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遣唐使
翰林院位於弘文館東麵,除了一間辦公的行政殿,另有五座大書庫。
院內編製是一名從三品掌院學士、兩名正五品副掌院,六名正六品翰林學士,以及十幾名正七品的翰林編撰。
因翰林院屬於空閑衙署,一年到頭沒什麽活,副掌院長期空置,翰林學士也都是兼職,都有其他正經差使。
就比如剛剛被彈劾的吏部侍郎裴行儉,也掛著個翰林學士的職位。
翰林院真正的主力軍是翰林編撰,他們每天都到翰林院上班,負責將書庫中的經史典籍整理分類,也負責修改錯誤的注解和文典。
武承嗣來到翰林院時,隻見門外把守著一隊千牛衛,正中間一名年輕軍官瞧見他後,快步上前,拱手道:“千牛衛郎將李多祚,見過武公爺。”
武承嗣心道:“又碰到個名人!”心中已波瀾不驚,一擺手道:“不必多禮,李將軍,皇後娘娘讓本公調查此案,不知凶案現場在哪裏?”
“就在翰林院政事堂內,公爺請隨小將來。”
跟在李多祚身後,進入政事堂,舉目看去,這間大堂十分寬闊,左右各擺著五張桌案,排成兩列。每隻桌案上,皆堆滿書籍。
左邊一張桌案上,趴著名身穿綠色官服的官員屍體,年齡約莫四十多歲,桌案另一頭地麵上,躺著名三十多歲的官員屍體。
兩人死前表情都十分驚恐,尤其是那名三十多歲的官員,麵容扭曲驚懼,眼球突出,簡直就像見到鬼一樣。
然而帶上手套檢查了一下,兩人身上卻找不到任何傷口。
李多祚在一旁解釋道:“公爺,這兩人都是中毒而亡。”
就在這時,身後傳來腳步聲,卻是太平公主和武攸暨跟了過來,太平公主走到屍體旁,也不害怕死者的表情,低頭察看起來。
武攸暨則向李多祚問話。
自從經曆夜雨秋的案件後,太平公主對破案多了些興趣,仔細觀察了一圈後,一拍手道:“我猜,這兩人一定是中毒而死的!”
武攸暨失笑道:“表妹,李將軍不是才說這兩人是中毒身亡嗎?還用你猜?”
太平公主大怒:“本公主又沒聽你們說話!”
武攸暨淡淡一笑,一臉不信。
身為推理迷,武承嗣很能夠明白太平公主此刻的心情,故意皺著眉頭問:“表妹,若不是聽李將軍說的,你是如何瞧出來他們是中毒死的呢?”
太平公主指著桌案,急不可耐道:“二表兄你看,這裏有一壺酒,還有酒杯,說明兩人之前在對案飲酒,對不對?”
“不錯!”武承嗣頷首道,桌上有兩隻高腳青銅酒杯,與目下流行的圓形酒杯不同。
“他們身上沒有傷口,又剛好在喝酒,再看兩人臉上表情,一定是喝了毒酒死的!”太平公主一手插著手臂,一手指著酒杯。
“嗯,表妹分析的合情合理。”武承嗣出言鼓勵。
太平公主嫣然一笑,頗為得意。
武承嗣轉頭向李多祚問起兩人身份,卻發現他有些出神,連問兩次,才回過神回答:“回稟公爺,這兩人一人是翰林編撰陸誌寧,另一人是工部主事高嵐。”
“是誰發現凶案現場的?”武承嗣又問。
“翰林院另一名編撰,薛稷!”
“他人呢?為何不在此處等我們審問?”太平公主皺眉道。
“小將命人將他們關在西麵廂房了。”李多祚急忙解釋:“案發時,除了他外,翰林院內還有四名文吏和兩名遣唐使,我將他們都關起來了,公主殿下想問的話,小將立刻就去叫他們過來。”
“且慢,你剛才說遣唐使?”武承嗣吃了一驚。
“是的,案發之時,倭國遣唐使守大石、新羅遣唐使崔保昇都在翰林院,抄錄雜文副本。”
太平公主莞爾笑道:“二表兄,你有所不知,這些蠻夷心慕我大唐文化,想要抄錄弘文館內的重要典籍,父皇不許,隻準他們抄錄翰林院的雜文。”
武承嗣沉默不語,所謂的雜文,便是除詩書禮樂畫之外的其他書籍,有建築類、冶煉類、農業、服裝、飲食等。
這些書籍不被時人所重視,然而,裏麵卻都是唐朝文化中最實用的一麵,包含許多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
隻能說古人在技術保密方麵,實在缺乏遠見。新羅遲早滅亡,倒還無所謂,可倭國卻不一樣,他們幾乎所有文化技術都學自唐朝,將來卻利用這些來對付中國。
就比如日本刀就是學自唐橫刀,在明朝時,因為唐朝不少技術失傳,導致日本冶煉技術超過中國,倭寇興風作浪,沿海百姓深受其害。
想到此處,武承嗣擺手道:“走,瞧瞧他們去!”
……
翰林院一間廂房中,薛稷悠然坐在一張案上,正在臨摹王羲之的《長風貼》,在他身後,除了圍站著翰林院的八名文吏外,還有新羅遣唐使崔寶昇。
這位遣唐使身穿綠稠文衫,身高肩長,留著一撇小胡子,一邊觀看,一邊不住叫好。
幾人不遠處,倭國遣唐使守大石跪坐在一隻小案幾旁邊,抄寫著一本飲食類書籍,雙目放光道:“喲西喲西,想不到魚類還能切成生魚片來食用,厲害!真是厲害!不愧是大唐國呢!”
在他不遠處,薛稷聞言微笑道:“你等是海島之國,難道不知這種吃法嗎?”
守大石一躬身道:“是的,我國還沒有學到這種高級吃法!”
崔寶昇嗤笑道:“你們這些野蠻人茹毛飲血不就行了,這種吃法可不適合你們,太過有辱斯文。”
若是隻有兩人,守大石早就八嘎一聲,撲了上去。但在這裏,他卻不敢造次,眸中冷光一閃而過,繼續埋頭抄寫。
就在這時,門外一陣腳步聲響起,武承嗣等人推門而入。
薛稷急忙起身,守大石反應比他更快,幾乎是瞬間站直,他本就奇矮無比,身子一躬,顯得更加矮小。
李多祚冷然道:“這位是皇後娘娘派來查案的周國公,你等將案**形詳細說來,不得有所隱瞞!”
薛稷上前一步,朗聲道:“公爺,下官薛稷,是翰林院編撰,是下官最先發現陸編撰和高主事的屍體。”
說著,將當時情況詳細說明了一遍。
翰林院本有六名學士,十五名編撰,八名文吏。
其中六名學士都在其他部門當值,十五名編撰中,一人老父身死,在家丁憂,兩人被東宮借去。
另有十人被武媚調走,隻留陸誌寧、薛稷和八名文吏,好方便武承嗣重新組建翰林院。”
陸誌寧負責管理政事堂,薛稷則管理五座書庫。兩人都是辰時四刻(8點)上衙,巳時初(9點),守大石和崔寶昇進入書庫抄寫副本,薛稷在旁監督。
巳時三刻(9點45),薛稷聽文吏報告,說高嵐來訪,他素知高嵐與陸誌寧交好,也沒放在心上。
等到了巳時末,他準備過去和高嵐打個招呼,從耳門進入大堂時,便發現兩人屍體,立刻通知了千牛衛。
換句話說,兩人死亡時間可以確定為巳時三刻(9點45)到巳時末(11點)之間。
“這段時間內,有人進入過翰林院嗎?”武承嗣問。
一名文吏道:“小吏看到黑齒常之將軍來過!”
“是什麽時候?”李多祚急問。
“巳時五刻左右(10點15)。”文吏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