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丹方(3)

就在柳素鱗思考的時候,聶娘子卻已經有了決定:“不管你是誰,將丹方交出來,可留你全屍,否則我有的是辦法讓你生不如死。”

聶娘子這話是冰冷的,柳素鱗也知道他們幹得出來,現在暫時不動手,不過是為了得到丹方而已。

“丹方不在我身上。”柳素鱗承認,現在那丹方其實就放在舍人院的書房中,他必須想個辦法,將人引走,避免明日發現他不在大理寺:“而我留下那張丹方,自然是為了一個交易。”

柳素鱗話音剛落,隻聽“嘎吱”一聲,牢門緩緩打開,聶娘子手握一盞燈籠站在門口上:“跟我來吧,之後是生是死,就看你的造化了。”

柳素鱗撐著中毒的身體,朝著那點亮光走去。

現在丹方就在他的舍人院書房的卷宗中,其實那是一張奇特的丹方,上麵記載了十味藥材,皆是稀世奇珍,甚至有些東西隻在傳說中出現過。

柳素鱗也煉丹,但他從不相信世上有長生不老之說,對傳說之物的存在,也抱持懷疑。總不能這些東西都出現在汴京,有人真的要求長生吧?

若是真的找到這些東西煉成丹,還不吃下去就給毒死?

看著前麵婀娜的身影,提著燈籠緩緩而行,若不是知道她下毒的功夫了得,隻怕還以為是個救苦救難的仙子呢。

不過……柳素鱗突然想起了什麽。

聶娘子回頭就看到柳素鱗的視線,那眼神很奇怪,既不是熟悉的估價,也不是渴望,甚至也不是憐憫,而是仿佛在看一個死人,這讓她極不舒服:“你這是什麽眼神?”

“身是紅塵俗世身,卻向瑤池求仙藥,隻為聲聲訴長情,誰知燈盡徒留恨。”柳素鱗靠著牆壁,突然沉吟這麽一句。

聶娘子臉色瞬間凶暴,抱住琵琶,厲聲一響!

柳素鱗全身如萬千螞蟻噬咬,五髒六腑宛如移位,痛不欲生,那毒又發作了!柳素鱗再次吐了血,倒在地上!

聶娘子怎麽會為了一首詩而暴怒?

卻見聶娘子一步步走向柳素鱗,蹲身,提起柳素鱗的頭:“你怎麽會知道這首詩?”

柳素鱗這些日子在大理寺處置大小案卷,不僅清空了陳案,甚至還查看了過往卷宗。其中有一樁聶姓紈絝子毒殺賭坊債主的冤案。那案子裏,提到了個小妾。

十年前,汴梁有一富戶人家,姓聶,曾娶一十三歲的小妾。這小妾於琵琶琴藝頗有天賦,於是聶大戶就請教坊中人傳授其琵琶彈奏之法。熟料這教坊之人,竟然是個武林高手,教授過程中,竟然讓這小妾無意間創出一門彈奏琵琶的神功。

那卷宗在大理寺有備份,那小妾含冤入獄後,當時辦案之人,竟然收到一張紙箋,內容就是這首詩。那張紙箋已經被封存在卷宗中,若不是柳素鱗為了查案,為了讓大理寺衙門重新運轉起來,倒也不會去查看這麽久遠的卷宗取經。

而他跟聶娘子解除時間雖短,卻發現一件事,就是琵琶。

每次毒發,柳素鱗都能聽到奇怪的聲音,柳素鱗有那麽一瞬間懷疑,自己是不是遇上了當年聶家的那個小妾。

總之陰差陽錯,還真就證實了另一個猜測。

“你既然敢躲在小橙子家等你來抓,怎麽會毫無準備?”雖說所有臨時抱佛腳的計劃全被不按套路出牌的對方給打碎,好在他應變能力還不錯。

“提起此事隻會讓你死得更快。”聶娘子冷哼一聲,將柳素鱗拖了起來,帶著往前走。

而走得越深,柳素鱗聽到了越來越奇怪的聲音,明明是在地下,竟然有河流的聲音。莫非他此時就在汴梁的地下暗河之中?

而汴梁有地下暗河的地方,不就是那麽幾個嗎?

柳素鱗現在大概猜到自己的位置了,也許應該想個新的計劃。

跟著留娘子走得更深,水流聲也越加清晰,這裏果然有暗河。

因為柳素鱗被帶到了一處地下潭水,一個三丈見方的地下潭水。潭水清冽、幽深,散出地下水脈特有的寒氣。

而此地令人稱絕的,乃是天然的瀑布形成了天然的屏風。而“屏風”的背後,確實坐了個端莊的男人。

聶娘子朝此人下拜行禮,說出將人帶來了,隻見水幕後的人點頭示意她隨即退至一側,抱著琵琶,彈一曲助興。

柳素鱗打量了這個地方,最後視線落在了場地的中央,放置了幾案,上麵是一盤棋。

雖說棋乃君子六藝之一,但他卻對棋之一道天生不喜,因此鮮有涉獵。不過這棋盤上有一殘局,柳素鱗看得出來黑白二子正是膠著。

“公子可看得出,這是什麽局?”水幕後的人,柳素鱗看不清,而他說話的聲音仿佛故意為了讓柳素鱗認不出來,也以內力進行了改變,發出的是一種……低沉、嘶啞的怪聲。

看來這個幕後是想跟他討論什麽,不過對於棋藝,他可就沒什麽好說的了,:“我並不精通棋道,看不出這是什麽局,隻是覺得黑白二子皆困於局中,進退維穀。”

“柳大人精於斷案,卻不懂棋藝,這算不算奇聞?”幕後之人竟然直接拆穿了柳素鱗的身份!聶娘子卻大驚,險些彈錯一個音。

柳素鱗居然被認出來了!

“什麽柳大人,下官不過是個生死由人的廢物而已。”柳素鱗眼神有些冰冷,這麽準確說出他的身份,隻怕是官場中人!

誰知屏風後麵出來笑聲:“此言差矣,柳大人可知,上清宮很多人為你點了長明燈。足以見得,你入京至今時間雖短,卻是汴京城中不少人的福緣。”

“長明燈?”柳素鱗聽罷,卻不覺得絲毫高興,反而覺得嘲諷:“是我那位無所不能的舅舅下令的吧?”

“陛下確實在上清宮替你供了一盞燈,其他的,是那些被你翻案的,喊冤百姓所供。”幕後之人說話間,帶著些許欽佩:“你能得民心至此,自然不虧永安公主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