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十倍以上

“啊,是楊奉!”

白波軍誰人不曉得楊奉曾經是白波軍主要頭領,後來跟了李傕去真的當官享福去了。

頓時兩三百人紛紛跪地投降,其餘還想逃命的,也因為剛才跑了這麽多路,體力不濟,自知逃不掉不得不跟著投降了。

楊奉看到還有十餘人圍在一個熟悉的麵容旁邊,沒有跪倒,怒道:“陳溝,你敢跟我作對!還不快點投降,憑你的本事說不定還可以繼續帶兵的。”

原來這“鎮軹嶺”真名叫做陳溝,就是取自他故鄉旁邊的一個溝,希望他能如那溝般源遠流長。他後來覺得這名字毫無霸氣,就取了“鎮軹嶺”這個諢號,混出了名聲。

陳溝卻對楊奉不屑一顧,回道:“憑你的本事,我可是一萬個不服的!你這家夥投了西涼軍也就罷了,可怎麽還來打你兄弟呢!”

楊奉憤怒,“汝真是不識好歹,各營聽令……”

“且慢!”隻見黃於帶了十餘騎趕了過來,打馬向前對楊奉說道:“吾看此人可以活捉,他畢竟是個校尉,可以讓將軍統一安排。”

“也好。”

黃於對陳溝說道:“適才一戰你可有不服?”

陳溝雖然蠻橫不已,但對於武藝強於自己的人還是很佩服的,於是回道:“確實是你更厲害,力量不輸我,刀法、步法全都占優。要殺要剮悉聽尊便。”

黃於卻道:“吾隻問你,你為何從城裏抓了那麽多百姓上陣,你可知道我家主公對敵將很寬鬆,但傷害董家名譽和百姓性命的例外。”

跪著的白波軍們感覺錯愕不已,從來都聽說西涼軍殘暴,經常屠戮百姓,剛剛卻說最重視百姓。

陳溝也是略微驚訝,於是說道:“反正是某下的令,動手吧”。

旁邊一個手下提醒道:“明明不是校尉,是那賊文士心胸狹隘,為了搶占財物和立功勞出此主意。”

“哦?你仔細說來,不得撒謊!”

“諾。”

接下來就把這河北文士痛恨本地人,尤其是蒲阪臨近三輔、港灣,頗有財富。這些財富流入本地人手中,卻沒有這個河北文士的份,所以他出諸多壞主主意……

楊奉說道:“剛剛在城裏抓到此人,他還假意投靠我軍呢。我們進城前,他正指揮人手抄家報複自己看不慣的人呢。來人,把他全城遊街,斬首示眾!”

黃於也說道:“陳溝你可願降,以後這裏和你的故鄉都會在平北將軍的治下。跟著童將軍把你的力量用在該用的地方吧。”

陳溝說道:“遵命,某願出力。不過某的家鄉已經沒有了,那裏遭遇饑荒,全村僅剩百餘人全離開加入了白波軍。”

黃於說道:“你就放心吧,隻要有平北將軍在,一定會讓你的故鄉恢複的。”

……

三天之後,無畏軍第三軍已經在蒲阪完成集結,並且各種物資源源不斷的通過蒲阪津運送過來。

初戰告捷,完全是碾壓。無畏軍這邊死傷不足百人,卻斬獲了六百餘人,俘虜了兩千多。經過初步篩選把作惡多端的幾十人集中斬首示眾,其餘除了近日被強征入伍的,打算劃入以後的軍屯、民屯之中。

蒲阪縣的秋收受到了一些影響,童遠又主持分發了一些錢財,幫助渡過難關。並且告知百姓,如果攜帶家產加入屯田,定有好日子過。如若難以生存下去,也可以投靠他,加入屯戶至少能安排口糧。至於佃戶目前暫不接納,待戰事平息之後再做安排。

這件事徹底引起了百姓的轟動,從來沒有聽說在這亂世除了當兵還給飯吃的,特別是打聽到屯田糧食分配的額度之後,有幾十名擅於畜牧和製甲的,直接攜田產當了軍戶,其餘又有上百人加入了民屯。

看到這一幕,童遠下決心要讓百姓日子過得更好一些,讓更多的地方擺脫戰亂和盤剝。現在畢竟隻是剛剛開始而已。

目前,戰事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怎麽擊敗白波軍後續的反擊呢?不用多說,那就是幹。

童遠、徐榮、張錄、張既等集結眾人,在蒲阪召開第二階段的軍事會議。

眾將也知道拿下蒲阪隻是開始,現在才要迎來真正的大戰。

“我軍東百裏是漪氏縣,東百五十裏乃是河東郡的郡治安邑。據投誠的白波頭目介紹,漪氏縣幾無守軍,但安邑有韓暹的三萬大軍,以及部分暫時支持他們的士族武裝。”

“另外東北近百裏,也是鮮有敵軍的解縣。這個區域目前處於防守態勢。不過正北兩百裏就是皮氏和臨陰,兩地有李樂、胡才的六萬兵馬。如果裹挾百姓,數量恐怕更多。”

眾將不由得倒吸一口氣,即使是較熱的八月底,也感覺到後背發涼。北邊六萬敵兵,東邊還有三萬,這個可不是虛數。憑五千多人對戰九萬,這要怎麽打?

張錄自己也略有緊張,好在他和童遠等人有過初步商議,已有應對之策。

他繼續說道:“依計劃,近日張濟部應當會派人渡河進攻白波軍的河北縣,也就是我們的東南方向,那裏與安邑等地隔著大片山地,敵人兵馬羸弱,估計很快就成為我方有一個後勤供應方向。”

“再加上今日稍晚,會有數千屯田兵抵達,結合之前兩日運送的大量裝備、補給,我方側翼與後勤不用有任何擔心。”

“基於此,我方就是要擊敗白波軍主力,一舉穩定河東局勢。諸位有何策略,大家暢快發言吧。”

童遠、徐榮等人已先有計劃,於是童遠先發言,打算引導一下眾將。

“吾以為我軍不宜同時對戰兩隻敵軍,需要想辦法將其中一支停留在原地,諸位可有什麽想法?”

胡琅兒回答道:“兩支敵軍分別是六萬和三萬,如果我軍投入作戰的隻有現第三衛,不到六千人,那選擇三萬那邊比較好。”

黃於、楊奉兩位校尉都表示認同,不過徐儉、徐晃等幾名參軍、都尉似乎略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