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親政大典

楚將龍川率領十萬大軍攻打廬江,吳國也不甘示弱,派遣大都督周凱統帥八萬大軍迎戰,雙方鏖戰數月之久,血戰數十場,不分勝負,最終以雙雙撤兵告終。

時光如逝,時間來到了鄧王昇二年十二月了,鄧昇剛剛過了十八歲的生辰,再過一個月就是鄧王昇三年了,而且禮部已經選好日子,在鄧王昇三年元月元日,為鄧昇舉行加冠親政大典。

而這個時候的乾陽宮裏,鄧國的大臣們正吵得熱火朝天。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在這個時代的紀年方式都是以當權者的名字來紀年的,比如鄧王昇二年就是說今年是鄧昇作為鄧王的第二年,雖然方便,但是鄧昇怎麽也覺得別扭,這個時候,鄧昇想起了華夏曆史的年號。

年號始於漢武帝,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有兩千多年的曆史,起初每個皇帝都可以擁有很多個年號,比如唐高宗李治便有十四個年號這麽多,後來到了明朝,布衣皇帝朱元璋首創一世一元製,至此,每一個皇帝就隻能有一個年號(當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明英宗就有正統和天順兩個年號,可是這是個特例,誰讓他是兩度登基的牛人呢。)。

鄧昇這一次召集眾臣前來,就是為了製定年號一事,眾臣反應不一,有人反對,有人讚成,反對者以禮部尚書孔侑最為激烈,在他認為,年號一事不符合祖製,會對列祖列宗的不敬,因此極力反對,但是這是鄧昇的意願,作為鄧昇在朝堂上的頭號打手崔浩,便主動出來與孔侑打擂台了。

結果很明顯,雖然說論起禮法來,十個崔浩也不會是孔侑的對手,但是論起狡辯和爭論,崔浩直接甩孔侑十幾條街,最後在眾臣的支持下,崔浩戰勝了孔侑,輕鬆愉快的通過了年號的事情。

製定年號並不是一件小事,而且這是開天辟地以來的第一個年號,自然是意義非凡的,為了製定一個好的年號,眾人也是絞盡腦汁,最後製定了幾個。

分別是建元、乾元、建始、開元,最後鄧昇選擇了乾元作為來年的年號。

乾:乾坤,意味著鄧昇正式接過鄧國大權,獨掌乾坤,而元則是開始的意思。

鄧昇親政大典在即,整個宛城都開始忙碌起來了,而且各地的將領、官員以及各國的使者都已經陸續趕往宛城,都想見一見這個將鄧國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人,到底是怎麽樣的一個人。

鄧王昇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晚,就在天下人都在歡度除夕,慶祝團圓的日子裏,宛城王宮內,燈火通明,明日就是鄧昇的親政大典,各國使臣和各地官員都已經到了,朝廷各部門都有條不紊的準備著,務求每一個細節都不能忽略。

鄧王昇三年元月元日,太陽剛剛升起,鄧國文武大臣簇擁著鄧昇,來到了鄧國太廟,祭奠鄧國的列祖列宗,祈求鄧國社稷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祭拜太廟結束之後,鄧昇就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來到了景陽殿,鄧昇高坐王座,作為鄧國丞相的蔡封,手捧九珠冠冕來到鄧昇麵前,在一番祝福後,親手為鄧昇戴上了九珠冠冕,這一刻,鄧昇才真真正正成為鄧國至高無上的君王。

冠禮結束之後,鄧昇嚴肅的看著殿下的文武百官和前來觀禮的各國使臣,道:“先王不幸崩逝,寡人以弱冠之齡繼承鄧國江山基業,兩年來,兢兢業業,如履薄冰,幸得朝中文武百官的盡心輔助,方能使鄧國不至於到土崩瓦解之地步,今日寡人正式親政,望諸卿協助寡人,開創鄧國萬世之基業,自今日起,寡人改元乾元,鄧王昇三年即為乾元元年。”

“我王萬年!”

宣布完改元之後,鄧昇又下旨納丞相蔡封之女蔡琰為後,命禮部全權處理。

“叮,恭喜主人完成係統任務:獨掌乾坤,獎勵爭霸點100點,當前主人擁有爭霸點460點。”

夜裏,鄧昇把麾下的文武重臣都召集在一起。

乾陽宮內,燈火通明,眾人都圍著一副地圖打轉,時不時的傳出爭論的聲音,如果有人走進看一眼,就會發現這是鄧國與荊國交界處的地形圖。

鄧昇在登基之初就籌謀吞並荊國,去年大敗漢國,可以說將最後一塊絆腳石拿開了,如今鄧國的發展已經到了瓶頸,兩郡四十五縣的地盤,不足以施展鄧昇的抱負,開疆拓土是勢在必行的。

鄧昇道:“諸卿,大鄧如今已經到了瓶頸,要想將大鄧更進一步,開疆拓土是勢在必行的,可是先王陽翟城下的教訓還曆曆在目,故而,寡人這一次將目光投向荊國,不知可行否?”

“啟稟大王,荊國自武莊王時期便被我大鄧擊敗,又在兩年前被楊延昭和常遇春兩位將軍打得潰不成軍,精銳盡喪,再加上荊國內的高壓統治,百姓早已經是離心離德,而且荊王老邁,隨時都有可能一命呼呼,朝中奪嫡正釀,此正是我大鄧攻伐之良機,若是錯過了,一旦荊國新君上位,整頓朝政,恐怕會徒增變數。”蘇弘作為吞並荊國計劃的提出者、策劃者以及執行者,對於攻伐荊國是極力的支持的,而且這兩年來,他在新野一直注意收集來自荊國的情報,早已經將荊國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了,荊國精銳盡喪,人才凋零,百姓民不聊生,此時攻打荊國,就如同探囊取物。

鄧昇點了點頭,關於荊國的一些情況,蘇弘早就和他說過了,所以他才會在親政大典一結束就與眾臣商議呢?不過也多虧了親政大典,不然他又如何在別國探子的眼皮子底下將所有重臣聚集在一起呢?

“嶽飛,如果攻打荊國,以你為主將,你需要多少兵馬?需要多少時間。”鄧昇轉頭向嶽飛問到,如今的嶽飛,雖然資曆上比較楊延昭和常遇春低(主要是出世時間遲),但是析縣一戰立下了赫赫戰功,使他一舉超越了楊延昭和常遇春二人,而這一次攻打荊國,鄧昇也打算讓嶽飛掛帥,有了滅國之功,日後好接替黃標的位置。

嶽飛臉色凝重的看著地圖,道:“大王,如果讓臣統兵,臣打算兵分兩路,一路攻樊城、襄陽,直撲江陵、一路攻江夏,切斷江陵援兵,如此計劃,臣若有十萬大軍,半年內可下荊國。”

十萬兵馬,半年,鄧昇腦海裏開始盤算自己的基本盤了,鄧國如今兵馬十五萬,如果給了嶽飛十萬,就剩下五萬了,雖然說如今的漢國因為析縣一戰,正在關上門舔著傷口,但是不敢保證在鄧國滅荊的時候,漢國會橫插一腳,還需要留下多點兵馬才行,於是道:“十萬不行,寡人最多隻能給你七萬。”七萬,這是鄧昇在保證鄧國安穩的情況下可以給出的最大兵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