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縣誌和論文(改
臨近高考還有大概半年時間,無論什麽時代,高三總是顯得忙碌、機械而壓抑。
陳許倒不會感到壓抑,但是依舊在忙碌的做著一些事情。
之後兩天,他在上課時依著考綱將腦海中高考數學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都擬出了框架,然後就是不斷往裏填充例題。
這是個細活,頗為費腦、枯燥,陳許隻能以一天兩頁的速度進行著。
其餘的時間,陳許都泡在了圖書館看縣誌。
這是逼不得已的選擇,經濟學與一般的自然科學不同。
一半而言,自然科學(除天文等少部分學科)都可以在實驗室中進行實驗得到數據,然後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但是經濟學不同,它並不存在這樣的實驗室,它研究的就是人類社會。它需要社會擁有完善的統計係統,也需要大量的參考書籍。
而這些,陳許現在都沒有。
陳許原本就想寫一寫更靠近金融市場的論文,畢竟更貼近自己的老本行,但是現在做實證類的論文缺乏數據,規範類的則是太過超前還有風險,寫出來甚至都找不到合適的刊物發表,也容易引起別人的質疑。
思來想去,還是寫一篇關於經濟史方麵的論文最為保險。雖然腦子裏沒有現成的論文可以拷貝,但是前世好歹在券商也寫過幾年的研究報告,分析框架和方法那是手到擒來。數據就從縣誌裏找,勉強夠用就好。
特別是,陳旭對自己第一篇論文的要求並不高,寫一篇可以刊登的就可以了。
這篇論文隻是一塊墊腳石,等到以後自己發表重量級論文的時候,有好事者回頭看的時候,能發現自己早有研究經濟的天賦。從而讓自己的成功並不突兀。
而現在,最好的選擇就是寫一篇經濟史方麵的論文,最好的研究對象就是——安城。
縱覽縣誌,不管實用性與否,硬是要水一篇論文,總是有很多角度的。
比如說,淮河下遊未改道之前,安城常年遭受洪澇糟害,人口大量流出,而北方旱災時,又會有人口大量流入,故有“安城安城,一夜搬遷”之說。
這就導致了安城從古至今就缺乏延續穩固的宗族,我們可以和其他地區對比,通過研究糧食產出(剔除異常年份),來看看宗族存在在古代是否有利於土地產出。
又比如說,古時,金和銀往往隻作為儲藏手段,而銅錢則主要作為支付手段,安城曆史上大量的人口流動還會造成金、銀、銅錢在短時間內的大量兌換,我們可以通過曆史數據來研究這三種支付貨幣在曆史上各個時期的兌換比率。
……
這些論文主題都有理論上的可能性,但是最後還得看縣誌中究竟有哪些數據可以挖掘,最後擇優而定,選擇研究主題。
安城曆史悠久,積累下來的縣誌足足占了倉庫裏整整一個大箱子。陳許靠著杜成鬆和高一瑋的幫忙才讓這些書籍又重現天日。
當年管理書籍的有心人在書箱裏放了不少樟腦丸,要不然十幾年下來,這些縣誌不至於品相這麽完整。
縣誌大概三四十本。文言文夾雜著白話文,幸好陳許的文言文功底還算可以。
至於縣誌中那些路過的文人墨客留下的詩詞啊、文章啊,陳許都是看都不看就跳過,隻把有用的信息和位置記錄在筆記本上,要不然光是把這些書讀下來就得要了他老命。
“馬上就要高考了,你們這兩天幹嘛不去上課,要看這些東西?”杜成鬆雖說的是“你們”,但是顯然隻是對陳許說的。高一瑋腦洞養豬一會之後,現在正在背誦抄寫他歸納出來那些解題技巧呢。
“今天和明天有省裏和市裏高中來的老師講座,我覺得沒什麽意思。”陳許說,“而且這裏清靜,給你們輔導也方便點。”
“我也覺得沒意思,那些老師說的沒陳許好。”高一瑋也插了一句。
杜成鬆點了點頭。既然是講座,那麽不去聽講也就可以理解。陳許的實力經過這兩天,杜成鬆也大概了解了,就算考不上清華北大,也差不了多遠。
高一瑋將陳許的筆記看完抄錄之後,遞給杜成鬆。之後,杜成鬆也要抄錄一份。
陳許看了他們的動作之後,說道:“這樣效率還是太慢,我有一個想法,準備弄一個學習小組,多拉一些人進來,然後向學校申請一下油印設備,大家分工,效率更高一些。”
高一瑋舉手表示同意:“堅決服從領導指揮。”
杜成鬆為人大氣,要不然也不會和陳許他們透露教輔渠道的消息,自然也沒有意見。
“具體流程,怎麽拉人,怎麽分工,你們也想一下。有什麽好想法告訴我。”
之後便揭過這一話題。杜成鬆用從爐子下麵挑出一個地瓜,小心地剝開三份,三人一人分了一點。
“大家吃一點墊墊肚子,我那櫃子裏還有生的。”杜成鬆說道,“我平日裏晚飯就吃這個,可以在圖書館裏多看些書。”
高一瑋嘴裏嚼著地瓜,含糊說道:“杜哥你可真是刻苦,我若有你這樣,何愁考不上大學。”
“我同你們不一樣,我已經考了好幾年,年年都卡在數學上,今年算是我給自己的最後機會。”杜成鬆扶了扶眼睛,“然後就碰到了你們,也算是緣分。”
“杜哥,你這樣的文化功底,數學是有多低才會好幾年都考不上。”陳許在一旁笑著問道。
杜成鬆有些不好意思,但還是說道:“去年考的最好,三十七。填誌願也有些好高騖遠,所以沒走成。”
陳許也不再問,隻是說:“今年填誌願也許可以好高騖遠些。”
高一瑋這兩日和陳許朝夕相處,漸漸習慣了他的說話方式,學到了不少修辭知識,他一陣調笑:“你可真夠不要臉的。”
杜成鬆聽了高一瑋的話又想了兩下才反應過來,不由哈哈大笑。
三人閑聊休息一陣子,又開始各自埋頭,晚飯又從爐子下麵撥出幾塊烤地瓜,混著熱水囫圇吞棗吃完,然後打開電燈又戰鬥了些時間。
外麵的風聲越來越大,窄小的圖書室裏倒是暖烘烘的。吊在屋梁上的白熾燈左右輕輕搖擺,書櫥的影子在屋子裏張牙舞爪。
伴隨著小雨夾雪被狂風吹落在窗戶上,逐漸匯聚成淅淅瀝瀝的聲音,三人才匆匆出門,各自跑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