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人才匯聚

襄陵的賈家目前由賈習當家,他年紀七十有餘,自羌胡之亂、黨錮之禍以來就專注在鄉裏教育子侄。

例如賈逵早年喪父,就是由祖父賈習關愛照顧,影響他立下衛青、霍去病的誌向,並教導他學習兵法、行政才能。目前率領賈家與匈奴斷開聯係,對童遠無畏軍采取歡迎態度。

賈逵在此前河東之戰中表現積極,主動率兵降服白波守軍,投入到童遠這邊。童遠將他和賈習一起召集到臨汾縣,參加這次討論。

這回還有絳邑縣的翼城鄉的範家初次到來。衛覬介紹這範家來的是家主長子範先,他通讀典籍又擅於兵事,這些年一直保衛郡內安寧。

童遠看著範先身體健壯,年長於自己,估計是有些武藝上的本事。但是範先卻不想多理睬他,略微打過招呼就在角落,不再多說什麽。

原來,他和王允等人相似,認為大漢混亂,是因為軍隊掌握在邊鄙小人手中,他的誌向是由士族名門掌握精銳兵馬,安定天下,所以視童遠與李樂類似,隻是被迫勉強合作而已。

至於柳家,雖然目前影響力還不能和裴、衛、賈家等想比,但這次柳孚也是積極參與,所部家丁、部曲近千人參加奪回猗氏和安邑。這次也一並召集安排重要職務。

童遠看著身邊的匯聚了河東望族,知道除了因為他軍事力量強大,還有渭陽君開府和自己推行減稅的原因。

這幾日,他了解到河東士族真是不簡單啊,原本就壟斷北方廣大的鐵礦、鹽池、紡織作坊、南北貿易等方麵的他們,完全可以順應稅收減免,進一步擴大這這方麵的投入。

童遠說道:“近日無畏軍重心放在北部和東部,物資還囤積在皮氏、蒲阪等地。張濟那邊某已經派人前去交接,河北縣交給我部管轄,我部這次提供一批糧食和財物作為酬勞,以後達成長期同盟,壯大風陵渡,恢複河東與弘農間的大量貿易。”

衛覬、裴徵、賈逵等人都麵露喜色,這幾年司隸地區實在混亂,導致河東望族們收益受損。

這次如果南邊弘農把宛城、襄陽、荊州連接起來,這邊再把離石、太原、河套、陰山的貨物運送過來,那河東就真的掌握了這片土地的血脈。

河東望族正式加入到童遠的戰車,童遠也會與他們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捆綁,互相影響。

討論下來,河東郡太守仍由原太守王邑擔任。計劃任命衛覬為渭陽君府東曹掾,並兼任河東郡丞。這兩人也就是河東郡的一、二把手。

衛覬不僅精通民政,還非常擅於軍事和邊事,同時擔任這兩個職務還是綽綽有餘的。

賈逵因為表現突出,且擅於兵事,任命他為大縣臨汾縣的縣令。這裏靠近他的家鄉襄陵,而且肯定要準備後續的作戰,選他擔任比較合適。

賈逵的妻兄柳孚,擔任有兩千戶的猗氏縣縣長,專門讓他開發涑水航道,保證鹽運及貨運的暢通。

童遠本要請賈家家主賈習,擔任郡中重要職務,然而賈老表示賈逵足以代表,自己實在年歲已高,還是專注於鄉裏的子弟教育比較合適。

他聽到後突發奇想,說道:“賈老鄉中教育成績斐然,晚輩也想了解學習,不知可否傳於晚輩,或者讓屬下向您學習教育的內容和方法?”

眾人感到一陣奇怪,童遠是邊境豪強子弟出身,竟然對士族家的教育感興趣。

賈習閱曆極為豐富,可也是沒想到貴為西涼軍領袖之一的童遠,竟然會如此看重自己在鄉野裏教育相關子弟的內容。雖然每一家的家學都有一定隱秘,但對於統領的主公大部分當然可以告知。

於是回道:“將軍實在折煞老朽,實在不敢親自教學。但家中一些典籍以及教學方法倒是可以給將軍這邊借鑒,內容有不少是關於識字、品行、邊事以及強身健體、騎馬射箭等方麵的,適合推廣。”

賈家這邊安排好了,裴家卻有些許難辦。

最為興旺的裴家,已經有不少宗族擔任地方官吏,作為留在聞喜家中主事的裴徵和裴緝,肯定要任命重要職務,但最好不是在地方。

一番討論之後,由同時精通玄學與理學的裴徽擔任渭陽君府右曹掾史。

擅於處理本地各類民生事務的裴緝則擔任渭陽君府的金曹史,專門主持境內鐵礦、鹽池的發掘和管理,並與柳孚一同負責境內航運的疏通。

至於衛固和範先表現並不突出,能力估計也非常一般。最後任命衛固為河東郡掾,負責勸課農桑的事務,範先擔任安邑縣尉,負責管理郡縣兵等事務。

這兩人心中略有不喜,互相對視一眼,就又默不作聲。

這樣的任命,與朝廷為了限製地方勢力,而提出的本地出身的人不得治理本地的“三互法”,背道而馳。

其實,“三互法”在禮崩樂壞的情況下,本就行將就木。童遠作為一方軍閥幹脆無視此令,直接任命他們,拉攏效果顯著。

在座的都已經擔任職務,童遠又想起三國演義裏麵,曹操那邊荀彧、程昱等人加入後,又舉薦了一眾人才。於是也讓眾人舉薦人才,尤其是有誌向和才能而未被重用的人。

賈逵率先說道:“某有一好友,姓孫名資,字彥龍,太原中都人也。他三歲時父母遭遇變故去世,是兄嫂撫養他長大,此人才學甚優。”

“後來進入太學,為司徒王允因為同郡原因所賞識,擔任縣令。還沒到任,他的家鄉就遭遇匈奴等兵禍,再加上董君女與童將軍興兵殺王允複仇,他便暫時居於鄉野。”

說到這裏他專門看童遠有什麽反應,這並州士人大多受過王允恩惠,他到底會采取什麽態度呢?

漢朝的風氣對於為至親複仇從來都是放任乃至支持的,王允誅殺董卓,董白等又報仇殺王允,這在當時多數人看來倒是理所應當。不過曾經親近王允的士子,他們敢用嗎?

衛覬、裴徽等人目光聚焦在童遠身上,看看他有沒有這個肚量。童遠幾乎沒有猶豫,便說道:“沒有問題,吾與渭陽君說過,我們用人主要看重才能和誌向,這樣的人才當然歡迎。”

他對仇恨沒有親自體會,所以聽到人才就同意了。搞得別人還認為他是心胸寬闊,或是沒感情不孝順就不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