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始點

第四十六章、始點

崔適然最後下了定論,“人都是這樣的,要讓他們來求我們,而不是我們去求他們。看上去越尊崇不可侵犯的東西,越有人想盡辦法去追逐。隻要氣氛烘托好了,就不用擔心東西賣不賣得出去。”

何蘇釋思索片刻,道:“我們不夠底牌。”他摸摸下巴,“雖然能祭出龍虎山的旗子,但最好不要大用。你有心躲過那派,若是這次為了茶閣的事又被拖了進去,倒是得不償失。”

崔適然點點頭,“我自有分寸。”

蘇沉隻是坐在一旁喝茶,這兩人的話她插不上嘴,也不方便發表意見。說實話,她仍是不明白為什麽何蘇釋要拖著自己一起過來。蘇釋見她百無聊賴,隨便從書桌的櫃子裏拿了兩本書拋過去,笑道,“若是無聊,你便自己看書吧。”

……真是多此一舉,沒事還拉自己過來……

何蘇沉隨手翻了翻,還好,《唐小說傳奇》,《李唐傳》,當在家裏看小說算了。

這半日便在兩個人商議事務,蘇沉一個人看小說中度過。午膳過後,幾人陪著崔母又聊了小會閑話,便告辭了。

次日本該是劉氏帶著元芳回京都的日子,隻是接著下了好幾場暴雨,行路不便,隻好又留多了些日子。劉氏也不知怎的,脾氣越發古怪,在唐母麵前隻是麵無表情,少言寡語的,背後對丫頭則是非打即罵,連對一向寵愛的大女兒也冷落了不少。倒是元柔本定著要去和永嬌一同住,因張氏等人祝壽仍未回來,她住在唐母房中,未被波及。府內人見狀都屏著氣做事,少惹少說話,就怕觸到了三奶奶的黴頭。

總算挨到天氣放晴了,劉氏早已等得身焦體燥,急慮非常,匆匆的攜著元芳去了京都。又過了幾日,張氏和永嬌終於回府了。

她們剛到唐母房中不久,便有丫頭到二房說大奶奶回來了,讓過去,孫嬤嬤替蘇沉收拾好了,一同跟著過去。房內已是許多人匯集,有些個附近常往來的婦人陪著唐母說話,張氏坐在下首,孫嬤嬤退到一旁,蘇沉上前一一請過安,唐母笑道:“去找了你姐姐玩。”

她應了,自去廂房。廂房口兩個丫頭守著,見她來了,均道:“好容易才過來,姑娘們都說半天了。”說畢開了門讓進去。

說實話。永嬌不在府中確是有點無聊。這時終於回來了。蘇沉倒是真地挺開心。她剛要上前打招呼。突然發現永嬌和元柔中間坐著一個十三四歲地陌生少女。

少女著一身淺黃色半舊百皺裙。頭上斜斜插著一根雕工簡單地銀釵。瓜子臉。小嘴唇。十足地溫柔小女兒。隻是眉宇間蘊含著濃濃地哀傷之意。平白減了幾分清麗。永嬌正在和元柔說著什麽。一回頭見她來了。立馬就蹦了起來跳過來。一把攬住蘇沉。“怎麽半天才來?我想死你了!你都不想我地!!”

蘇沉好笑地道:“這不是來了麽?把客人晾在一邊。你自己反而跑過來。也不怕被笑話。”

永嬌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拖著蘇沉一起坐過去。那女子見蘇沉過來。忙起身行禮。她隻得回了一禮。永嬌皺了皺鼻子道。“咱們自家姐妹。就別這樣了。一禮讓起來就生分了。”

那女子低了頭。道:“雖是這般說。該全地禮總是要全地。況且我在姐姐府上白吃白住地……”元柔聽到這話更是不耐。“什麽叫白吃白住啊!你怎麽總是這樣子說話?再這樣我真地就生氣了啊!!”

元柔自從搬了去唐母房中。最近已是精神好了許多。更兼劉氏已走。她心中懸疑已久地事也不用擔心。眼不見為淨。現在臉上都有了幾分紅潤。讓蘇沉懷疑是不是以前地虛弱都是她地心疾而已。

她心一鬆,便開始鮮活了,見永嬌似乎真的有點生氣,忙拉了那女子的手,“姐姐倒是真的別說這話了,聽得我們怪傷心的。”那女子勉強一笑,“家中諸人都不平不穩,隻有我在這享福,又怎安得下心來……”她複又正了表情,“看我又說這些話,白白掃了大家的興。”

蘇沉一頭霧水,永嬌知道她疑惑,於是解釋道:“這是素遐妹妹,林素遐,我娘親小時候和林姨交好,後來嫁了人許久不來往,好容易現在找到這林妹妹了。”說畢又轉向林素遐,“這是我小妹妹,叫何蘇沉的,是二叔叔的女兒,再好不過了。我們家中都是好說話的,大姐姐現在不在家中,我們幾個人更是好玩了。”

蘇沉微屈了屈膝,心想兔子,你別叫林妹妹,我會冷汗的,一麵給林素遐再行了一禮,叫了聲林姐姐。林素遐忙扶起她回禮道:“叫我素遐就好了,這般折煞我了。”永嬌上前分開她兩,道:“這會你知道說折煞了?想不知你平日動不動就行禮,我們都覺得不自在。”林素遐隻是柔柔的銜著笑。

蘇沉道:“林姨是哪一個,在外頭廳裏坐著麽?不知道是我剛剛拜見的哪一位?”

林素遐垂了頭,元柔扯了扯蘇沉的袖子,示意別說了。永嬌也坐著不說話,室內一時間靜了。素遐抬起頭,弱弱的道:“我娘親一月前不在世了,也是我沒福分。”蘇沉呆了呆,隻好道:“抱歉,我不知道她……”

素遐再次勉強笑了:“沒關係,逝者已死,隻是我沒福分,和妹妹有什麽關係。”蘇沉聽著覺得怪怪的,但又不知道說些什麽,便丟了這話題轉而問永嬌:“這些日子在你外公家玩瘋了吧?有什麽有意思的事情,快和我們說說。”

元柔也笑道:“剛我還在催她,偏你就來了,正說著京都的小道消息呢。”

京都的小道消息?蘇沉感興趣的看向永嬌。永嬌得意的揚了揚頭,“雖是京都小道,但說的都是我們蘇杭四大才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