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行動開始
吳觀要找的自然就是被截的糧船,以及船的主人。商船在寧陵縣境內被截,按照那婦人的說法,是從淮南運糧來河南販賣。
寧陵在宋州西邊五十裏,所以那條糧船肯定是經過了宋城的,既然經過了宋城,就一定會在水門納稅。
無論是納稅記錄,還是房屋租賃記錄,都必須要在縣衙登記在案,以防止日後出現糾紛,以及用於每年的稅收統計,在宋城縣內,管這些的就是縣主簿。
作為節度掌書記,吳觀自然有權力,也有責任定期去縣衙調看這些記錄,辰時一到就去了縣衙調查此事。
吳觀為了掩人耳目還特地查閱了近一個月的記錄,假裝是正常的查閱行為,還是成功引起了陶文舉的注意。
“五天之內,通過城南水門的運糧商船,其船主在城南有租賃或購買房屋的,一共有六人。”吳觀喝了口茶,潤了潤嗓子後說道。
“隻有六人!範圍很小啊,接下來就是排查這六處房屋了。”李延慶麵露喜色。
宋城雖然住了有三千戶人,但其中一大半都是士兵、官吏的家屬。商人這種賤戶,能夠租住或購買的房屋又很有限,集中在城南的一小塊地區。
吳觀聞言卻是微微苦笑:“其實這一個月記錄在案的運糧船根本就沒多少,大部分運糧船都是屬於開封那些達官貴人的,收稅的小吏都不敢記錄和收稅,所以查起來倒也輕鬆。”
李延慶聽到此事,並不吃驚,封建時代的統治階級,一向如此,會從各個方麵剝削勞動人民。
好在現在人口稀少,就算富者連田阡陌,貧者尚能有立錐之地,土地兼並的問題並不嚴重。
自己的父親李重進不也如此麽,僅宋州一地,就有一萬多畝肥沃土地。好幾支商隊靠掛在李家名下,在全國暢通無阻,一個銅板的稅都不用繳,每年的紅利都有數萬貫。
成為權貴高官,若是想要,輕輕鬆鬆就能撈取大量錢財。
略微思考,李延慶說道:“當務之急,還是要找到當事人,兩日前正有一婦人在陳郎中處,買了治療刀劍傷的方子,先查這六處,看能否有所收獲。”
“那麽,計將安出?”吳觀正色問道。
“老師莫要調笑我了,就一招簡單的聲東擊西之策,還請老師再辛苦一番。”
......
縣衙的庫房中,陶文舉翻看著薄薄的稅收賬簿,臉上略帶慍色,罵道:“一幫蛀蟲。”
賬簿正是之前吳觀調看的那一本,按照賬簿所記載,宋城南邊水門今年八月,就收了區區六十貫錢,對比下五年前的賬簿,那年八月可收了足足五百貫。
“叔父,吳觀正帶著幾個人往縣衙來,要不了多久了。”屋外傳來侄子陶爽的聲音。
陶文舉放回賬簿,剛走到縣衙門口,就碰到了吳觀。
“想不到舍人也在縣衙。”吳觀拱手行禮。
“縣衙,我不能來嗎?”陶文舉問道。
“舍人是陛下的欽差,宋州的一切都是對舍人開放的,縣衙自然是可以來的。”吳觀麵色恭敬。
陶文舉眉毛輕輕一挑:“想來吳書記公務繁忙,那我就先走了。”
“若是舍人有空,下官想請舍人談一談。”
陶文舉愣了下,同意了吳觀的請求,縣令一聽兩位上官要在縣衙談話,連忙把自己辦公的房間給讓出來,親自倒茶。
等到房中隻剩兩人,吳觀搶先開口:“想來舍人已經看過這個月的賬簿了吧。”
“是看過了。”這麽直接,這吳觀究竟想說什麽,陶文舉有點搞不懂了。
“那下官就直說了,想請舍人將宋州商稅之現狀,向陛下明稟。五年之間,光南門一門所收商稅,就從五百餘貫每月,減少到不足一成,實在是令人憤慨。”吳觀一臉正氣。
你在裝什麽呢?這裏麵難道沒你主子李重進一份嗎?陶文舉心中冷笑,回道:“當然,陛下委我以重任,如此漠視國家律法之事,待我回到開封,定當上報陛下。”
好你個吳觀,你不是掌書記嗎,有風聞奏事之權啊,怎麽不自己上奏陛下呢?讓我來當出頭鳥,我可還要在河南待一個多月。
吳觀對於陶文舉的推辭倒也不以為意,吳觀的任務就是拖住陶文舉而已。
“前日,下官提出貸錢與民之事,舍人也是同意了的。今日想就其中細節,與舍人商討一番。”吳觀轉換了話題。
就算你的信昨日送到了開封,回信最快也要今日下午才到吧,上邊同不同意還兩說,你怎麽就來跟我談細節了呢?陶文舉納悶了,這吳觀到底打得什麽算盤?
“那就說來聽聽吧。”陶文舉盯著吳觀的臉,凜冽的目光如劍一般刺向吳觀。
吳觀回以微笑,神色自若地說道:
“下官計劃是調動府衙五十名胥吏,皆是識字懂法之人。而全州共有裏三百餘個,隻需與裏正簽訂文契即可,裏戶就由裏正去交涉。當然,具體還是要和每個戶主......”
李延慶躺在**,鈴兒在旁邊輕輕搖著蒲扇,八月的早晨還有點熱。
聽到張正在門外的通報,李延慶示意鈴兒回避,讓張正進來。
“三郎,陶文舉和吳書記已在縣衙議事。”
李延慶的策略其實很簡單,用吳觀的行動為誘餌,吸引陶文舉的注意,然後拖住他,如此就算李延慶有什麽行動,陶文舉也很難反應過來。
至於竇侃,本來就不太看得起李延慶,他能用的人也相當有限,監視節度使府也隻是順帶而已,注意力肯定是基本放在吳觀身上。
李延慶直起身來,讓張正傳李石、李鬆兩名護衛進來。
“李石,李鬆。”兩人皆是跟隨李重進多年的忠實護衛,但身形並不高大,穿上常服和一般人無異。
李延慶掃視了一眼兩人:“按照我之前說的行事,千萬別有錯漏。”
“是,郎君。”
未多時,七八名仆役推著采購的小車,從節度使府東南角門裏緩緩走出,每天這個時辰,節度使府都要派人出來采購。
李石,李鬆隨著采購的隊伍出了節度使府,直奔城南而去。
此時距離陳郎中所說,煎藥的時間辰時末還有一個小時,時間足夠。若是沒有找到,則下午未時還有一次機會。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