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戰前量產武器及曆史原型

說說設定中的各種武器。

首先聲明幾個點:

我當初做設定的時候,第一要素是盡可能找曆史上確定有,且符合老鼠本人心意,圖比較漂亮的武器。

因為書中的故事進展,使得書中的位麵沒有鬼子和紅毛子,所以我的武器設定會盡可能向這兩個國家靠攏。

這兩個國家實在沒有,或者不符合我心意的,我才會專門架空。

不過這不是說我架空中的武器跟蘇日某一種武器外形一樣,它們的性能也就完全一樣,比如步槍,友阪係列是6.2/7.7mm,而設定中的中國99係列是7.5mm,口徑不一樣,性能肯定也會有區別,不過這點差別影響不大就是了。

好的,下麵我來具體介紹一下設定中的幾種武器。

首先是步槍,99係列的原型就是友阪係列。

早期的99-1和99-2分別對應鬼子30式金鉤步槍和槍長較短的30馬槍。

99-3和99-4則對應長短三八大蓋。

99-5和99-6對應長短九九式。

二戰中北約軍的製式步槍就是99-5和99-6,區別在於,朝鮮、扶桑等附屬國更喜歡較長的99-5,而華軍主要使用短身管的99-6,因為後者更適合乘車或狹窄的塹壕——就像三德子主要用98K而不是98B一樣。

之後會提到華軍精銳部隊裝備36式半自動步槍,原型是紅毛子的SVT38/40係列半自動步槍。

衝鋒槍方麵,設定華軍早期使用一戰後仿造二德子的MP18花機關,這種東西曆史上本來就仿造過,大沽的工廠還造過豎插彈匣的花機關,我設定中華軍的22式衝鋒槍就是這種玩意。

然後是33式衝鋒槍,原型是紅毛子的PPSH41波波沙,有兩種供彈方式——71發的彈鼓和35發的彈匣。

後麵還有42式衝鋒槍,原型自然是紅毛子的PPS43波波斯。

說道衝鋒槍,自然要提一提子彈,我不想費事了,所以華軍製式步槍彈是9MM帕拉貝魯姆,所以33式和42式衝鋒槍,以及華軍幾種製式手槍都是9mm,而非曆史原型的7.62。

輕機槍方麵,早期華軍使用的是馬克沁的氣冷輕機槍改進型,類似的玩意德俄都有,既然書中華軍重機槍也是馬克沁係列出身,那麽華軍自然也有。

然後是丹麥的麥德森,這玩意日俄戰爭時代就出場過,而且曆史上本來就賣的全世界都是,華軍自然也有裝備和仿造。

接下來是20年代研發的輕機槍22式,原型是歪把子。

當然我們都知道歪把子性能很差,所以設定中到30年代華軍一線部隊就沒有這玩意了,隻給三線部隊或附屬國軍隊的二線部隊充數用。

接下來是三十年代替代22式的33式輕機槍,這種輕機槍設定是曆史上紅毛子確實搞過,但並未列裝的一種武器,槍身上方30發彈匣供彈,遠遠地看會讓誤會是捷克ZB係列,不過走進了就會發現外觀差別其實挺大的,性能上大致與ZB33或布倫相當,不過重量上要輕一點。

下麵我會帖一下這挺機槍的圖,大家看一下有個印象就好。

重機槍方麵,早期自然是仿馬克沁的水冷機槍,原型則是民24式。

然後走風冷路線的36式重機槍,原型是紅毛子的SG43,大家可以發揮一下想象力,把輪架換成三腳架。

以上步槍和輕重機槍都是7.5mm,以做到子彈通用。

大口徑機槍則是13mm的37式重機槍,原型是德什卡。

對了,很多中國人有盒子炮情節,老鼠也有,所以我設定中華軍是世界上唯一把盒子炮作為製式武器的軍隊。

原因嗎,早期是因為沒有衝鋒槍,所以用這玩意替代裝備精銳的選鋒兵突擊隊,後來又成為中國冒險家們最喜歡的武器之一。

另外還有33式手槍,這是軍官配槍,原型是TT33和共和國的54手槍。

陸軍火炮方麵:

迫擊炮主要是60mm、80mm和150mm三種口徑,曆史原型有的是,隨便找找類似的就成了。

身管火炮方麵,02式75mm原型是鬼子的三八式,一種從75小姐發展而來的速射火炮,在二戰中也還有其價值,一些後期改進型發射穿甲彈具備500米距離上擊穿謝爾曼正麵的能力。

36式75mm野戰炮原型是紅毛子的ZIS3,這玩意很出名,大家應該都知道才對。

戰前反坦克炮主要是32式和36式,兩者都是40mm,對應紅毛子的45mmM33和M37。

還有一種非常極端的73倍口徑60mm39式,對應紅毛子的57神針ZIS2,不過戰況不像紅毛子那麽緊張的華軍隻會更嫌棄這種特化太嚴重的武器,所以產量非常稀少。

壓製火炮也基本對應紅毛子的相應型號。

120對應122。

155對應152。

210對應203(慈父之錘)。

型號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接下來說一說坦克的設定。

ZT1的原型是雷諾FT17。

ZT2的原型則是鬼子的97改,隻不過火炮口徑改為40mm。

這玩意在42年自然可以被坦克強國笑話是小豆子,不過我設定中把它放在34年就妥妥的成為爆款。

之所以設定是它,一個原因是這玩意的技術在34年能造的出來,另一個原因是它用柴油機。

然後是ZT3,原型是大名鼎鼎的T34-76,火炮口徑改為75mm,放在二戰早期,有充足的後勤保障,這就是個怪物。

而ZT4自然是換75炮的KV1。

接下來還會有ZT5,原型是KV2。

ZT6以後的坦克是二戰中列裝的武器了,所以以後再介紹吧。

嗯,對了,設定中海軍陸戰隊還有一種水路兩棲坦克ST1,原型是鬼子的特2內火艇——二戰時期唯一讓人眼前一亮的鬼子裝甲車輛。

下麵說說戰前的飛機。

說先說一個大前提——中國的技術實力比鬼子紅毛子都要強,所以發動機馬力緊跟潮流,與美英同時期基本相當,所以飛機都比曆史原型要早出來幾年,而且性能要普遍強一些。

陸軍的飛機:

驅五戰鬥機原型是鬼子的97戰,火力加強到4挺機槍,總產量超過3000架。

到38年就逐漸被驅六戰鬥機取代,隻有一些攻擊機和教練機子型號,封存裝備和轉給附屬國的部分留存到二戰時期。

驅六戰鬥機原型是鬼子的1式戰,火力加強到4挺13mm機槍,設定總產量超過7000架。

驅的意思是驅逐機,這名稱確實是國民黨對戰鬥機的習慣性稱呼(中共早期也是類似的叫法)。

接下來是戰7式戰鬥機,原型是紅毛子的雅克係列(中國自然不會窮到用木頭造主力戰鬥機,因而飛行性能比雅克係列更好,火力也更強),設定中會是中國裝備數量最大,型號最繁多的二戰戰鬥機,總產量將會超過3萬3千架,跟曆史上的BF109差不多。

設定中這種飛機幾乎是跟驅六一起研發的(隻是屬於不同的兩個公司),也是幾乎是同時列裝的,前者更靈敏一點,狗鬥很強,後者性能更全麵一些,因此戰前和戰爭早期的時候前者更受戰鬥機部隊歡迎,中後期則是後者的改進型號占據主流。

戰七的後期改進型甚至不懼野馬。

戰爭開始前裝備的陸軍戰鬥機還有遠戰八戰鬥機,一種雙引擎多座飛機,原型是鬼子的屠龍,不過飛行性能要稍微好一些,火力則為雙12.7加1門40航炮,總產量隻有2000架左右,在中國的一線軍用飛機中屬於比較少的。

這種飛機在戰爭後期將異化為對敵攻擊機或夜間戰鬥機。

海軍的戰鬥機方麵稍微簡單一點。

艦戰五的原型是鬼子的96艦戰,火力加強為4挺機槍,同樣在38年就開始退出一線了,總產量2000多架。

艦戰六原型是零式,火力會根據具體型號的不同有所加強,此外機體也不會像零式那麽脆弱,因為中國的發動機馬力更大一些,自然不需要做在大梁上打孔減重這麽喪心病狂的事,當然設計原因,也不會造成格魯曼貓係列那樣的鐵坨子,總產量1萬1千架。

與F4F野貓相比,艦戰六仍然是個狗鬥無敵的怪物,但是隻要找到方法,F4F也不是沒有機會反殺。

然後海軍在開戰時還有一種水戰一戰鬥機,原型自然是鬼子的二式水戰,基本就是艦戰六/零戰加上浮筒的版本,可以由水上飛機母艦搭載,不過主要還是部署在南洋那些情況複雜,不便建設機場的島嶼上。

性能嗎……總的來說,新鮮感不錯,實際效果平平。

總產量不到1000架。

轉過頭來說說轟炸機和攻擊機。

先是陸軍。

強五強擊機原型是紅毛子的伊爾2,打滿全場的陸軍主要輕型對地攻擊飛機,產量很大但不會大於伊爾2,大概隻有伊爾2的一半到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1.7萬到2.3萬左右因為中國陸軍麵對的地麵壓力不像紅毛子那麽大。

陸軍隻有這一種單引擎攻擊機,不過各種戰鬥機都有側重對地攻擊的子型號,今後在書中提及的時候再說吧。

海軍戰前的單引擎攻擊/轟炸機有三種,分別是艦轟八、艦攻七和水轟二。

原型分別是鬼子的99艦爆、97艦攻和瑞雲水上飛機。

設定中與原型略微不同的是,艦轟八的標準載彈量是500KG,與美帝的SBD基本相當,比99艦爆大一倍。

三者的產量是4000+、4000+、600-。

然後是雙引擎轟炸機。

這方麵,中國海陸軍可沒有鬼子海陸軍那種矛盾,因而基本通用。

戰前主要是轟六、轟七兩種型號。

前者原型是紅毛子的DB3,38年以後開始逐漸被後者取代,不過戰爭初期還有不少參戰,設定總產量超過3000架。

後者原型是紅毛子的伊爾4,戰爭中後期開始被新型雙引擎轟炸機取代,不過在戰爭初期勞苦功高,設定總產量超過7000架。

兩種型號的轟炸機都有海軍型,具備投放魚雷的能力。

此外海軍還有一種水轟一,基本就是DB3加了浮筒(曆史上也確實有這玩意,不過紅毛子對此沒需求,也沒量產,中國則不同),設定總產量300-,是中國一線量產飛機最少的型號,沒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