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互相謀劃

麵對周瑜的質問,劉備顯得有些尷尬,吞吞吐吐道:“這個,我正要跟大都督商量呢?”

“怎麽個商量法?”周瑜的臉色嚴肅,不苟言笑的問道。

劉備看著周瑜的模樣,轉過頭看了看諸葛亮。

諸葛亮隨即會意,連忙開口道:“公瑾啊,容在下直言相稟。曹操雖然返回了許都,可是在南郡卻留下了精兵猛將。”

“這顆虎牙若是不拔掉,便是我孫劉兩家的心腹大患。”

“於是,我主打算不避刀斧,豁出去幾萬人馬不要了,也要攻下南郡來,以為江東之屏障。”

聽見諸葛亮的話,周瑜哈哈大笑起來:“哈哈哈……孔明先生真會說話,竟然是助我江東奪取南郡,果真如此嗎?”

“嗬,誰人不知得到了南郡,就等於得到了荊州九郡,咱們都是明白人,亂世之中,諸侯割據,最珍貴的就是土地城池和人口。”

“孫劉兩家雖然是聯盟,但是親兄弟也要明算賬。此次赤壁血戰,我東吳出兵最多,陣亡將士最多,惡戰打完,總不能讓我主公兩手空空,而劉皇叔卻想獨自摘取這勝利的果實吧!”

劉備一聽此話,臉色一變,連忙道:“哎呀,公瑾,我是斷斷沒有想到這一層啊!我隻是想把曹仁逐出南郡,免得利劍當頭,成為我們兩家的心腹大患。”

“如果吳侯想取南郡,那我是斷斷不敢相爭的!”

聽見劉備這麽說,周瑜可是一點都不相信,冷笑道:“果真嗎?”

“字字無虛!”劉備斬釘截鐵的說道。

周瑜抱拳道:“還是劉皇叔厚道,在下領情了。”

劉備抱拳還禮。

“我也實情稟告給皇叔吧!”

“我已奉主公令,調集五萬大軍從江北進軍直逼南郡。”

“三十日之內,必下!”

話罷,周瑜的目光掃視了一眼諸葛亮,眼神驕傲而自信。

“那……那我們隻好等候大都督的佳音了。”劉備道。

而諸葛亮卻看著周瑜,提醒道:“曹操雖然赤壁大敗,但仍然雄踞中原四州,兵馬錢糧遠勝於你我兩家。”

“曹操詭計多端,南郡守將曹仁更是一名能征善戰的大將。曹操用他守城,定有所謀。”

“東吳兵馬剛剛經曆了赤壁大戰,馬上又要攻城掠地,在下替閣下感到擔心啊!”

“孔明擔心什麽?”周瑜微微一笑,反問道。

諸葛亮憂心道:“擔心閣下攻不下南郡,反受其累。”

周瑜心裏清楚,諸葛亮此話就是在激將,他不是覺得東吳兵馬攻不下南郡,而是覺得他周瑜攻不下南郡。

“孔明,區區南郡,我取它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周瑜輕聲回應道。

諸葛亮恍然大悟道:“原來公瑾早就把南郡作為囊中之物了。敬佩,敬佩。”

“孔明不必敬佩,三十日之內,我如取不下南郡,那時便任憑你去取。”周瑜沉聲道。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公瑾此話當真嗎?”

周瑜冷笑的看著諸葛亮,冷聲道:“借用剛剛皇叔的一句話,字字無虛。”

“好,就為大都督這句豪言,那我們就按兵不動,拭目以待。”諸葛亮看向劉備,劉備微微點頭。

“三十天後,若大都督取不下南郡,我們就不自量力發兵攻取了。”諸葛亮得到劉備應允後繼續道。

周瑜轉過頭看向劉備,道:“三十日之內,我就在南郡城頭擺下盛宴,邀請劉皇叔喝酒賞月。”

話罷,周瑜轉過頭看向諸葛亮,道:“孔明先生若有閑暇,也不妨一同前來。”

諸葛亮抬手一拜,道:“多謝大都督盛情,在下現在就想著那席酒宴呢,早就不飲而醉了。”

話罷,眾人舉杯,對飲了幾杯酒。

隨後,周瑜以軍務為由,告罪離開了。

周瑜走後,劉備和諸葛亮來到了劉琦的房間內。

“周瑜走了嗎?”病榻上的劉琦有些虛弱的說道。

劉備點了點頭,道:“走了。”

“那…那…就好!”劉琦輕聲道。

“劉某多謝你抱病相助啊!”劉備由衷的說道。

“無妨!”劉琦微微搖了搖頭,繼續道:“他相信你們要攻取南郡嗎?”

“深信不疑!甚至立下誓言,要在三十天之內攻取南郡!”一旁的諸葛亮回答道。

“那就好!”劉琦欣慰的點了點頭。

“這多虧了賢侄你啊!如果不是你抱病行船幾百裏,從江夏趕到這裏,那周瑜萬萬不能上鉤。隻是這樣,累了你的身體啊!”劉備感歎道。

劉琦看著劉備,輕聲道:“荊襄是劉氏祖業,本該由我率軍奪回來,我無能,現在隻有拜托皇叔了。”

劉備點了點頭。

“如能為皇叔攻取荊襄故土付出一把力,別說是舟行百裏,就是千裏萬裏,我也心甘情願。”劉琦沉聲道。

“賢侄這番話,景升(劉表字景升,劉琦之父)在天之靈,也當深感欣慰。”

劉備突然長歎一聲,道“哎,他當初要是能把荊州大業傳給賢侄,那該多好啊!”

“過去的事情隻能讓他過去了,我不怨父親沒有立我為嗣。我隻怨父親,在荊州這麽久,卻對荊州的未來沒有深謀遠慮。”

“要是當初他目光遠大些,堅持將荊州傳給皇叔,堪能丟了大業,又豈能有今日曹操之禍啊!”劉琦抓著劉備的雙手,淚眼朦朧的說道。

————分割線————

次日,周瑜率領五萬大軍過江而來,直奔南郡而去。

周瑜分兵兩路,一路以蔣欽為先鋒,徐盛、丁奉,領五千兵馬向著南郡攻去。

另一路以甘寧為先鋒,率軍攻向夷陵。

正是因為夷陵和南郡成犄角之勢,兩城可以互相增援,所以周瑜才要分兵兩路,雙管齊下。

曹仁也不是等閑之輩,立刻派遣曹洪去鎮守夷陵,防止東吳的偷襲。

雙方排兵布陣,你來我往,大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