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朱允炆的不甘心
華服少年不是旁人,正是已是皇長孫之位退下去的朱允炆。
他最不喜被人喚作二殿下,可皇長孫回歸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他便是不喜“二殿下”這個稱呼,也沒辦法改變。
這次他出來,是聽說了今日乃是皇長孫舉辦賞花宴的日子。
對方才一回歸,短短時間之內,就搞出了這麽多大動靜。
朱允炆光是聽說關於對方的消息,都覺得胸口憋得慌。
尤其是今日,他在宮中無論是走到哪裏,都能聽說關於皇長孫的消息,這怎能讓他舒服?
在宮裏待得實在是痛苦,他就索性出宮來了。
出宮這種事,對於他這種十幾歲的皇孫來說,不是什麽難事。
但為了不引人注目,朱允炆也不能天天往外跑。
難得出來一趟,他就提前讓心腹太監先出去,通知了最近向他投誠的一些官員,既是出來,就順路來看看他們。
這一看,就更讓朱允炆難受了。
雖說現在圍繞在皇長孫身邊的人是商賈,可向他投誠的人,也不是什麽出類拔萃的人物啊!
其中官職最高的一個人,竟然是個從四品的武將,還並無實權?
他這個皇孫,既比不上剛剛回歸的皇長孫受寵,如今竟在吸引朝臣投誠上,也比不上那些遠在封地的藩王?
若是朱英知道朱允炆在鬱悶這個,怕都要無語了。
要知道,為官者,尤其是能在京城當官當長久的,那都是人精。
四品以上的實權官員,人家憑什麽要在沒有任何好處的情況下,趟爭嫡的渾水?
人家傻啊?
要麽是結姻親關係,要麽是子弟在皇孫跟前得力,要麽就是有著其他重大利益糾纏,比如師生關係,或是其他可靠的關係。
有著這樣的關係,官員以及官員身後的家族,才可能為了皇孫或是藩王出大力。
當然了,若是能直接握住這個官員的要命把柄,也能達成類似的效果,甚至效果更好。
但藩王中有人能做成這樣的事,才十幾歲的皇孫朱允炆,還真沒有這樣的本事。
曆史上的朱允炆之所以能為帝,全靠了名分二字。
是洪武大帝力捧著他上位,因為洪武大帝的支持,有了名分、正統的大旗,所以朝中的官員才會對其支持。
這與自身有沒有能力都無關,靠著的是朱元璋的餘威震懾以及忠君思想的束縛。
但現在的朱允炆又有什麽呢?
既無正統名分,自身也無吸引人納頭就拜的能力,真正的四品以上實權大臣,誰會這麽早就向他投誠?
若皇上真支持這位皇孫,等其真成了皇帝再投誠,不也不晚嗎?
大家的小算盤都打得啪啪響。
也就是這幾個既無人脈也有後台還想要博個前程的微末小官,以攀上了皇孫為榮。
但即便是這樣的“微末小官”,最低也是七品,是正經官身呢!
朱允炆又有什麽可不滿意的呢?
但朱允炆就是有點不滿意,忍下了心中不平與不甘後,直接開口就問:“你們對今日的賞花宴,有何看法?”
啊這,這位二殿下,問得這麽直接的嗎?
朱允炆這開門見山的一問,將這幾個低品官員都給問糊塗了。
就今天舉行賞花宴的,不是一家兩家,但能夠讓皇孫問出口的,恐怕就隻有……那一家了吧?
可那一家是皇孫的大哥所辦,皇孫這樣問,到底是什麽意思?
以皇孫如今從皇長孫位置上退下來的情況來看,很難對剛剛回歸的大哥抱有善意吧?
但這樣直白的表露出來,是不是有點過於草率了一些?
這一刻,哪怕是這些本就是投機客的微末小官們,也有些遲疑了。
他們選的投機對象,是不是有點……蠢?
不不不,他們怎麽能這麽想堂堂皇孫呢?
說不定是皇孫故意這麽說,就是為了考驗他們對皇孫的忠誠啊!
畢竟,若是問了這樣的話,他們不肯回答與皇長孫有關的事,就說明對二殿下還有所保留,二殿下又怎麽會信任他們呢?
對,一定是這樣!
這幾人還真是想到了一處去,彼此對了個眼神,就都紛紛開口“討論”起了皇長孫與今日舉辦的賞花宴。
“殿下,要說今日的這場賞花宴,其實不光是殿下關心,所有知道這件事的人都關心著呢!”
一個官員率先開口,說到一半,發現二殿下的神情有點不對,忙又繼續說道:“畢竟,皇長孫竟是與一群商賈為伍,讓人想不通呐!”
朱允炆的臉色頓時好了一些,他就說嘛,天下人都長著眼睛呢,怎麽會對他大哥辦的這件事糊塗事視而不見!
果然,都覺得這事荒誕啊。
沒能趕上第一個開口,讓旁人拔了頭籌的其他人,一看朱允炆的臉色變化,還有什麽猜不出的?
原來這位二殿下想聽的是遮掩的話啊!
他們別的不擅長,逢迎拍馬,這個他們一直有在“修煉”,終於有了用武之地了!
其中,唯一那個做到了從四品的掛名的武官,就最“大義凜然”,直接開口批判道:“皇長孫身為天潢貴胄,卻不以身作則,竟與商賈為伍,這豈不是在向天下人表露出,重利而輕義?長此以往,豈不是要讓本來已經肅清了的風氣,隨之惡化?”
哎喲,還能這麽說?
朱允炆精神一振,這可比單純的批判有用多了,這話術,竟是個粗人都能說出來的?
小小一個賞花宴,一個私人辦的宴會,居然能扣上這樣大的帽子?
“哦?真有這麽嚴重?”朱允炆故意問道。
這名武官衝朱允炆露出會心一笑,隨後,又故意收斂了笑容,一臉凝重地說道:“自是有這麽嚴重。殿下,您要知道,以身作則這四個字,為何會被人反複提及?就是因為上行下效,無論是知名大儒,還是天潢貴胄,但凡是被人所知曉的名人,但凡地位尊貴的人,一言一行,都被無數雙眼睛盯著呢。越是這樣的人,就越是要以身作則,否則,百姓們見他們行事如此,定要認為這樣做是對的,跟著效仿。那……豈不是要鬧出大亂子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