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樂觀心態

“你也別緊張,你即使有萬貫家財,那也是你的,本王又不會索取。”

看到緊張兮兮的鹽商董承業,朱由榘也是擺了擺手。

朱由榘雖這麽說,可是董承業的心裏卻有些打鼓。

誰知道這位王爺怎麽想的?

就算是強行的索取錢財,自己敢不給?

“坐吧。”

朱由榘給了他一番下馬威後,這才示意董承業坐下說話。

“草民惶恐,不敢......”

董承業走南闖北,見到過的各地官吏多了去了,也算是見多識廣。

可是麵對三言兩語就讓自己進退失據的朱由榘,他現在不敢有絲毫的輕視之心。

“殿下讓你坐就坐。”

董承業不知道朱由榘的性子,可是貼身太監曹洪文卻一清二楚。

現在自家的這位爺的性子可與往日大不相同了,不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的禮儀形式。

但是他說什麽就是什麽,誰要是敢違逆了他的意,那就等著吃苦頭吧。

“草民謝過殿下恩典。”

鹽商董承業那也是心思靈巧的人物。

得到曹洪文的一番提點後,當即不敢再推辭,當即謝過朱由榘後,坐了下來。

隻是為了表示對朱由榘的尊敬,可不敢真的大馬金刀的坐實,隻敢半個屁股挨著椅子而已。

看到恭敬坐在那裏隨時準備聆聽訓示的鹽商董承業,朱由榘也是微微的點頭。

能夠成為揚州府有名氣的鹽商,還是有幾把刷子的,至少不是愚蠢的人。

鹽畢竟生活在必不可少的物資,要是長期不吃鹽的話,身體可是吃不消。

大明朝的鹽廠主要集中在兩淮,兩浙地區,所以這一地區的鹽商最多。

能夠成為家財萬貫的鹽商,背後也是有著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彼此的盤根錯節。

要是能夠將這一股勢力納入自己的麾下,那麽自己這位一窮二白的郡王,也就能夠有能力施展自己的抱負了。

“現在你在何處售鹽?”

朱由榘聽過貼身太監曹洪文簡略的說了一些鹽商董承業的事情,可是不詳細。

所以他還要親自的考察詢問一番,看此人的背景關係如何,能否為自己所用。

“回稟殿下,草民現在汝寧府售鹽。”

董承業不敢隱瞞,恭敬地回答。

大明朝的買鹽和售鹽那都是壟斷的。

鹽商花費巨大的價錢從朝廷的手裏取得了鹽引這個憑證後。

他們隻能到指定的鹽場去買鹽,然後運輸到指定的地區售賣,而且有多少鹽引,隻能售賣多少鹽。

大明朝按照地區將鹽分為十個綱,每一個綱二十萬鹽引,每一個鹽引三百斤鹽。

誰要是膽敢違反這一規定的話,勢必會遭遇重懲的。

售賣有地區和數量的限製,但是卻沒有價格的限製。

誰要是獲得了一個地區的售賣權,就是獲得了搖錢樹,就算是賣很高的價錢,那也沒有人管。

畢竟這個地區隻能這個鹽商售賣,除此之外,就是私鹽,無論賣的人,還是買的人,那是會被嚴厲打擊的。

抓住輕則下獄,重則掉腦袋。

縱使是鹽價高昂,百姓也隻敢去有鹽引的鹽商這種正規渠道購買......

所以長此以往,鹽商就對某一個地區的鹽實行了壟斷。

畢竟為了取得鹽引需要向朝廷繳納許多的銀子,鹽稅也成為了朝廷重要的錢財來源。

萬曆年間的時候,鹽稅就占據了朝廷財政收入的一半,足見其暴利。

董承業家族長期把持著汝寧府的鹽的售賣壟斷權,自然也是富可敵國的存在。

“那你不在汝寧府販鹽,卻來拜會本王,是所為何事?”

朱由榘目光投向了鹽商董承業,直接開門見山的詢問起來。

“汝寧府近半地區已經被闖賊所據,草民心懷朝廷,自然不願意將鹽賣給闖賊,所以懇請穎王殿下以後幫著說說,能否重新的給草民換一下鹽引......”

董承業自然也是擺出了一幅忠於朝廷,不願意從賊的姿態。

表達的意思卻是想要換一換售鹽的地區。

畢竟現在北方大部分地區現在幾乎都是被李自成的大順軍所占據了。

李自成打出的口號又是“迎闖王,不納糧。”

這一口號是為了贏取最為廣大的窮苦百姓的支持而喊出來的。

可是那麽多大順軍不納糧,吃什麽?

那自然是要有錢的富戶官紳捐錢捐糧了,名義上叫追贓助餉。

誰要是敢不捐錢捐糧的話,那就等著挨刀子吧。

作為鹽商,那也算是有錢的官紳富戶了,自然要成為捐錢納糧的對象。

所以別人可以投靠大順軍,作為有不少家財的鹽商董承業等人,卻對大順軍相當的反感。

畢竟這也都是人之常情。

大順軍搞出的追贓助餉,就是要將他們的萬貫家財無償的捐出去。

他豈能願意?

可是汝寧府等人已經被大順軍占領不少了,他不僅僅收入減少,還要麵臨捐錢捐糧。

麵對這樣的情況,自然要另謀出路了。

“那你想換到什麽地方去?”

朱由榘也了解到了董承業的小心思,開口問道。

“殿下,要是草民的鹽引能夠換到南邊的嶽州府,九江府就好了。”

董承業在說這話的時候,也是在偷偷觀察著朱由榘的麵部表情。

“這兩個府倒是不錯,水路便利,人丁興旺。”

朱由榘點了點頭,表示他知曉這兩個地方。

這下反而是讓鹽商董承業心裏不淡定了。

據他所知,朱由榘不學無術,對大明朝各府縣沒有絲毫的概念,估計在什麽位置都搞不清楚。

他說的這兩個府就在長江邊上,那可是富庶的地區。

現在北麵的生意不好做,換到南邊的富庶地區,他依然可以每年賺得盆滿缽滿。

現在郡王知道這個地區的情況,識破了他的小算盤的話,那就不好辦了。

鹽商董承業和大明朝的那些官宦現在的心思都差不多,還是對形勢比較樂觀的。

他們覺得,李自成的闖賊雖然在北邊折騰的厲害,可是大明朝也並不弱。

京師丟了,還有南邊的留都和百萬大軍。

最差的結果就是與宋朝一樣,與李自成的大順軍劃江而治,偏居江南而已。

他們壓根就想不到,他們的對手壓根就不是李自成的大順軍。

而是已經入關的滿清鐵騎。

等滿清的軍隊收拾完了李自成,再回過頭來收拾南明的時候,他們這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要亡國了......

董承業要把鹽引換到南邊的九江府或者嶽州府,也是存了這個樂觀的心思。

大明朝還有百萬大軍,李自成的大順軍怎麽著也打不過長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