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曆史奇怪的走向(一)

史書的編纂,一般都是由下一朝代記錄上一朝代的曆史,這樣才比較客觀,沒有什麽美化修飾。

然而,如今的這個鄭朝,已經延續了八百年之久。

按照這本書上所說,商湯代夏,武王伐紂,之後春秋戰國,秦掃六合。

劉邦建立漢朝,此後又是王莽篡漢,再接著就是劉玄的玄漢,劉秀的東漢,東漢末年的三國混戰——直到這裏,都沒出什麽問題。

唐重雖然不知道什麽玄漢,有關王莽篡漢的記憶也是寥寥無幾,但是三國這個時期,唐重還是知道的。

而怪就怪在這兒了。

自魏、蜀、吳三分天下之後,這西北一地不知道又冒出了一夥什麽勢力。

原本的西北割據勢力,就是韓遂、馬騰以及一群胡人羌人組建起來的沒什麽本事的聯軍。

而自從公元211年曹操追死韓遂,殺馬騰全家,重開河西走廊後,西北一地就再也沒有什麽割據勢力了。

可到了公元221年,也就是曹操~死後,曹丕篡漢自立的第一年,西地區的治元多、盧水、封賞等諸胡人勢力組成聯軍,在河西又掀起大規模叛亂。

這便是此次新冒出來的勢力。

對付這些胡人勢力,曹丕自然是手到擒來。

可在這其中,還有一夥人在渾水摸魚。

他們趁著曹丕大軍攻打胡人軍隊之時,竟從羌人的勢力範圍內繞到涼州腹地,偷襲了涼州背後的武都、天水、安定三城。

當時涼州的軍隊大部分都被曹真帶走去跟胡人作戰了,剩下的好不容易集結了一部分準備過去收拾這夥人,沒想到他們竟順著黃河從金城轉往武威,最後又一舉將涼州的咽喉要道張掖占為己有。

之後曹真在與胡人的戰鬥中大獲全勝,斬首數萬,獲牲十萬餘。聽說張掖被占據,曹真大怒,馬不停蹄又率軍趕往張掖。

可半路上軍隊被伏兵擊潰,而這伏兵還是從軍隊中段發起的攻擊。

這就導致曹真以及一部分兵力全都落入了對方的包圍圈,而仗著地理優勢,被隔離在包圍圈外的魏軍又幫不上什麽忙。

書上記載,曹真抵抗半月之久,但最後還是架不住精疲力竭,最後被人活捉。

唐重看到這兒,已經完全想象不到後麵的情況會如何發展了。

而就在這時,他看到書上出現了太祖二字。

讀過《申鑒》,知曉太祖二字含義的唐重明白了,合著這夥勢力,就是如今這個朝代的前身啊。

想到此,唐重不由來了興趣,便繼續看了下去。

鄭太祖並未殺死曹真,而是以曹真和諸多曹魏將士為人質,要求曹丕拿涼州剩下的地來換。

說句老實話,用人換地,曹丕心裏是一百萬個不情願。

且不說這地有多金貴,光是涼州那極其關鍵的地理位置,曹丕也不想失去。

可曹真是自己親爹的養子,算是自己的手足兄弟。跟隨父親這麽多年也是屢立戰功,在軍中,在自己的整個集團裏也是很有威望的一份子。

如今自己剛剛篡漢自立,要是失去了人心,豈不是亂了大局?

一般這個時候,是個明白人都該捏著鼻子認了,人回來還有希望,那地再派兵攻打就是了。

然而曹丕是何許人也?能逼著自己的親弟弟說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主,能心慈手軟到哪兒去?

於是曹丕的選擇,竟是派人暗殺掉被俘的曹真,然後將此事嫁禍給鄭太祖,好激起群奮,方便他出兵討伐。

可這鄭太祖就好像十分了解曹丕的一樣,他料到曹丕定會這麽做,對曹真不僅僅是好吃好喝招待著,還明確的告知他曹丕一定會派人來殺他。

曹真不置可否,因為無論如何,他都知道自己是死路一條。

被救回去,就曹丕那個小心眼,他能放過自己?

沒被救回去,那曹丕也多半會派人殺了自己。

不過曹真還是抱有一絲期待的,他想著自己這麽多年,四處征戰,為曹魏拋頭顱,灑熱血,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曹丕應該不會幹出這麽讓人心寒的事情吧。

可當刺客找到他的時候,他才意識到自己究竟是有多麽的天真。

刺客的行動自然是失敗了,鄭太祖早有預料,也自然早有防備。

審訊過後得知是曹丕派來的,曹真這下是徹底的心如死灰。

鄭太祖趁機勸降,但曹真為了自己仍在洛陽的家眷,最後還是一死了之。

雖然經過有些曲折,但最後曹丕還是如願以償的發兵攻打了涼州。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劉備和孫權倆人又趁機攻打曹丕。

曹丕隻得收回兵力,全心全意的對付這兩個大麻煩。

而鄭太祖也得到了喘息之機。

要說鄭太祖的家底,其實也有些複雜。

他所帶來的班底,都是從西域長史府裏出來的。

本身也沒多少人,更是缺糧少食。能占據張掖這個河西走廊的交通要道,對他來說是非常緊要的。

在張掖,他可以補齊自己所需的任何資源,除了人之外。

而如何招募士兵,也成了鄭太祖的頭等問題。

胡人、羌人自不必說,這兩個族類根本就不講信譽,臨陣倒戈那是常事,鄭太祖又不像馬超跟他們沾親帶故,利用他們屬於是雪上加霜。

無奈之下,鄭太祖隻好在西域諸國招兵買馬。

經過兩年的蟄伏,因劉備的病故,導致鄭太祖與劉備的聯盟出現了一個短暫的空窗期。

曹丕本想借此機會除掉這個讓自己頭疼許久的眼中釘,但沒想到對方的行動更加迅速。

幾乎是在曹丕剛剛得知劉備已死的消息後,鄭太祖就已經出兵天水,並且采用了圍點打援的戰術,包圍天水城,把武都、金城等等其他地區派來的援兵全都打了落花流水。

等曹丕派出的軍隊趕到的時候,鄭太祖已經是不費吹灰之力占據了整個涼州。

打這開始,鄭太祖便再沒了什麽大動作,徹底的蟄伏了起來,任憑魏蜀吳三國打的頭破血流,他也按兵不動,隻是在暗中積蓄力量。

六年後,曹丕死了。十一年後,諸葛亮也死了。

後三國時期,人才逐漸凋零,這就到了鄭太祖大展拳腳的時候了。

這麽多年他也沒閑著,他就好像有收集癖似的,後三國時期的許多名將,有一大半都被他收入麾下。

譬如正史上威名赫赫的鄧艾,莫名其妙到了他手底下當上了大將軍。

還有像平民出身的徐質啊,世家出身的王濬啊等等,但凡是能排得上名號的,好些個都不知道被他用什麽手段哄騙過來,在他手底下做事了。

總而言之,這麽多年積累下來的力量,在諸葛亮死後是完全的爆發了出來。

他聯合蜀漢,花了三年的時間,將曹魏大半的土地都收入囊中。後來鄧艾又設計陣斬司馬懿,曹魏是徹底的元氣大傷。

三年之後又三年,六年的時間,鄭太祖跟蜀漢瓜分了整個曹魏,而接下來就該到對付東吳的時候了。

這麽多年來東吳一直在看戲,同時也在積蓄力量。

一時間自然是難以攻打。

但鄭太祖貌似對孫權特別了解,他利用孫權好猜忌又自大狂妄的性格,屢次三番派人在東吳的群臣當中施展離間計。

搞得孫權是夜不能寐,輾轉反側,直到找了個由頭砍了好幾個,心頭這才好受一些。

他好受了,被砍的人,家屬可就不好受了。這幫人看著孫權是恨得牙根都癢癢,不過大部分的人都敢怒不敢言。

孫權這個人對帝王之術很有造詣,平衡之道被他玩的爐火純青,這也是為什麽他的大臣能忍著這麽個家夥直到他死的原因。

不過,再會玩弄權術,也擋不住一個了解你的人想要弄死你的意圖。

鄭太祖五年的功夫啥也沒幹,一邊休養生息,一邊派兵跟東吳小打小鬧一番,一邊持續不斷的派人在東吳造謠。

這東吳群臣明知是有人在惹是生非,孫權也明知如此,但孫權是什麽人呐?

那可是寧可錯殺一萬,不可放過一個的主。

步騭、呂岱等東吳老臣都讓孫權弄死了。淩統的兒子淩烈、淩封,那是淩統死後孫權親自接到宮裏當兒子養的。

結果淩烈出事,孫權還是給這倆孩子一起弄死了。

陸遜入宮進諫,結果作為所有謠言中最嚴重的一位,他受到的猜忌是最多的。

第一次入宮,孫權把他喝走了。

第二次入宮,孫權留他在宮裏,背地裏竟派人去他家裏搜集罪證,結果自然是什麽都沒找到,但這一次卻徹底得罪了陸遜。

至於第三次入宮,那完完全全就是一場鴻門宴了。

陸遜是絞盡腦汁,費盡心神,才從孫權手裏保住一條小命。

第二天晚上他就帶著全家從東吳出逃,半路被孫權派人攔截,家將殺出一條血路才護送他逃到城外。

而鄭太祖早早就派人在此等候多時了。

結果本想投漢的陸遜無奈之下還是帶著全家投了鄭,誰叫人家救了自己一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