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慶曆增幣,聖人安在?

在趙禎最需要支持的時候,或許很多地方,很多人都讓他失望,但是後宮中沒有。

經此一事,曹皇後賢後之名,根深蒂固,也不知道趙禎內心如何感受,但是二人情分表現在外還是不錯的,幾日都留宿在曹皇後宮殿之中。

得到後宮及趙氏宗親的支持後,這場危機也到了最終解決的時候了。

最後討論的結果,就是求和,但是不能夠過於卑微,否則遼人會得寸進尺,要以戰求和。

何為以戰求和,就是雖然我想要求和,但是要表現出拚死一戰的姿態來,又是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縣)為北京,又是增加邊境駐軍,又是開挖邊境河塘(阻礙遼朝騎兵),總而言之,作出一副你要戰,我便戰的姿態來。

說起以大名府為北京,還有一段爭議,爭論的雙方為呂夷簡與範仲淹。範仲淹之前做開封府府尹的時候,曾經建議過修建洛陽以備不時之需,如今遼人威脅,有人找到範仲淹當初的建議,勸說趙禎遷都洛陽。範仲淹也說,即便不遷都洛陽,也應該加固汴京的守衛。

呂夷簡極力反對,認為現在遷都洛陽無異於長遼人之勢,滅自己威風,應該修繕大名,以此為北京,震懾遼朝。不得不說,呂夷簡此言,大有昔日寇準勸說真宗北伐的意味,而範仲淹所言雖然為萬全之法,卻說不定真的會引得遼人南下。眾人也都認為呂夷簡此言為善。

趙禎最終采納了呂夷簡的看法,作出禦駕親征的姿態來,為富弼北上合談作出了充足的準備來。

富弼,也是北宋的名臣,稍微對宋史有所了解,對此人都不陌生,而其聲名之起,便是源於出使契丹。

之前遼朝來使索要領土,滿朝大臣皆知其目的為何,生怕自己接待不善,要麽惹惱了遼人,要麽惹惱趙禎,不敢前去接應。

而呂夷簡與富弼不和(富弼為範仲淹**,呂夷簡與範仲淹不和),便舉薦富弼,而富弼不辱使命,完美完成接待任務,趙禎對此大為驚異,之後與遼人的洽談事宜也順便一起交給富弼了。

而談判的畢竟是領土大事,自七月份出發,一直到九月份,一直也沒有個結果。

不管是宋朝,還是遼朝,都在等待一個突破口,一個契機。

談判桌上解決不了的事情,隻能夠在談判桌下才能夠解決了,而無論宋遼,都明白現在影響談判的關鍵點,就在西北。

所有人都在等待一場大戰,宋朝若是贏了,就可以將遼朝的無理要求給噴回去,若是宋朝輸了,怕是就要被迫簽下不平等條約了。

而這場戰爭,被稱為定川寨之戰,也是宋夏戰爭中的最後一場決定性戰役。

一方是西夏國主元昊,一方是葛懷敏。

葛懷敏是北宋名將葛霸之子,以父蔭入職。葛懷敏最初是作為增援部隊奔赴戰場的,戰前,上司王沿告誡葛懷敏切勿深入,可在附近紮營。葛懷敏不聽,分兵四路,元昊繞後截斷歸路,後軍曹英先敗,葛懷敏退守寨內。

元昊截斷水源,消磨宋軍銳氣,葛懷敏欲突圍,最終被圍,手下兵士盡數戰死。元昊順勢南下,長驅六百裏,所過之處,焚燒民廬殆盡,宋軍唯固守寨堡而已。

宋史中稱葛懷敏“通時事,善侯人情,故多以才薦之。及用為將,而輕率昧於應變,遂至覆軍。”

翻譯一下,就是葛懷敏這個人人情練達,七竅玲瓏,將四方打點地很不錯,好不容易討來了與元昊一戰的機會,隻是真的上了戰場,才發現隻會一些小聰明而已,不堪大用。

史書上對葛懷敏不聽王沿勸寫的很簡單,不過是“懷敏不聽”四字寥寥帶過,結合後文評價,或許可以簡單還原一下,注意,以下為猜想,不代表曆史真相。

葛懷敏出自將門,是為軍二代,打點四方,為自己謀來了出征西夏的這個機會,想來定是花費不小,甚至可以猜測他借了不少的錢。出征之前,趙禎還破例贈送他曹瑋曾經穿過的鎧甲(曹彬之子,鎮守西北有戰功),期許不可謂不高。

限於自身的還債壓力,葛懷敏必然想著與元昊決戰的機會,因為隻有戰爭,或者說的直白一些,隻有戰功,才能夠給葛懷敏帶來收益,倘若僥幸斬了對麵大將,甚至於擒拿元昊,奪得滅國之功,封侯不過是等閑。

所以葛懷敏一心求戰,哪怕是上司以及屬下提出合理建議,也一概不聽,最後至於慘敗,這是將個人利益淩駕於國家利益至上。

當然,無論曆史的真相是怎樣的,都無法扭轉這場戰爭的勝負,定川寨之戰,宋軍敗!折損九千人!

不過好在此戰元昊的戰略目標並沒有達成,兩支部隊,一支大敗葛懷敏,另外一支則是被宋軍攔下,沒有深入關中內地。元昊欲橫掃關中,注定隻能夠是野心而已。

戰爭豪賭,輸了就要認,消息傳來,在遼朝的富弼,一時間壓力無窮,趙禎派人送來書信,可以答應遼朝和親以及增加歲幣兩項要求,但是領土寸土不讓。

富弼看過,通過縱橫捭闔,最終答應了其中一個要求,便是增加歲幣。在他們眼中,和親可比增加歲幣屈辱多了。當初的澶淵之盟,歲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而如今增加至歲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

本次事件,在史書中被稱為“慶曆增幣”。

說是縱橫捭闔,其實背後還是國力的較量,很多人聽著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三次大敗如何如何了不得,似乎元昊下一刻就要打進開封一樣,事實上,終北宋之世,就沒有將西夏放在眼裏,遼朝才是心腹大患。

三次大敗,傷亡人數統共加起來,甚至比不上五代時期的一場小會戰。更不要說,還有不少的勝利。

真正拖垮宋朝的,是維護重文輕武及守內虛外政策而造成的冗費,比如之前提到的增加科舉人數,又比如招各地難民進入軍隊,成為廂軍。

這些手段,固然暫時穩定住了社會,但也在醞釀著一場更加龐大的風暴。

而當社會出現龐大風暴的時候,也在呼喚著能臣出現,匡救天下。

聖人將出,這個聖人,會是誰呢?

【作者題外話】: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新的章節都是在晚上六點發,設的定點,因為數據延遲可能會晚幾分鍾。如果覺得書可以的話,不妨加個收藏,銀票不嫌少,金票不嫌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