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指點江山

洪隻得道:“既然你六人有悔改之心,也就起來吧,規矩甚嚴,卻是不能收你們為徒!”

那六怪也是心思剔透之人,聽得袁洪如此話語,心想袁洪又有如此本事,那定是大有來頭,大樹底下好乘涼,自等莫若將袁洪拉入梅山,也省得象以前一般每每有金仙級修士前來,就要逃竄一番。

於是六怪齊齊向袁洪拜倒,道:“我等六人願奉大神為梅山大王,甘願受大王驅策!”

袁洪自後離去後,這些年來過得甚是孤單,此刻見六怪情真意切,也是感動。

又見這梅山奇雄峻險,連綿千裏。

袁洪心道老師要自己來洪荒尋找機緣,也沒說是何等機緣。

自己沒有老師和師姐那般本事,可教化萬民,便在此守護一方百姓也可。

於是,袁洪對六怪道:“既如此,我便留在梅山,你等也不要稱我為大王,隻叫我為兄長即可!”

六怪自是大喜。

從此,袁洪便隱姓埋名,在梅山安心的做起了山大王,每日和著六怪喝酒吃肉,好不快活!

不過袁洪卻是謹記樂毅教誨,不敢透露自己身份,不將蓬萊島功法外泄。

袁洪越是如此,六怪越是覺得袁洪神秘,到後來,此事也就不以為意,不了了之,六怪隻對袁洪死心塌地。

袁洪終究記得自己乃是蓬萊島一脈,在約束六怪不得騷擾百姓的同時,也守護著梅山腳下的眾百姓,還經常帶領六怪去幫助梅山下的那些孤寡之人。

平時講講道,誦誦經,先是一些築基之法,都是傳授給了梅山腳下的百姓,他有一篇自己領悟的築基之法,把這法用神念印刻在山石上麵,隻見上麵寫著:“在築基之前強調先煉己。

所謂煉己,是煉人的本性而成真。

所煉之者,眼逐於色而煉之不睹;耳逐於聲而煉之不聞。

平常日用,必當如是先煉,則己念伏降,而性真純靜。

得真性者,即是佛與仙,築基而基成。

伍衝虛認為“修仙而始築基”見伍衝虛《內煉金丹心法?

築基論》……

所謂築基,築為漸漸的意思,基為修煉陽神之根本,安神、安息之所。

基要先築好,也就是說陽神之所成就,神才會顯靈,這就要依靠精?

而為用。

簡單地說就是“息定還精?

,謂之築基。

息定精還,謂之精成不漏。

若有漏,則不能為胎神之基。

無漏,則身可久生而為伏氣胎神之法界也”見伍衝虛《天仙正理直論增注?

本序》。

“煉腎中真陽之元精,謂之築基。

陽精煉得不漏而返成?

,漸修漸補,得元?

足,如童子之完體,方是築基成者。”

見伍衝虛《天仙正理直論增注?

道源淺說篇》。

柳華陽認為築基之始,必須“忠、孝、仁、義,五戒全淨,然後有所望焉。”

見柳華陽《慧命經?

六候圖》。

“下功之時,處於靜室。

坐則忘形,回光返照,以性入於命宮。

靜極生動,情來歸性。”

見柳華陽《慧命經?

正道功夫直論》。

築基的根本目的是煉陽精,產陽神。

伍衝虛認為:“神原屬陰,精氣屬陽。

依陽精真氣,則能成陽神。

不依陽精真氣,則不能成陽神,止為陰神而已。

精氣旺,而法力大。

精氣耗,則神亦耗,而靈光弱。

此理之所以如是也。

欲得元神常住而常靈覺,亦必精氣常住而長有基地也,自基未築之先,元神逐境外馳,則元氣散,元精敗,基愈壞矣。

見伍衝虛《內煉金丹心法?

築基論》……

要使元精不敗不漏,就要掌握“泄漏修煉之法,教人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

將我之神氣入於此竅之內,合而為一,以成真種。

如父母之精氣入於此竅內,合而為一,以成胎孕,其理一也。”

柳華陽《慧命經?

漏盡圖》……

事實上,人的元精容易“逐於交感,年深日久,戀戀愛恨,一旦欲令不漏而且還氣,得乎氣氣之散於呼吸,息出息入,勤勤不已,一旦欲令不息,而且化神,得乎氣神之攝於思慮,時遞刻遷,茫茫不已,一旦欲令長定,而且還虛,得乎?

此皆無基也,是以必用精?

神三寶合煉,精補其精,氣補其氣,神補其神,築而基成。

唯能合一,則成基,不能合一,而不成基。

所謂打成一片,正為此而言也。

見伍衝虛《內煉金丹心法?

築基論》。

等到基礎築成,精自然固,氣自然還,就可以驗證到人仙之果。

並且“為出欲界,升色界之基者,以此。

為十月神定者之基,由此。

而九十月不昏者,有此基也。

十月神不外馳,而入大定者,有此基也。

所以煉氣而氣即定,絕無呼吸一息。

煉神而神即虛,而不昏迷一睡。

此所謂陽神之有基也。

基成由於陽精無漏,而名漏盡通。

無基者,即無漏盡通也,一陰靈之性,五通之果。

五通者,陰神之神通也。

若陽神,則有六通,多漏盡通也。

六通者,天眼通、天耳通、神境通、宿命通、他心通、漏盡通。

此一通,為陽神之所多。

餘五通,陰神司。

同上。”

這築基之法造福了眾多的小妖和百姓,日子一久,梅山下百姓皆是感念以袁洪為首的幾人恩德,並築廟祭祀,將七人並稱為梅山七聖,經常好酒好肉供上。

如此一來,袁洪等幾人倒是幹得越來越是興起。

卻說那洪荒共主舜,在上任後,先是任命禹為水正,治好了肆虐洪荒的黃河水患。

後又勵精圖治,做出了許多有利於洪荒萬民的舉動。

舜重新修訂曆法,給各諸侯和官員頒發信圭,明確各諸侯以及官員的職責,五年巡守一次,考察民情,使政治清明,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舜又重新設定肉刑、流放、鞭刑、撲刑、贖刑五種刑罰。

使壞人得到懲罰。

舜年老後,便將天下共主之位傳給了治水而有功的大禹。

大禹即位後,加強了中央集權,將天下定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九州。

采人族發源地首陽山之銅鑄造了九鼎。

分列九州以鎮壓氣運。

大禹晚年,本想將天下共主之位傳給皋陶,皋陶卻先於大禹死去。

後又定為輔助大禹治水有功的伯益,然大禹兒子啟卻是在大禹死後不服伯益。

終究造反推翻了伯益。

啟即位後,宣布建立夏國,在麵對天下共主地選擇方法上,宣布以父亡子繼的家天下製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賢的公天下製度。

從此。

洪荒正式進入奴隸社會,原始社會一去而不複返。

頊、帝、堯帝、舜帝、禹帝五人在位期間,對教化洪荒萬民分別做出了一定貢獻。

然其影響之深遠卻是遠遠不及天皇伏羲、地皇神農、人皇軒轅三人。

後世將頊、帝、堯帝、舜帝、禹帝五人合稱“五帝”。

排在三皇之後。

即曆史上的“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之稱也代表著人們對遠古時期禪讓製度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