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回 公孫勝回鄉探母,病關索街遇石秀
且說梁山上,這日公孫勝來找林衝說道:“感蒙寨主和眾位豪傑相待貧道許多時,恩同骨肉;隻是貧道自從跟著晁頭領到山,一向不曾還鄉看視老母;亦恐我真人本師懸望。欲待回鄉省視一遭。暫別眾頭領三五個月,再回來相見,以滿貧道之願,免致老母念懸望。“
林衝道:“也是我疏忽了,令堂在北方無人侍奉。不如今番道長回去,取了令堂到梁山。如此可免令堂相思之苦。“
公孫勝道:“多謝寨主仁義,貧道見了家母,當轉寨主美意。隻是家母平生隻愛清幽,吃不得驚,不見得願意奔波來此。”
林衝知是公孫勝母親不願來強盜窩,就道:“老人家若執意不來,也是無奈。隻是道長萬勿忘了此間兄弟,早早回來相聚。”
公孫勝忙道:“寨主和眾兄弟恩情,貧道又怎敢忘。安頓了家事必回梁山。另外此番回去路上,有一處飲馬川山寨,二個頭領叫做鄧飛孟康,與貧道有舊,貧道當勸說他們來梁山入夥。”
林衝道:“如此甚好!隻望道長早回。”
公孫勝道:“貧道自上山後,寸功未立。卻生受寨主厚愛,置於高位,心中慚愧啊!”
林衝道:“公孫先生胸中丘壑,又豈是功勞所量?平日裏我與道長多有交流,日後梁山兩件大事,非道長不能成功,請道長萬萬勿忘!”
林衝所言與公孫勝有關的兩件大事,一則是要打通林靈素的關節,林靈素字通叟,溫州人,是個道士,善法術,得幸徽宗,賜號通真達靈先生,加號元妙先生、金門羽客。林衝是要通過林靈素,今後影響宋徽宗。公孫勝也是道士,與林靈素相識,是這事的關鍵環節。
二則林衝認為,佛教教人認命,寄望來生;儒教教人服從,僵化反智;道教教人避世,清靜無為。這三樣皆非華夏良教,尤其是前兩樣。林衝的長遠目標是改良道教,使其成為華夏強盛的助力。這事也需要公孫勝出力。
這兩件事,林衝和公孫勝已經多次討論,基本取得了公孫勝的共識。林衝怕公孫勝被母親攔住不回梁山,就以這兩事來督促公孫勝。
公孫勝忙回道:“寨主兩件大事,公孫勝必不敢忘!”
林衝又道:“再說山寨中火藥火器研製,也離不開道長主持啊!”
公孫勝笑道:“說起這火藥火器,寨主胸中所藏,勝過貧道萬倍!貧道可不敢居功。”
林衝道:“無論如何,請公孫道長早歸,山寨大業需要道長!”
公孫勝甚感林衝誠意,點頭應允。
魯智深晁蓋要派兄弟跟幫,公孫勝謝絕了,別了眾頭領,自往薊州來。
公孫勝不多日進了薊州地界,這日來到一個去處,四圍都是高山,中間一條驛路,此處便是飲馬川。隻聽得忽地一聲鑼響,戰鼓亂鳴,走出一二百小嘍羅,攔住去路。當先擁著兩籌好漢,各挺一條樸刀,大喝道:“行人須住腳!你那個是甚麽鳥人?那裏去的?會事的快把買路錢來,饒你性命!“
公孫勝笑道:“對麵兩位,仔細看看是誰?”
那兩個好漢走近前來看了,便叫道:“兀的不是公孫道長?“
話說公孫勝的師傅是二仙山紫虛觀羅真人,在北地甚有名氣。公孫勝是羅真人高徒,很多江湖人士都認得。
這兩個飲馬川好漢,一個是鄧飛,蓋天軍襄陽府人氏,善使一條鐵鏈,因雙睛紅赤,人稱火眼狻猊。另一個是孟康,真定州人氏,善造大小船隻,因身材修長、皮膚白淨,人稱玉幡竿。他原為押運花石綱監造大船,因受到提調官的催逼責罰,一怒之下殺死提調官,棄家流落江湖,後在飲馬川落草。
鄧飛與孟康見是公孫勝,趕忙上前剪拂。
公孫勝問道:“兩位賢弟一向可好?”
鄧飛道:“不瞞兄長說,也有一年多了。隻半載前,在這遇著一個哥哥,姓裴,名宣,祖貫是京兆府人氏。原是本府六案孔目山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本處人都稱他鐵麵孔目。亦會拈使棒,舞劍輪刀,智勇足備。為因朝廷除將一員貪濫知府到來,把他尋事,刺配沙門島,從我這裏經過,被我們殺了防送公人,救了他在此安身,聚集得一二百人。這裴宣使得好雙劍,讓他年長,現在山寨中為主,煩請道長同往小寨相會片時。”
公孫勝欣然上山,裴宣已有人報知,連忙出寨降階而接。公孫勝看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麵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當下裴宣邀請公孫勝到聚義廳上,俱各講禮罷,相請公孫勝正麵坐了,賓主相待,坐定筵宴。
公孫勝在筵上說起梁山林衝如何招賢納士,結識天下四方豪傑,一團和氣仗義疏財,見識不凡胸有大誌;許多好處眾好漢如何同心協力;八百裏梁山泊如何廣闊;中間宛子城如何雄壯;四下裏如何都是茫茫煙火;如何已有四五千軍馬,不愁官兵來捉,......隻管把言語說他幾個。
裴宣回道:“小弟也有這個山寨,也有三百來匹馬,財賦也有十餘輛車子,糧食草料不算,也有三五百孩兒們,去梁山大寨入夥也有微力可效,未知尊意若何?“
公孫勝大喜道:“林教頭待人接物,仗義疏財,並無異心。倘若幾位兄弟不棄微賤時,貧道即寫封薦書給林寨主並魯智深晁蓋頭領,眾兄弟可便收拾下行李,扮做官軍,星夜前往。貧道回鄉探看了老母,至多二三個月便回梁山相聚。“
眾人大喜稱是。
次日,幾位好漢苦留不住,公孫勝下山。裴宣等相送到山下作別,自回寨裏收拾行裝,整理動身,不在話下。
且說公孫勝離了飲馬川山寨,在路曉行夜住,進了薊州城,街上正好看到一個押獄劊子手,生得好表人物,露出藍靛般一身花繡,兩眉入鬢,鳳眼朝天,淡黃麵皮,細細有幾根髭髯。那人祖貫是河南人氏,姓楊名雄;因跟一個叔伯哥哥來薊州做知府,一向流落在此;續後一個新任知府認得他,因此就參他做兩院押獄兼充市曹行刑劊子。因為他一身好武藝,麵貌微黃,以此人都稱他做病關索楊雄。
當時楊雄去市心裏決刑了回來,得了不少賞物,卻被軍漢破落戶當街勒索,正鬧中間,隻見一條大漢挑著一擔柴來,看見眾人逼住楊雄動揮不得。那大漢看了,路見不平,便幫著楊雄打跑了那幾個。
原來這漢子叫石秀,是金陵建康府人氏,自小學得些棒在身,一生執意,路見不平,便要去相助,人都呼作拚命三郎。因隨叔父來外鄉販賣羊馬,不想叔父半途亡故,消折了本錢,還鄉不得,流落在此薊州。
公孫勝便出麵邀二人飲酒,二人推辭不得,隻得一起上酒樓。
楊雄石秀聞知公孫勝乃羅真人弟子,免不得又要施禮久仰一番。
酒過三巡,公孫勝便道:“這般時節不得真!一者朝廷不明,二乃奸臣閉塞。不如去投奔了梁山泊林衝入夥,如今論秤分金錢,換套穿衣服,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個官人。“
石秀歎口氣道:“小人便要去也無門路可進!“
公孫勝笑道:“貧道也在梁山上坐得一把交椅,壯士若肯去時,隻提貧道名字,山寨必然收留。”
石秀有些動心,楊雄在官衙做牢節級,自然不願棄了,就拉住石秀,謝了公孫勝,不肯答應去梁山。公孫勝隻是見石秀英雄義氣,有些喜歡,見楊雄不依,也就罷了。
酒足飯飽,公孫勝便自去薊州城外探望老母,拜見師尊不提。
單說楊雄就與石秀結義坐了兄弟,楊雄為兄石秀為弟,又叫石秀住到自己家中。
石秀跟著楊雄回家,拜見了嫂嫂,那楊雄娘子姓潘,是七月七日生的,因此,小字喚做巧雲。先嫁了一個吏員,-是薊州人,喚做王押司,兩年前身故了,方晚嫁得楊雄。
石秀便在楊雄家後門,開了個小屠宰作坊。不覺光陰迅速,又早過了一個多月,時值秋殘冬到。
這一日,楊雄叫石秀停了生意,說是娘子巧雲的前夫前夫王押司二周年忌日,請得報恩寺和尚來做功果,還是徹夜的法事。領頭的和尚叫裴如海,僧名海闍黎,唱的一口好梵音,生的一副好皮囊,與巧雲本是舊識。
畢竟巧雲與裴如海這場徹夜法事是如何做的,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