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霍光盯上了昌邑王(求票)
當王式為劉賀謀劃未來的時候,遠在數千裏外長安的霍光,也在為大漢謀劃著。
……
入夜,未央宮並不寬敞的尚書署裏,此刻寂寥無聲。
尚書署位於少府西側,少府又在未央宮前殿西北方向一裏左右的距離。
此處是距離大漢帝國權力中心最近的地方,或者說,尚書署本來就是大漢帝國的權力中心。
尚書令最初隻不過是少府的屬官,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稱“六尚“,負責在殿中發布文書,秩六百石,在中央朝廷屬於末流,並不顯眼。
但是,孝武皇帝為了削弱相權,加強君權,特意選拔由宦官擔任的中書和由士人擔任的尚書,組成了中朝,專門協助天子處理政務。
隨後,中朝的規模逐漸擴大,又增加了禦史、大夫、將軍、給事中等官職。
至此,中朝的地位就逐漸取代外朝,成為了大漢真正的權力中心。
而尚書署更是中心的中心,完全淩駕在原來的上級“少府”之上了。
三公九卿,都必須得有中朝的加官才算是上了“登堂入室”。
否則不要說是參政,就是麵見天子的機會都寥寥可數。
充其量,隻不過是被敬而遠之的吉祥物罷了。
霍光不僅是三公之一的大司馬,還是大將軍,是領尚書事,自然是名副其實的“一人之下”。
此時,大漢帝國的這位“隱形天子”身穿著喪服,端端正正地坐在榻上,翻看著案上的奏書。
因為還沒有選出可以承續大統的人,所以天子大行的喪訊還不能公布於天下,但是,靠近權力樞紐的百官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得知了消息。
早上的朝議結束之後,霍光就一直呆在尚書署裏,來自不同府衙的官員所寫的奏書紛至遝來。
這些奏書當然都與嗣天子的人選有關。
而官員們大多數推薦的人選仍然是廣陵王劉胥。
理由還是那幾條,無非是廣陵王正值壯年,又是孝武皇帝僅存的兒子。
霍光都一一把這些人的名字記在了一塊木牘上。
丞相揚敞、禦史大夫蔡義等人的奏書還沒有來,也不知道是沒來得及寫,還是想要避嫌,又或者想當牆頭草。
看來,這朝堂上有些人的位置確實要動一動了。
難道就真的沒有比廣陵王劉胥更合適的人選了嗎?
端坐了足足一個時辰之後,肩膀酸痛,脖頸僵直的霍光抬起了頭,想要活動一下。
他的視線忽然落在牆上那幅周公負成王圖上,這是孝武皇帝親手交給他的。
於是,自然而然又回憶起了孝武皇帝大行之前囑托他的一幕幕……
突然,霍光猛然想到了一件事情,孝武皇帝在托孤的時候,對他還有另一個囑托。
不禁心頭猛然一顫。
孝武皇帝不隻讓自己輔佐好年幼的天子,還讓他一定要善待李夫人的後代。
想到這裏,霍光頓時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武帝寵愛李夫人是世人皆知的事情,還把她的獨子封在了富饒的昌邑國。
孝武皇帝病重之時,燕王旦按捺不住性子,竟然要求帶郎官來長安護駕,狼子野心昭然若是。
孝武皇帝一氣之下,斬殺了燕王派來的使者,並且以“藏匿亡命之徒、違反漢律”的罪名,削掉了燕王封國三個縣的封邑。
燕王就此也就與帝位無緣了。
而也是在那個時候,孝武皇帝說了“生子當置於齊魯之地”的話。
而這昌邑國不就在齊魯之地嗎?
如果不是李廣利操之過急,那麽故昌邑王髆能成為天子也未可知。
這一切,都能看出孝武皇帝對李夫人的這個兒子的疼愛。
故昌邑王劉髆在孝武皇帝大行之下,就先走一步了,但是他還有一個兒子——昌邑王劉賀。
這昌邑王劉賀不也是李夫人的後代嗎?
讓他承續大統,如何呢?
霍光在記憶中來回地搜索著關於昌邑王劉賀的印象。
他隱隱約約記得,昌邑王賀小時候是一個挺機靈的孩子,也深受孝武皇帝的喜愛。
雖然,長大之後,好像名聲不太好,在昌邑國裏做過不少的荒唐事。
但深究起來,那都是少年未加冠之前,做的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
就連英明神武的孝武皇帝,在登基之前,不也曾經狂悖到駕車踩踏青苗嗎?
“癲悖”不會成為阻礙昌邑王承續大統的理由的。
幾年前,在諸王進獻酎金的時候,霍光遠遠地看到過一次昌邑王賀,氣宇軒昂,有其祖父之姿。
更重要的是,這個小昌邑王賀沒有任何的理政經驗,想必城府應該也不會太深,而且能夠作為助力的外戚也早已經死光光了。
這完全就是一個沒有任何威脅的孺子。
如果是昌邑王賀承續大統,那麽他霍光就可以繼續名正言順地輔政了。
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想到這裏,霍光有些激動,他反複思索,終於確定除了廣陵王劉胥之外,昌邑王劉賀是最有資格承續大統的宗親。
這時,霍光感到內心安定了許多。
有了合適的人選,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個理由,把那討人厭的廣陵王排除在外了。
霍光重新在麵前那堆奏書裏翻看了起來。
在早上的朝議上,自己已經明確地傳達出了對廣陵王劉胥不滿意的信號。
應該有人是可以聽出自己“慎重考慮”的弦外之音的。
這時,一封由一個不知名的郎官寫的奏書,引起了霍光的注意。
他細細地讀了下去,仰天長歎道:“看來,這朝中仍然有不少的忠貞之士啊。”
一個完整的謀劃很快就浮現在了腦海中。
這件事情光靠自己能做,但是容易留下話柄,還得把朝中的重臣都叫上。
隻有這樣才能把事情辦得漂亮,讓其他人心服口服。
“來人,立刻去把楊公、蔡公和張公請過來!”
此刻,霍光懸著的心此刻徹底地放鬆了下來。
他知道,大漢會有一個和大行天子一樣英明的皇帝,而他霍光仍然可以站在中樞的位置上,為大漢這艘船掌舵。
在接下來的很多年,孝武皇帝的國策不會變,大漢帝國的方向不會變,霍氏一族的榮耀和顯赫更不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