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未雨綢繆程畿治劍閣

葭萌關是蜀中交通要道,位於嘉陵江與白龍江會合之處。其陸路上通漢中,下至成都,順嘉陵江而下,可達巴西重鎮閬中,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李奇沒弄明白,程畿為什麽會放鬆葭萌關的防禦,而將重心下移到劍閣呢?

程鬱道:“我也問過父親,可父親說這是諸葛軍師上次巡視時特別交待的,具體原因父親未曾告知在下。不過主公一問便知。”

既是諸葛亮安排的,李奇便不再說什麽,省得下麵的人認為主公與軍師之間是不是有什麽隔閡。

當下李奇也不急於去劍閣找程畿問詢此事,而是照日程安排,先巡視農耕,再檢查學堂。

看到大多數農田都已恢複生產,李奇心中大慰。

至梓潼學堂時,李奇發現講授儒家經典的老師竟是一位非常年輕的男子,其年紀估摸著還沒有自己大。

程鬱喚那老師出來,給李奇介紹道:“此乃梓潼學堂老師尹默尹先生。”

“噢?”李奇倒是知道尹默這個人,但是對他的事跡並不是很熟悉。

他隻知道尹默是蜀臣,好像做過劉禪的老師,但是在軍事、外交方麵沒有留下什麽膾炙人口的事跡。

程鬱道:“尹先生曾往荊州跟隨水鏡先生學習古文經學,通曉當時各種經書、史書,又專一求精的去研習《春秋左氏傳》,是益州境內不可多得的學者。”

李奇笑道:“那豈不是跟孔明先生是同窗好友?”

尹默道:“默愚鈍不堪,豈敢與孔明先生相提並論。”

李奇道:“你們這些儒生啊,狂的太狂,謙的又太謙,就不能中庸一點嗎?”

尹默道:“默謹記李益州的教誨。”

李奇無語:“又來了,我能給先生什麽教誨啊。倒是先生應該不遺餘力,多為益州培養些人才。”

尹默問道:“不知李益州所謂人才,應該是何種程度?”

李奇道:“十歲以下的,能夠識文斷字和簡單的數術運算即可;如果先生發現有更加聰慧的,可以選拔到成都,根據他們的特長進行農耕、醫學、商業、軍事、物理等方麵的深造。”

想要把每一個人都培養成才,這肯定是不可能的。

但是普通人隻要能夠識文算術,也能提升社會運轉的效率。

除此之外,李奇打算在成都開辦一所高等院校,對各郡縣有潛力的優秀學子進行專業化的培養。

這些專業化培養出來的人才,才是李奇真正需要的人才。

尹默問道:“一個學子聰慧與否,很容易被師者主觀判斷。李益州有沒有更客觀一些的方法呢?”

李奇道:“你給他們出一套統一的考題就行了嘛。”

尹默遲疑了片刻,道:“這或許不是所有辦法中最公平公正的,但卻是現在能夠想到的最公平公正的辦法。李益州大才,吾等拜服。”

李奇對尹默的表現還算滿意。

任安年紀太大了,黃月英又是女人。不是說李奇不想任用黃月英,隻是在這個時代,還是要顧忌大多數人的感受。

所以權且把黃月英放在幕後,待任安百年之後,倒是可以把尹默提拔起來。

隨程鬱巡視之後,李奇又來到劍閣與程畿相見。

劍閣也是西川門戶,連山絕險,飛閣通衢。其山勢如劍鋒,其隘口如城門,故而謂之劍閣。

諸葛亮令程畿在此修閣道、立劍門以為防禦西川之屏障。

程畿道:“漢中的郡治為南鄭,下轄褒中、成固、沔陽等地,本屬益州。自張魯盤踞漢中之後,幾乎阻斷了中原逃難至益州的人口,這不得不說是益州的一大損失,主公早晚要取回來的。”

取漢中是必然的。

漢中才是益州北麵的第一大門戶,而且整個漢中有兩萬多平方公裏,僅漢中平原便有一千多平方公裏,素有“國寶天府,魚米之鄉”之稱。

曆史上的諸葛亮在北伐時,便在漢中平原屯田,以備軍需,大大降低了運糧的難度,也節省了運糧的成本。

正如程畿所說,中原因戰亂而逃往益州的人口,現在全被張教主截下來了,這對益州的人口增長不得不說是一個挺大的損失。再過些年,馬超、馬岱、龐德南逃益州,也被張教主截胡了,這李奇不能忍。

所以李奇也早就打定了取漢中的主意,不過嘴上卻要說道:“我曾與張魯簽署互不侵犯的盟書,豈可背信棄義?”

程畿道:“針對主公之顧慮,諸葛軍師早有安排。”

李奇:“噢?”

程畿道:“若主公擔心主動進攻漢中會被天下英雄所不齒,我們可以想辦法讓張魯主動來打我們。”

李奇聽他這麽一說,頓時就來了興趣,忙問:“如何讓張魯主動來打我們?”

程畿:“不知道。”

李奇:“……”

程畿又解釋道:“或許是諸葛軍師不願透露給在下,隻待時機成熟時,再與主公定奪。現在畿所做之事,其實就是遵循諸葛軍師的吩咐,為他日剿滅張魯做準備。”

說著,程畿鋪開一幅區域地圖,說道:“張魯若南下西川,第一個關口就是葭萌關。過了葭萌關,他有兩條路可走:一是向梓潼而來,二是向巴西而去。巴西有趙雲精銳重兵把守,而且路途相對梓潼要遠很多,張魯必不敢輕取。而我可以在梓潼示之以弱,讓張魯直取劍閣。到時候,趙雲北上複奪葭萌關,則將張魯夾在了劍閣與葭萌關的中間,以此處地勢之險要,量張魯的南征大軍插翅也難飛。”

李奇讚道:“既能一舉擊破張魯的精銳部隊,又能為北伐漢中找到借口,此計甚妙!”

雖然這隻是一個戰略規劃,具體執行起來還有賴於各種戰術配合,但是諸葛亮能提早想到這一步,也是棒棒噠的。

巡視完畢,李奇在回成都之前又專程見了一個人。

這個人在梓潼一住經年,常常念叨著李奇。就在他以為李奇早已將自己遺忘的時候,李奇竟然親自登門造訪,直激動得眼淚花兒在眶中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