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廣開財路

“兵部在皇上提出來的強軍興軍的大框架下已經製定出了詳細可行的新軍整編方案,並開始逐步整練全國兵務。”孫承宗緊接著開始介紹全國編練新軍的情況。

“隻不過,大明軍務廢弛已久,想要完成全國的強軍大計尚需時日。”

“但民間對朝廷推行的職業化募兵政策反響相當熱烈。”孫承宗頓了頓,繼續說道:“以最先試點的河南與山西為例,孫傳庭與盧象升在編練新軍的事務上都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

“意料之中的事情,河南與山西有孫傳庭和盧象升坐鎮,這編練新軍之事朕一點也不擔心。”朱由檢笑了笑:“這二位可都是練兵的行家裏手,定不會讓朝廷失望的。”

“特別是孫傳庭主政的河南,這清軍屯與練新軍他是一手抓,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實屬不易啊!”

“朕知道,河南的清軍屯事務之所以會推行的這麽順利離不開內閣和戶部的大力支持。”朱由檢目光轉向戶部尚書畢自嚴,開口道:“聽說戶部將溫體仁派去了河南幫助開展河南的清軍屯事務?”

“是!”畢自嚴聽到朱由檢提及溫體仁,當即回稟道:“之前在追收逋賦的事務中,溫侍郎勤於任事、表現得力,取得的成績大家是有目共睹的。”

畢自嚴對溫體仁倒是讚譽有加:“所以,皇上將河南列為全國清軍屯的試點之地後,臣第一個就想到了溫侍郎。”

“臣想著由溫侍郎代表戶部親往河南,定可以幫助孫傳庭盡快打開局麵。”

“嗯,看來啊,這人還是得用對地方。”朱由檢微微一笑,並沒有在溫體仁的問題上再過多言。

“這飯得一口一口的吃,事得一件一件的辦。”朱由檢隨即對編練新軍的事情做了個總結:“大明的兵務早就爛的不堪入目了;能在這麽短的時間內取得這般成效已是不易。”

“軍隊的問題還要從根源處好好解決。”

“大明的軍隊隻能是朝廷的軍隊,是保家衛國守土為民的軍隊!”朱由檢語氣突轉嚴肅,沉聲道:“我大明的新軍絕對不允許成為武將門閥的私兵。”

“朝廷需要的是如臂使指、忠君為國的軍隊;否則,軍隊戰力再強而不聽朝廷調派豈不成了國家大患!”

“那些以家丁形式存在的私兵一定要重新打亂整編,這些被豢養的私兵戰力還是有的,如果直接遣散也是非常可惜的,要好好加以利用。”

“請皇上寬心。”兵部尚書閻鳴泰稟道:“兵部現在製定推行的新軍兵政對於所有大明將士都是一份福祉。”

“從此以後,我大明將士不僅能夠準時拿到優厚的餉銀,各種待遇更是以往想都不敢想的。”

“最重要的是,將士們將得到前所未有的榮譽和尊重,在這些舉措之下將士們對新軍兵政的推行早就已經望眼欲穿了。”閻鳴泰對新軍兵政的推行還是很有信心的:“至於那些武將世家,也不是問題,軍隊職業化乃是大勢所趨,誰也無法阻止!且一經推行,這些人也是主要的受益群體,隻要勤於任事,朝廷定不會虧待。”

“待完成全國的清軍屯事務以後,國庫再充盈些,兵部便準備在全國範圍內全麵整練新軍,以期盡快完成朝廷的興軍、強軍之路!”

“說到底,終歸還是離不開一個“錢”字啊........”朱由檢有感而發:“是啊,隻要朝廷手裏有錢什麽事就都好辦了。”

“難怪人們常說“有錢好辦事”!一個國家想要複興想要推行新政還是離不開一個“錢”字。”

“不過,我大明雖積弊已久,但我們天朝上國的底蘊尚在。”朱由檢對如何解決大明的財政問題倒是信心滿滿。

身為一個穿越者,身為一個穿越成大明天子的穿越者,還怕搞不到錢嗎?

“熊文燦和鄭芝龍在福建的試點搞得非常不錯。”朱由檢提起福建開海的事情,不由喜上眉梢:“朕聽聞紅夷國(荷蘭)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建立了具有國家職能的東印度公司。”

“大家對這個東印度公司可能不太了解。”

朱由檢隨即解釋道:“換成我大明的說法所謂的東印度公司其實就是一個擁有一係列特權的國家級大型商行,專門開展遠洋貿易,該公司也因此為紅夷國創造了海量的財富。”

“兩個月前,朕已經從宮裏挑選了得力人手去福建籌建福建海貿局了。他們紅夷國有東印度公司,咱大明有咱們自個的海貿局。”

“前有成祖鄭和下西洋,今有我朝海貿商隊通四海!”

“遠洋貿易利潤驚人,總不能眼睜睜看著讓泰西那幫外藩洋人把市場都給瓜分了。”朱由檢笑道:“福建海貿局就是我大明版的東印度公司。”

“ 朝廷鼓勵百姓積極投身遠洋貿易的同時,我們也要有官方的遠洋貿易商行,這樣才能盡可能多的搶占遠洋市場。”

“月港、廈門、福州三大港口被熊文燦捯飭的不錯,近幾個月市舶司所收稅錢每月都在以數倍之數增長,形勢喜人啊!”

“本來,朕給熊文燦定的是一年為朝廷創收至少五百萬兩的關稅。”

“但是,人家前幾天卻給朕上了折子,說是依照現在這個勢頭,福建關稅收入閉著眼也能創收一千萬兩銀子。”

“可以預見,等福建海貿局鋪開路子,依靠開海國策,朝廷又多了一條潛力無限的生財之道。”

掌管大明“錢袋子”的畢自嚴聞言,也是滿麵笑容:“全仗皇上天恩!這開海貿易不僅可以為朝廷帶來不菲收入還給了我大明子民一條致富之路.........”

朝廷幹什麽事都得用錢,一提到用錢就得找戶部。

所以,畢自嚴這個戶部尚書對朝廷推行的賺錢之策那是最支持的。

隻要是能為朝廷賺錢的提議,他畢自嚴第一個站出來雙手讚成!

朱由檢看著喜不自禁的畢自嚴,不由打趣道:“一提到財路,畢愛卿這嘴都合不攏了。”

“別著急,這才哪到哪呢........這生財的路子多少呢,咱們慢慢來!”朱由檢笑了笑:“等此次戰事過後,朕還要在這京師之地好好捯飭一番。”

“宮裏一下子少了那麽多內侍,正好空出了大片的地方。”

“文思院有現成的工匠,之前朕還讓人用煤山的槐樹做了一批高檔精致的家具,也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把外城空出的地方改成高檔住宅商業區,京城之中的有錢人可是非常多的!這又將是一個不錯的創收路子。”

之前宮中有近十萬人,單單是這些人的吃穿用度也是一項不小的開支。

而且,人多也就意味著是非多,也更加容易造成複雜環境。

更何況宮裏也實在是用不著養那麽多閑人。

於是,朱由檢便借著天啟皇帝的奶媽客氏的供詞將王體乾、李永貞、塗文輔這些客魏時期的大太監連同八萬餘名太監全部打發修陵去了。(注:客氏在刑訊中招供:她曾經將八名孕婦偷偷帶入宮中,準備給天啟皇帝準備幾個假兒子試圖謀立新皇之事.......)

皇帝仁慈,隻是將主犯客氏處死,而被定為知情不報的從犯王體乾、李永貞、塗文輔等人以及其手下黨羽太監則因此事牽連而被罰流放修陵。

不管此事真假,這種事可是抄家滅族的大罪!

被牽連進這種事情隻是被罰去修陵已經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所以,在王承恩、曹化淳等一眾新朝新寵的強力打壓下,紫禁城的內侍人數一下子從十萬之數縮減到了不足兩萬。

事實上,保持一萬多規模的內侍對於紫禁城而言已是綽綽有餘。(清朝時期內侍僅有兩三千人的規模不也照樣夠用........)

其實,明眼人也都明白,這隻是皇帝故意借客氏之名來達到削減內侍人數以及肅清內宮環境的目的。

畢竟,王體乾、李永貞等人權勢再大也不可能在內宮擁有八萬多黨羽吧..........

至於落了勢的王體乾、李永貞、塗文輔等風光一時的大太監最終也沒能活命。

在皇帝的默許下,這幾人全都死在了前往修陵的路上。

內宮的太監縮減以後,外城便空出了很多空房。

朱由檢的想法是:將這些空房拆掉重建,文思院的工匠正好派上用場,建成高檔的四合院和洋房,營造大明最牛商業圈,搞個京師房地產,那可是相當賺錢的行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