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趙魏韓三國君主, 趙候是輩分最長的那個,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那個,從他繼位到如今二十餘年間, 趙國沒有一年停止過打仗。

魏國和周圍一圈打,趙國也沒低調到哪裏去, 三晉之中隻有韓國最為弱小, 也還在幾年前和趙國一起把周一分為二, 說到底能幹出瓜分故國這種事情的都不是善茬, 魏王狂妄是父祖給的底氣, 趙侯囂張那全是靠自己。

魏武卒實力強勁, 趙國在三晉內戰中敗多勝少, 打其他國家卻基本沒吃過虧,齊國已經有崛起的趨勢,在趙國麵前依舊隻能防守, 前些年趙侯更是直接帶兵打到了齊國長城, 雖然後來又把占領的地盤還了回去, 但也足以說明趙國的強大。

齊國尚且擋不住趙國的兵馬,衛國就更擋不住了,趙國打衛國完全不費勁,所以趙侯有事兒沒事兒就想搶衛國幾座城池玩玩,這種情況在前任衛公在位時尤其常見,衛不逝是隱藏鋒芒讓衛國泯然眾人, 前任衛公卻是真的胸無大誌任人欺負,不然也不會讓趙國一家就搶走了那麽多城池。

還好三晉內部不是一條心, 魏國上下幾代都防備著不讓趙國做大,簡而言之,除了北方蠻族之外, 趙國打誰他們救誰,便宜不能讓趙國全得了。

在魏國的幹涉之下,趙國在中原的擴張阻力很大,但是之前會盟和齊國一起坑了宋國一把後,趙候那顆蠢蠢欲動的擴張之心再次活了過來。

他十幾年前就打定主意要把衛國的土地全部收入囊中,後來因為魏國從中作梗隻能作罷,現在魏罃那小子連宋國易主都不管,他再打下衛國幾座城肯定也沒什麽問題。

衛國和魏國可以說已經撕破臉皮了,魏卬對他們公子霽的心思如今天下皆知,之前是寶貝弟弟在大梁他不得不低頭,現在人已經帶了回去,衛不逝要是再能和魏國交好他也不是衛不逝了。

鬧起來才更好,雙方若是徹底交惡,他有生之年便真的能將衛國全部納入趙國的版圖了,膏腴之地中原沃壤,如果能拿下衛國,他們就再也不用為糧食而擔心。

趙國本身地處北方,且大片地方都是用來養馬的草場,種出來的糧食剛剛夠吃,每次想打仗就必須從其他國家大肆購買糧食。

戰馬和糧食都是非常重要的物資,這兩者要是比起來,還是糧食更重要,畢竟仗可以不打,飯不能不吃,不過現在天下列國爭雄稱霸如火如荼,對戰馬的需求量比前幾百年大的多,但是即便如此,他們也不敢讓周邊各國買太多馬匹回去。

有戰馬就會有戰車,如今的騎兵殺傷力比戰車更甚,把馬匹買過去就是增強對方的實力,若非不得已他們絕對不會允許馬匹交易,可是不賣又不行,馬匹不賣出去糧食就買不回來,沒有幾個月的軍糧儲備,再要緊的戰事也得擱置,總不能讓士兵餓著肚子到戰場上拚命。

趙侯一直對衛國念念不忘,就是不想在糧食上再這麽捉襟見肘,要知道糧草的運送動靜不會小,隻要他們買糧,賣糧的一方就知道他們接下來肯定要打仗,如此一來十有八九會貽誤戰機,若不是他們兵強馬壯實力強大,能不能打下來這麽多城池就不一定了。

衛國位置多好,隻要魏國不管,他有十足的把握把剩下的那些城邑全部拿下,隻要衛國一滅,別管齊國還是魏國到時候都奈何不得他。

趙侯的打算的確很好,逢澤會盟時他已經和齊公說好,趙國近幾年在中原的戰事齊國不插手,齊國對泗上諸侯國的吞並趙國也不插手,雙方各自擴張,將來有衝突時再各憑本事。

隻是他怎麽也沒有想到,魏國的確是沒有插手,堵上函穀關悶頭不知道幹什麽的秦國卻猛不丁的衝出來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秦國最近不缺糧,他們國內的糧倉堆的滿滿的,再加上地裏過些天就要再收上來的一茬,稷麥菽果足夠他們打出函穀打到中原打到海的另一邊。

他們再也不是打不起仗的窮秦,他們現在不光打的起,而且打的很有底氣!

*

春秋無義戰,諸侯國之間相互攻伐都是為了擴張和私利,三家分晉進入戰國之後,戰爭更是沒有義與不義之分,征伐擴張已經司空見慣,甚至連理由都不用找,哪天心情好了就可以直接率兵兵臨城下。

齊公和趙候在逢澤時合作的很是默契,但是這不代表他們就真的如盟約上寫的那般從此不再兵戎相見,趙國的兵馬現在還沒從齊國邊境撤走,齊公隻要不是傻子就絕對不會卸下防備。

田因齊當然不是傻子,他非但不傻,還能順勢為齊國謀得好處。

三晉之間內戰不斷,尤其是魏趙兩國,三天一大打兩天一小打,雙方對糧草兵馬的管控都很是嚴苛,趙國缺糧除了去周邊小國打秋風便是到齊國采買,畢竟燕國楚國實在太遠,就算有糧食可買也不好運回去。

衛公怎麽說也是他姐夫,姐夫有難,小舅子怎麽能坐視不管呢?

他和趙侯說的是不出兵幹涉,卻沒說不透露消息,趙國從他齊國買糧食這麽大動靜,他提前和衛國說一聲有錯嗎?

沒有!

衛國能知道消息,秦國那邊隔個幾天當然也就知道了,公子虔是個暴脾氣,雍城那些老氏族脾氣比他還火爆,因為變法的緣故他們已經準備好在國內大鬧一場,現在一聽要和趙國開戰瞬間忘了內鬥,能打外人自個兒還鬧個什麽勁?

老秦人向來知恩圖報,衛國這兩年幫襯他們這麽多,如今即將被趙國攻打,他們就是吃不上飯也不會眼睜睜看著不管,更不用說現在糧倉滿滿吃的肚兒滾圓了。

打!必須得打!

在秦公不著痕跡的引導下,雍城和櫟陽的老氏族都將注意力放到了中原的戰事上,氣勢洶洶戰意高昂,正好沒功夫再死扛著抵抗變法。

如此一舉多得,實在妙極。

孫伯靈在家悶了一個冬天,不等秦公開口自己就上趕著要隨軍出關,他短時間內不想再待在櫟陽,就算仗打完了也不回來,這地方真的傷到他了。

公子虔和孫大軍師再次合作出關,帶著如狼似虎的秦兵從北地直達趙國城邑,趙國的兵馬剛剛抵達衛國境內就收到西邊求援的消息,到嘴的肥肉愣是得放下,就算憋屈的吐血也還是得回援國內。

衛國什麽時候都能打,城池落到秦人手裏再搶回來可就沒那麽容易了。

話說回來,他們打衛國連魏國都沒吭聲,你秦國隔老遠湊什麽熱鬧,家裏終於吃得起飯了嗎?

秦國又窮又破的印象實在深入人心,山東諸國知道他們在變法,不過也沒怎麽當回事兒,變法失敗亡國的多了去了,就秦國那窮酸樣還能變出朵花來?

事實證明,人家還真能變出朵花來。

別的國家變法動輒十幾年還變不徹底,衛鞅和秦公卻用更短的時間完成了別人十幾年都玩不成的事情,雖說比不過吳起那般一年就變法完成,但是他們的變法比吳起在楚國的變法更加徹底。

如今秦國的變法還沒有結束,等再過個四五年,整個秦國都習慣了新法下的生活,到時候才是真正的傷筋動骨。

孫伯靈在家裏不出門也沒有閑著,秦軍的可塑性實在太強,單兵戰鬥力如此之高,訓練之法得當這支軍隊肯定比虎狼還要凶猛。

天下最好的兵甲武器都被他們弄過來了,不好好訓練對得起公子虔去衛國丟的那波人嗎?

*

衛國,帝丘,街上行人摩肩接踵,城裏依舊是商賈雲集。

趙國來犯沒有給城裏帶來任何慌亂,自衛公繼位以來,衛國已經許多年不曾有過戰事,他們破財免災玩兒的非常熟練,如果有錢搞不定的事情,那就找外援。

以前是找魏國,現在魏國不頂用,正好秦國也能撐起場子了,就算趙國真的打進來,倒黴的也隻是衛國公族自己,趙侯想要衛國這片膏腴之地就絕對不會對商賈和庶民不利。

這也是衛公這些年隱忍不發隻是鼓勵國內商賈遠達各國的原因,隻要衛人有足夠的價值,將來不管是誰得了這片土地,商賈和庶民都不會有太大損失,除非對方想將膏壤沃土變成無用的廢墟。

不過趙國打都打過來了,他們一點也不抵抗也說不過去,衛國除了帝丘的城防軍之外就基本沒有正規的軍隊,朝堂上研究了幾天,終於還是決定抽出五百人整裝待發去邊境迎敵。

他們的兵都沒打過仗,這些個個在家都是寶貝,派出去已經夠心疼的了,最多五百人,不能再多了。

是的,不光士兵,連他們的將軍也沒上過戰場。

士兵們出發當天,衛霽跟著他哥一起去城門處送他們走,然後親耳聽見德高望重的老者們的叮囑,徹底說不出話了。

別人家上陣前都是鼓舞士氣讓士兵奮勇殺敵,他們家可好,還沒開始打就已經叮囑怎麽躲開正麵戰場保住小命了。

也是,前些年衛國抱隔壁魏國大腿時也經常會被要求出兵出將,畢竟魏國拉了一圈的仇恨,就算魏武卒再強悍,沒個幫手也打不過來。

衛兵守自己的城尚且守不住,被派去給別人打架就更敷衍了,這次抽出來的士兵都有過協助魏軍的經驗,但是即便如此,也還是沒人真真正正上過戰場。

不是隔壁魏國怕他們在後麵搗亂,而是透過現象看出本質,怕他們的兵進入戰陣拖後腿,首戰大敗實在不吉利,魏將思來想去愁了半宿,最終還是決定速戰速決,在衛國“援兵”抵達之前就先把城給攻了下來。

不快不行,真讓衛兵加入戰局,他們還能不能贏就說不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