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深夜造訪

然而伸手去扶李世民的陳豐這一次算是失策了,他忘記了一個醉酒的人最忌諱的便是旁人說他喝醉了。

便是李世民這般人物,亦不能免俗。

拉著陳豐便鬧騰了起來,非要嚐嚐陳豐口中所說的比禦酒更好的酒。

陳豐雖說會比劃兩下子,但是體力哪裏比得上馳騁疆場的李世民,而李世民一個人在這邊喝酒的時候又屏退了旁人,此時陳豐想要叫人幫忙都是無能為力。況且就算是李世民沒有屏退旁人,他如今這般模樣亦不能讓旁人得知,誰知府上有沒有誰家的細作,若是再次關頭在皇上麵前參了李世民一本,那他們之前的努力可就付之東流了。

“某這就帶殿下前去,殿下稍等片刻,某下去稍作安排。”無奈,陳豐隻能輕聲安撫,果然這話出口,本來鬧騰的李世民瞬間就安靜下來了,眼巴巴的看著陳豐,一臉可憐相。

本隻是安撫之言,看見李世民這幅表情,陳豐亦是狠不下心來,遂轉身出去,真的去安排馬車了,後又喚來秦王的心腹,交代一番,“勞煩小哥兒跑一趟杜府,便說殿下有事相商,隨後就到。”

其實要說到好酒,那杜府的酒雖然也是蒸製而成,卻遠不及秦員外府上的杏花釀,畢竟杏花釀本就聞名,比之尋常酒水要精致不少,底子好,就相當於天賦好,自然更容易塑造。

不過若是大晚上,秦王造訪了秦員外府上,被有心人得知,還不知曉要傳出來什麽流言蜚語來,可若是造訪杜府,便完全不同,若是當真有人以此說事,秦王亦可隨便找個忽有公事去尋杜大人商議,不僅不會落人話柄,反而還能證明秦王殿下勤政愛民,如此,到是要感謝那搬弄是非之人呢。

著門房套上馬車,李世民腳步穩健的走在前麵,陳豐落後他半步,倒不是什麽尊卑有別,而是這個角度,若是李世民忽然一屁股栽倒下來,陳豐也能及時出手,以免李世民丟臉。

天色不早,陳豐也並沒有讓馬夫跟隨,將李世民安頓在馬車之中,看了一眼李世民可憐兮兮的眼神,“殿下做好了,我們要出發了。”得到李世民點頭之後,陳豐方才放下簾子,坐在了車夫的位置上,趕車朝著杜府的方向而去。

夜深人靜的長安城,縱是陳豐駕車的技術並不純熟,也還是跌跌撞撞的趕到了杜府。

陳豐跳下馬車去叫門,那門環剛叩了一聲,門便從裏麵打開了,裏麵走出來的,正是杜如晦和杜立二人。

“有子言兄和杜叔父了。”陳豐先是朝著兩人拱了拱手,之後才折回馬車旁邊,拉開簾子,便見李世民依舊保持著之前的姿勢,端坐在馬車之中。

“殿下,到了。”

聞言,李世民方才儀態大方的下了馬車,修長的腿直接落到地上。此行並未帶車夫,沒有人能給他墊腳,他自然要直接跳下來,不然能指望陳豐給他當凳子嗎?不要說陳豐願不願意,李世民縱算是此時略有醉意,也斷然不會行如此之事。

“大王。”杜如晦和杜立見到李世民下車,剛要走過去行禮,便被陳豐攔了下來,“莫要虛禮了,進府再說。”

兩人此時亦看出了秦王的異狀,杜如晦朝著杜立使了個顏色,杜立便自覺出門去查探了周邊的環境,而杜如晦本人領著秦王和陳豐進了杜府。

“大王這是?”帶著兩人進入後廂房,杜如晦方才開口問道。

“心中苦悶罷了。”陳豐無奈的搖了搖頭,將之前兩人在秦王府中的對話與杜如晦說了一遍,之後才開口說道,“殿下重情義,定然不忍對那兩位的子嗣下毒手,卻又不得不防範有心之人利用那兩位的子嗣行謀逆之事。”

“賢侄以為如何?”杜如晦看了一眼坐在首位,眼睛也不眨一下的秦王,終是小聲問道。

“說句大不諱的話,殿下如今不過是因為親手殺了太子李建成並直接導致了齊王李元吉的死而心懷愧疚,然吾等費盡心力、殫精竭慮方才得到的喘息之機,斷然不該被別有用心之人染指。”

“那些人或許本身並不值得一提,亦不能給大唐江山社稷帶來威脅,但卻需得終日防範,不僅是他這些人等會謀朝篡位,更要防範太子和齊王一方的外戚借身份便宜對那些人造成不該產生的引導。”

“遂,陳豐認為,斬草固然重要,然除根亦是必不可少!”說到這句話,陳豐的眼神之中亦閃著精光,縱是朝堂之上摸爬滾打半生的杜如晦,在聽到陳豐所言之時,亦是冷不丁的打了個冷戰,看向陳豐的眼神之中更是多了一絲忌憚。

年紀輕輕便有如此心性,幸得此人並無心官場,不然亦不知是福是禍。

陳豐亦是看見了杜如晦眼神中的忌憚,卻不以為意,他這話,不過是說給李世民聽的,至於杜如晦知道了亦不能影響大局。

“鬼才之說?”

“鬼才之說,不過是說對不同的人當有不同的對待。”陳豐解釋道,“斬草除根固然重要,但若是一味的斬草除根,難免讓天下百姓心寒,讓為國效命之人心寒。”

“原來如此,這鬼才之名,賢侄當真名副其實。”聞言,杜如晦亦是讚道。

“叔父就莫要調侃小侄了。”陳豐無奈搖頭,然後看向了剛剛推門進入廂房的杜立,“子言兄,府中可還有好酒?”

“對,好酒!若是沒有,待本王榮登九五,便將先生以欺君之罪論處!”聽到好酒兩個字,李世民瞬間就又鬧騰了起來。

杜如晦和杜立隻顧著給李世民取酒,然陳豐卻注意到,李世民的眼神,在那一瞬間閃過了一絲肅殺,如此便算是下定決心了吧!

從前隻覺得一個仁善的君主是萬民之福,如今真正見識了一個帝王的崛起和另一位帝王的隕落,他才當真意識到,以為的仁善,並非是治國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