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辦事不牢
他們所在的這家酒樓,是常家的一個產業。
從掌櫃到夥計,自然都是對常升忠心耿耿,言聽計從了。
常升跟藍玉喝酒的這個雅間,也是他們以往會來的地方,這裏不僅是雅間,還有密室。
去旁的地方,還要擔心他們的談話被外人聽了去。
但在這裏,隻有他們偷聽別人的份,哪裏輪得到別人偷聽他們談話?
所以無論是藍玉還是常升,在這裏說起話來,甚至比在府裏還要自在一些。
而酒樓所在的地方,更是一條十分暢通的大街路邊,想要出城的人,大多都要經過這條路。
這裏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繁華、做酒樓生意必然火爆的一個地段。
也因此,臨窗的位置往下看,能看到很多景象。
就像是現在,急匆匆行過的不僅有著騎馬而出的人,還有被護衛護送著的一輛輛的馬車。
看馬車的樣子,可不像是出城遊玩的架勢,更像是要長途離開的樣子!
一輛輛的馬車,幾乎是不中斷地走了長長一隊。
常升還有興致數了一下,道:“一共是十五輛馬車,護衛有上百人,這樣大的陣勢,莫非是出去遊玩?雖說的確還沒徹底過了踏青的時節,這時候也適合出去玩。但剛剛傳開了城外有疫病,他們還要在這時候出去?與其說是出去遊玩,不如說,這是直接跑路了吧?”
“這還隻是一家,有了這個開始的,之後跑路的人隻會多,不會少啊。”
常升想到了的這一點,藍玉自然也想到了。
“李、景、隆。”慢慢念出這個名字,藍玉冷冷地看著已經重新“空****”起來的大街,冷笑了好幾聲。
常升朝著藍玉看了好幾眼,藍玉慢慢掀眼皮反看過來:“怎麽,你覺得我是因為嫉妒他?”
“不不不,舅舅您又何必嫉妒他呢?”
雖然常升其實也挺嫉妒李景隆的。
李景隆何許人也?
曹國公李文忠之子!
不過二十餘歲,不到三十歲的年紀,就已是襲了曹國公的爵位!
這還不算,更是深得皇上的看重,不僅奉旨出京練兵,被授了左軍都督同知的職位,在太子還在的時候,還被加封了太子太傅!
皇上這是何等的看重此人啊!
反觀藍玉跟常升,這兩位,連同著其他武勳們,很多都是被皇上忌憚過的、不信任過的。
就算是被信任的人,又有幾個能比得上李景隆如今的聖寵?
這樣的人,常升也忍不住會嫉妒的啊!
也就是太子去了,如今得勢的人,明顯是與李景隆沒什麽關係更無交情的皇長孫。
若是將來皇長孫繼位,李景隆也就不可能再這樣得勢了。
誰讓李景隆跟如今的皇次孫朱允炆關係十分好啊!
就算是想要轉投皇長孫,也要看皇長孫是否願意呢!
但話又說回來了,這樣受寵的李景隆,先不提本身的能力是不是真的配得上這些榮譽,此人不該是蠢人啊!
一個能討得皇上歡心的人,該是個聰明人!
為何曹國公府的家眷,會這麽快就出城?
“聽聞李景隆在城外有著好幾個大莊子,他們或許是想暫時在莊子裏避難?”常升猜測道。
這是極有可能的!
“雖李景隆看似是個聰明人,但他可能是真不信任皇長孫,之前傳出疫病風聲時,他家的人沒有逃出城。如今皇上下旨讓皇長孫負責處理疫病一事,他們家的人就立刻出了城,這恐怕也是一種表態。”
“他這是飄了啊。”藍玉給曹國公府的行為,直接定了性。
曹國公受寵太久了,順風順水太久了。
再聰明的人,被繁花似錦的生活迷了眼,以為自己聖眷之濃,可以超過剛剛回宮的皇長孫,以為自己隻是讓家人出城去莊子上避一避,這無可指摘。
可有了曹國公府帶頭,其他怕死的權貴,以及對皇長孫不信任之人,恐怕就要跟著往外跑了。
這不是添亂嗎?
事情若是傳到皇上耳朵裏,皇上怕是要怒了。
“人心怕是要亂,舅舅,我們不能就這麽幹看著,想想辦法吧。”常升自然也想到了這一茬兒,急急地說道。
皇長孫可是他們的救命稻草!
藍玉就道:“傳消息出去,凡是我們曾經的同袍、部將、下屬、姻親,都統統不要亂動,不要出城!不要給皇長孫添亂!”
“若是有人想要趁亂做什麽,休怪藍某翻臉無情!”
有了藍玉這句話,常升頓時鬆了口氣。
隻要藍家跟常家穩住了,跟他們關係密切的人家穩住了。
應天府就不至於亂起來,其他什麽文臣啊、宗室之流,願意跑就跑吧。
到時候被皇上痛罵一頓的,反正不是自己!
“哎呀,皇上到底是怎麽想的呢?這樣大的事,竟是讓皇長孫來負責?這可真是……這可真是拿國家大事在開玩笑啊!”在藍玉跟常升討論這件事的時候,一些文臣們也都聚在一起,同樣在說著這件事。
他們對這件事的看法,自然是與藍玉二人不同,不僅對皇上的命令不能理解,更對皇長孫的能力有了很大的質疑。
“皇長孫再是有才能,可到底是個不到二十人的年輕後生,如何能擔得起這樣大的事?老大人,您可不能就這麽看著啊,咱們要向皇上勸諫啊!”
“正是!有道是,嘴上沒毛,辦事不牢!皇長孫這樣年輕,如何能讓人心服口服?”
“這是在拿天下蒼生開玩笑啊!皇上便是想要給皇長孫立功的機會,其他機會還少得了嗎?如何能在這種時候下這樣的旨意呢?”
這幾人越是說,就越覺得自己說得有道理。
原本他們還有點沒底氣去與皇上硬剛,但想到他們也是為了天下蒼生著想,就立刻有了勇氣。
被這幾人圍著的老大人同樣臉色難看,他沉思了片刻道:“此事不可大張旗鼓去勸諫,免得讓皇上下不來台。”
“您的意思是,咱們隻去一兩人?”一個年輕官員聞音知雅意,問道。
“正是,不過,去一兩人,但勸諫這事,卻不能隻我們這幾人。”老大人眯著眼,慢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