,輕機槍終於打完了第一條彈鏈,馬背上幸存下來的哥薩克們有些激動的握緊了手中的刀,仿佛接下來就可以屠殺對麵可惡的中國人了!
然而兩支司登輕快的槍聲無情的擊碎了俄國人的美夢,而當俄國人對於中國人的“手持機關槍”目瞪口呆的時候,換好彈的機槍手又開始開火了,這一次,麵對百米之內的敵人,機槍手果斷把快慢機撥到全自動射擊,然後狠狠地扣動了機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