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6章 亡羊補牢
吉時到,方唐鏡步入會場。
與場外的冷若冰霜不同,站在主台上的方唐鏡,麵上帶著能令冰河解凍的笑容。
他先是對著台下團團作了一個揖,然後才開口道:
“小子受縣尊大老爺所托,主持這商界懇談會,自思年少德薄,不堪重任,以至於之前神思不屬,多有慢待諸位,這裏先行謝罪。”
姿態放得這麽低?
麵對方師爺的前倨後恭,眾人一時恍惚,差點以為自己看錯了。
不過這才是熟悉的套路,這才是求人出錢辦事該有的樣子嘛。
眾人恍惚了一會之後又都恍然悟了。
就算你是官府代表,也沒有板著臉逼人募捐的理吧?
總不能讓人出了錢還要受氣,這跟明搶有什麽區別,傳將出去,你還混不混了?
也有人想,這方小師爺到底還是太年青,臉究竟太嫩,換了一個不要臉的老師爺,早就借著先前的氣勢,拿著雞毛當令箭先詐唬一番,能敲多少是多少再說。
當然也有人仍暗暗提防的,這方師爺少年成名,又是敢打小侯爺的主,隻怕不會好相與,此時的故作姿態,背後定有什麽惡毒陰招,更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
方唐鏡又道:“我輩讀書人,知錯當改,既然之前失禮,此刻當容小子一一重新拜見諸位前輩。”
雖說這裏與會的都是商人,但方唐鏡在選人的時候選的卻多是讀過書,又或者素喜附庸風雅的“儒商”,因而開場就以讀書人的禮遇對待,半點沒有違和感。
姿態進一步降低,而且是執晚輩之禮?這是要打悲情牌了麽?
曆來這類募捐會,不外乎兩大套路。
一便是大道理型,往往是以朝廷,天下,民生之類為由,引經據典的痛陳厲害,大歎百姓之多艱,災禍之苦痛,撫恤民生之必要。
然後再誇大本地災情,甚至以民亂之類相威脅,或強行,或威逼,定要從與會者手上搶下一坨銀子。
二便是賣慘型,往往是以親情,鄉情,骨肉情等等情份為引,有多慘就說多慘,直說到聞者流淚,見者傷心,孟薑女也要拜服的地步。
仿佛不捐個身家性命出來都對不起誰似的,軟磨硬泡,死纏爛打地從與會者身上剜下一塊肉。
當然也有兩類混合型的,不過總要有所偏重。
第一種往往是極強勢的官員才敢放出的勝負手,玩的就是以力製巧,捐也得捐,不捐也得捐。
這類官員必需背景極硬,手腕極強,比如朝廷的專旨欽差,還有鎮守太監,中官這些人,走的就是這麽個蠻橫路數。
地方上的親民官很少敢這麽做的,除非是掛著六部侍郎,都禦史官銜的地方官才敢這般強勢。
第二種就是常態了,絕大多數的地方官都是這一類,以賣慘為主,間雜著大道理,剛柔互濟才是正理。
之前眾人以為方唐鏡腦子發熱,竟然要玩第一種道道,倒是著實被嚇了一跳,此時回過味來,細細一品,不要說他一介布衣師爺,便是縣太爺當麵,也不敢如此吧!
難怪,難怪!
這少年人倒也不笨,自己醒悟過來,要亡羊補牢了。
隻見方唐鏡先是走到排在最前的一位白須老者麵前,抱拳一禮:“可是靜齋先生當麵?”
那老者是茶商吳靜齋,雖然明白方唐鏡是在補救前失,但俗話說得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對方還是個少年,自己一把年紀,真跟他計較豈不失了禮數。
老先生連忙起身回禮:“正是老朽,小先生有心了。”
方唐鏡笑道:“不敢勞長者賜禮,老先生在三年前梧桐鄉的大旱中捐資五百兩紋銀,義助建起了一座水庫,當地生民至今引為再生父母,小可一直好生佩服,今日得見,何其有幸!”
五百兩當真不是個小數目,吳靜齋老先生的善舉,當年確實是引發了一陣美談的,隻因時過境遷,大家也就漸漸淡忘了,此時方唐鏡提起,眾人才想起了此事。
“縣尊大人準備在縣學孔廟之側,重建名宦祠和鄉賢祠,並將二者合一,擴其規製,以供後世敬仰,定不教後世子孫忘了前人的恩澤,老先生定是要上榜的。請上座。”
方唐鏡一邊說著一邊招呼王捕頭在台上設座,不但是刺繡五福臨門的紫檀木太師椅,還擺上知味齋的精致茶點,與台下乃是天壤之別,尊榮體麵。
吳老生先原先還在謙讓,不願作這鶴立雞群的出頭鳥,卻抵不過方唐鏡榜上題名的**,加上這體麵的尊榮,便半推半就地坐了上去。
輕輕一呡清茶,沁人心脾,早春才發三兩支的嫩芽,雨前龍井。全縣加起來怕也還沒有三斤吧?
隻此一樁,便看出這位方小師爺真是有心了,加之鄉賢祠的種種好處,便是這次再被宰去五百兩也認了。
錢財到了他這個年紀,早已看得淡了,他關心的是身後榮哀之名。
呸!一群鼠目寸光的蠢材!品著上好的清茶,吳老先生已經開始轉變立場。
他現在還是商人身份,一直轉化不了士紳,可若是有了鄉賢的身份,立馬便功成名就,搖身成為士紳階層,有什麽舍不得的。
呸!眾人心裏齊齊暗罵:這也太下作了,赤果果的分化,搞得好象誰看不出這是捧殺似的,小孩家家的心思。
話雖如此,伎倆也是這般的粗暴簡單,可就是讓眾人膈應得不行。
不患貧而患不均。大家都一樣坐冷板凳喝西北風多好,憑什麽就你坐太師椅喝香茶?高高在上!
隻不過眾人這點小心思才起,立即就讓名宦祠與鄉賢祠合並的消息震撼得丁點不剩,並且還是建在孔廟之側,這不成了學子必拜之所?
好狠的算計,要知道,商人科考是無望了的,唯一能求的就隻剩下這點名聲,能進鄉賢祠幾乎就是最高的人生巔峰。
如果說之前還因為鄉鄉皆有鄉賢祠,又是各鄉族老推辦,格調著實有些低俗泛濫,風評也不夠高大上,因而大家都有些不夠重視。
但這縣辦鄉賢祠一出,規格一下就高大上起來,情況完全不同,這可是列入學規,正兒八經流芳千古,光宗耀祖的大事。
實際的好處更是多多,比照名宦祠的話,就是見官不跪,錢糧減免若幹年,徭役減負若幹年,家族子弟保送上縣學,優先錄取童生,同等條件下優先保送國子監……
套用一句現代術語,這實是發家致富,子弟快速出人頭地,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的快車道。
大多數人都在想著,是不是有必要大出血一次,爭一爭這鄉賢祠的名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