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蒼梧縣男
自去年冬天開始,旱情就在逐步蔓延。
受旱情影響,從上個月開始,就不斷有蠻族寇邊的軍報源源不斷的送入京城。
再接下來,就是皇帝和大臣們早已習以為常的各路邊軍戰敗求援。
在這種情形下,永固城的邊軍傳來的捷報,堪稱黑暗中的光明,也是整個大燕國上上下下,唯一的一塊遮羞布!
況且,軍報之中除了來犯的蠻族大軍人數有所誇張之外,軍卒們陣斬的首級都經得起勘驗。
大燕國立國三百餘年來,早已不是太祖剛剛打下江山的那個時候,武將們被文官集團弄得服服帖帖,虛報軍功的事情,隻有那些在軍伍裏混資曆撈功勞的文官子嗣才敢做。
隻不過大功之下難掩非議,已經有言官上書稱,永固城大勝,陣斬四千,卻沒有蠻族俘虜,更加沒有獻俘這種朝廷、百姓都喜歡樂見的儀式,統帥張朝陽難免有暴虐之嫌!
如此離譜的指責,年輕的皇帝竟然頗為讚同,一邊給老將張朝陽發下賞賜,一邊又下旨申斥,又拉又打,看似相互矛盾。
朝中大臣對於皇帝的行為卻是交口稱讚,畢竟在他們看來,大勝之後的武將必然驕橫,官家適時敲打,那是關心愛護的表現,同時也能防止武將出現不該有的心思。
這本就是年輕的皇帝祖輩們玩剩下的帝王心術,也沒什麽可多說的,甚至這個結果,早就在老將張朝陽的預料之中。
但是,有張朝陽在內一眾將官署名的請功奏折中,原本排在首功的趙亨義被人替換掉了。
而替換掉他的人,就是此前帶著玄字營闖下大禍,不等軍令到達,私自逃離永固城的陳永忠!
這位大燕國天字第一號紈絝,在朝廷的嘉獎令中被形容成智勇無雙,搶先發現蠻族大軍,並且以寡敵眾,阻擋了蠻族偷襲,挽救了整個永固城防線的少年英才!
朝廷內外,無數人傳誦陳永忠的名字,更有不少人感歎,陳妃娘娘有一個好弟弟,有這位陳將軍在,必能護的官家江山永固、千秋萬代!
永固城的守軍,將官近乎全都有所封賞,兵卒們也有賞賜,就連重傷昏迷,錯失了大部分戰鬥的宋應安都有嘉獎,反倒是被眾人推為首功,就連那些混資曆撈功勞的紈絝們都心服口服的趙亨義,僅僅輕飄飄的給了一個蒼梧縣男的爵位!
甚至除了這個小小的男爵爵位之外,朝廷連慣例該有的銀錢都沒有賞賜。
有傳聞說,官家僅僅是見到這趙亨義的姓名,便心生厭惡,可見此人入不得官家的法眼!
來自永固城邊軍的信使忿忿不平,卻被威武侯府派人叫去談話,之後便對前方戰事隻字不提。
消息同各種封賞一起送到永固城,一些心思活泛的紈絝,頓時打消了拉攏趙亨義的念頭。
肯到邊軍來混資曆的紈絝,並非全都是蠢貨。
功於心計,善於算計的他們,通過朝廷賞賜體現出的匪夷所思,已經敏銳的察覺到了,被陳妃娘娘親弟弟陳永忠頂替了首功的趙亨義,怕是今後再難出現在軍伍之中。
畢竟,作為整場大捷中唯一的苦主,以陳妃娘娘的手段,必然不會給趙亨義冒頭、發聲的機會!
能夠給趙亨義一個蒼梧縣男的爵位,已然是考慮到軍中各級將官的不滿了,按照朝中袞袞諸公的做派,這也算是給了武將係統一個交代,是天大的臉麵!
倒也有心思深沉之輩,覺得這趙亨義未嚐沒有出頭之機,說不定陳妃娘娘已經打算讓自己的弟弟將趙亨義收為己用,畢竟,此次永固城大捷,這趙亨義表現的實在太過亮眼!
“亨義啊,此次封賞對你不公,本帥愧疚!”
隻有三人的酒宴上,老將張朝陽麵帶失望,“隻不過,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你隻要在老夫麾下好生呆著,早晚有出頭之日!”
“賢弟,你的本事所有人都看在眼裏,隻不過胳膊擰不過大腿,這次被那小人摘了桃子,不用氣餒,憑你的本事,早晚能夠依仗軍功出人頭地!”
連自己這個一直在病榻之上養傷的人都獲得了賞賜,而自家力挽狂瀾的賢弟卻被人侵吞了功勞,雖有父親威武侯使人送來的親筆書信安撫,可宋應安依然憤恨難平!
倒是趙亨義自己顯得並不在意,反而在心底暗暗鬆了一口氣。
眼下這個結果對自己而言再好不過,並沒有被徹底綁在軍伍之中,又獲得了一個正常情形下絕對難以到手的貴族爵位,簡直堪稱完美!
趙亨義原本就沒有打算長期留在軍伍之中,他當初接手玄字營也本就是趕鴨子上架。
之後的大展神威,更是為了掙紮求活,為了完成帶著那些軍卒活下來的承諾。
從結果來看,趙亨義做的還不錯。
可是離開榆樹灣之後的見聞,讓趙亨義見識到了這大燕國最黑暗、最腐朽的一麵,甚至讓他產生了一些不敢同旁人提及的想法!
本來趙亨義還在思考,朝廷封賞下來之後,自己該如何從軍伍中脫身,如今來看,卻是自己多慮了。
趙亨義去意已決,張朝陽和宋應安再三挽留,最終也隻換來一聲長歎罷了。
倒是離開永固城前,趙亨義向自己的兄長宋應安提及,想要要些玄字營的精悍老卒充當護衛。
宋應安自是應允,還頗為欣慰!
離開軍伍的老卒們,有許多人生活困頓,身為主帥,宋應安也多有不忍,如今自家賢弟願意給那些老卒們找一份活計,自然是求之不得!
原本永固城的邊軍,募兵之地就在當陽縣附近,有了宋應安的首肯、親衛們的大力宣傳,還在回程路上的趙亨義趙財東,名聲已經在當陽縣附近的退伍老卒中傳開了!
而此次歸程,也有十七名退伍的老卒跟隨趙亨義四人同行,這也是宋應安有意為之,為的是,自家賢弟返程的路上安全有所保障。
隻不過宋應安自己也沒想到,等這支隊伍到了當陽縣時,十七名老卒全都決定加入榆樹灣的護衛隊,對待趙亨義,自然是口稱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