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章:腿傷(2)
趙匡胤對王繼恩十分滿意,宮中寂寞;皇帝真正信任的沒有幾個人,王繼恩大概可以算是少有的一個。
趙匡胤開始喜歡和王繼恩分享一些心事。
一次,趙匡胤從朝堂上歸來坐在椅子上悶悶不樂;王繼恩悄悄奉上一杯好茶輕聲詢問:“官家有何煩惱?”
趙匡胤歎了一口氣,說:“人們都說當天子有許多好處,可你看看我容易嗎?早朝時處理了一件事情,現在想起來是自己錯了;因此悶悶不樂啊!”
王繼恩默默聽著,沒有答話。趙匡胤是比較公允的、能納諫的賢君,但他偶爾也會任性,隻不過任性後也會後悔。
此時,趙匡胤不過是在發牢騷抱怨皇帝不好當,並非真的要聽王繼恩的意見。
王繼恩明白,麵對一個發牢騷的君王,愚蠢的人才會附和、討好。因此,他默默不言,正是明智的選擇。
隻是,趙匡胤在感歎皇帝難當、權力無趣,在王繼恩聽來,感受卻未必相同。
若是有一天,自己也能夠手握大權,看無數人在自己麵前俯首低眉,就算是有些煩惱又如何呢?
可惜,一個沒有權勢的人永遠不能理解手握大權者的煩惱。
懂事的王繼恩漸漸獲得了趙匡胤的絕對信任。
在北宋平定四方的戰爭中,王繼恩多次作為趙匡胤的代表出現在前線;監督那些手握雄兵的將領們。
但趙匡胤雖然派王繼恩當監軍,卻隻給他遇事奏報之權;不讓他直接幹預軍事。
王繼恩自己也很注意分寸,對曹彬、潘美這些大將非常尊重;議事時從來不公開表態。
王繼恩雖然是欽差,但曹彬、潘美這些將軍來頭極大;不是皇帝的義兄弟,就是皇帝的老鄉。
曹彬、潘美等人對王繼恩的低調很滿意,監軍不幹預軍政就是最大的貢獻了。
於是,將領們奏報功勞,總少不了王繼恩的一份。
王繼恩由此一步步升遷為入內都知,成為朝廷最大的宦官。
王繼恩很快將宮中記事官呼喊過來,記事官向皇上行過跪拜禮;趙匡胤指指翠屏姑娘道:“翠屏姑娘是晉王府的丫鬟,服侍五皇子元佐有功;按照宮廷規程還應當讓她做丫鬟嗎?”
皇上這是有意套記事官和王繼恩的話。
記事官使個老實疙瘩一時半刻還沒有反應過來,王繼恩搶了話頭道:“當然不能啊!翠屏姑娘應該晉升為公主才是!”
皇上瞥了王繼恩一眼,心中暗暗高興:這小子還真是機靈鬼;朕想說這話張不開口,他竟然和朕不謀而合。
皇上心中想著,故弄玄虛地問了一聲:“王總管說翠屏姑娘應該晉升為公主,可她不是朕的親生姑娘啊!”
皇上這句話是提示王繼恩,王繼恩心知肚明地伏地叩頭道:“官人可以認翠屏為義女啊!認了義女冊封為公主不就順理成章了嗎?”
皇上撚須而笑,從座椅上站起身來在地上踱了幾步若有所思道:“認為義女冊封公主是有條件的,可不知翠屏姑娘詩文如何?”
皇上這是有意給翠屏遞話兒,他早聽人說翠屏姑娘詩文不賴還隻曆史;才說出這樣的話。
翠屏是後世大學生,擱宋朝就是集賢院大學士;聽皇上講出這樣的話,毫不謙遜地上前一步刀哥萬福笑道:“聖上聖明,奴婢粗俗;識得一點文墨,聖上是不是要當麵考問一下奴婢!”
皇上笑聲嗬嗬道:“翠屏姑娘既然識得文墨,那就將《詩經》中的關雎背誦一下朕來聽聽!”
翠屏臉上顯露出燦爛的笑容,站直身子一板一眼吟誦起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鍾鼓樂之。
翠屏姑娘吧詩經中的關雎一字不落地背誦出來,皇上不由自己地拍起來響掌;看了王繼恩一眼道:“王總管現在看翠屏給朕做義女是否合格!”
王繼恩又一次跪伏地上啟稟道:“官家聖明,小人早就說過,翠屏姑娘給聖上做義女再合適不過!”
皇上讓王繼恩站起來講話,王繼恩站起身來又是深深一揖,道:“小人恭喜聖上又得一女!”
皇上訕訕而笑,道:“朕借王總管吉言,就收她為義女;封為銀屏公主!”
皇上說完這些話,看向記事官道:“記事官詳細記下朕的口語,改日還得舉行冊封大典!”
趙元佐被皇伯的舉做弄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翠屏姑娘名義上跟元佐是主仆關係;可他倆在後世卻是一對戀人。
盡管翠屏這個大學生村官一開始不看好趙五,嫌棄他吊兒郎當、花心花腦、油滑賴皮、凶狠殘道,可老天讓兩人穿越來到宋朝來了。
趙五作了皇子元佐,翠屏是他的奴婢;身份的變換使翠屏不得不改變主意,她悄悄愛上元佐;而元佐這次殺人起根發苗還是因為翠屏。
翠屏不是看準寺院裏那些道姑做的飾物飾件嗎?元佐為了滿足她的購物欲才去變賣黃鼠,沒想到後麵發生了這麽多事情直到發生了流血事件。
趙元佐天南海北地思想,可他還是不能猜出皇伯收翠屏為義女;冊封為銀屏公主的真實目的。
宋太祖是北宋王朝的建立者,而建國的不少平方略是宰相趙普提出來的;尤其是製定的法律法令,執行得相當嚴苛;而趙元佐殺人這件事盡管事出有因,但必須交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審斷。
趙元佐時當事人不好為自己辯護,翠屏是丫鬟為元佐辯護是最理想的人選。
但一個丫鬟在朝堂上沒有說話的機會,如果身份是公主那就不一樣;因此,太祖皇上才煞費苦心地人翠屏為義女冊封她為銀屏公主。
翠屏成為銀屏公主後,便就能在朝堂上跟那些挑刺的大臣唇槍舌戰。
宋朝是個中央集權最完善的社會,推崇“皇上與士子共治天下”的強國之策;法度人形化的基礎上民主氛圍已經相當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