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去邊鎮

接到兵部調令的宋應安,必須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邊軍之中,再次掌管玄字營。

在玄字營傷亡並不清楚的當下,對付突然提前寇邊的蠻族,趙亨義傳授的那些對付騎兵的辦法,顯得格外重要。

這幾日來,宋應安招募的鐵匠已經打造出不少的鐵絲網和鐵蒺藜,可這些東西想要運送到邊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麵對如火的軍情顯然已經來不及了。

而眼下宋應安能夠想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帶上自己那多智近妖的賢弟趙亨義一同返回邊軍之中!

鎮守邊疆的軍隊並非隻有玄字營一個營盤,不管邊軍如何糜爛,在如今的防線上也經營了十多年,將作營中也有為數不少的鐵匠,與其從當陽縣運送鐵絲網和鐵蒺藜,反而不如直接在邊軍中打造來的方便。

趙亨義略一思索,便應承下來。

趙亨義並非不知道此行的凶險,蠻族提前寇邊,打了準備不足的邊軍一個措手不及,兵部送來的調令之中也沒有軍報,誰也不清楚如今邊境至上究竟是何等模樣?

說不定,這次因為旱災引發的蠻族寇邊,將會和十多年前一樣,將大燕國的邊境再往腹地推移百十裏!

到了那時候,如今的邊境就會成為蠻族的領地,守在邊境上的邊軍,全都會淪為刀下鬼和蠻族的奴隸!

可趙亨義有不得不去的理由。

連日來的相處,讓他對待宋應安並非隻有虛情假意,而是確確實實的有了兄弟之情。

即便從最自私的利益角度來考慮,在這已經爛到骨子裏的大燕國中,若是沒有宋應安這個出身威武侯府的當陽伯庇護,怕是趙亨義在榆樹灣經營的一切都會像建立在沙灘上的城堡,一個巨浪拍來,全都煙消雲散!

不管從情感出發還是從利益出發,趙亨義都必須跟著宋應安走一趟邊鎮。

趙亨義並不奢望能夠幫助宋應安力挽狂瀾,隻祈求在最壞的情形之下,能夠幫助自己這位兄長逃出生天!

對於如今的趙亨義而言,隻要宋應安活著,兄弟兩個今後就有無數的可能,可一旦宋應安死在亂軍之中,趙亨義此前做出的一切努力都會變成空中樓閣!

這就是身處大燕國之中,作為一個最底層的螻蟻一般的草民的悲哀。

對於趙亨義要跟隨宋應安一同前往邊軍,最為慌亂的自然是苗小玉。

她無法理解,眼看著日子越發的紅火,整個榆樹灣的人都因為自家夫君慢慢過上了好日子,為何在這等時刻,夫君還要以身犯險?

即便是在苗小玉這個曾經的富商之女眼中,在大燕國前往邊鎮進入軍伍,都是一件極其危險的事情!

隻有交不起賦稅的人,才會被官府送去邊軍之中服役。

而能夠從邊軍之中活著回來的,十之二三而已,而這些能夠返回家鄉的老卒,大多數也都是因為身有殘疾,缺胳膊少腿,無力在戰陣之上拚殺的人!

因為窮,榆樹灣裏並不缺乏這樣的老卒,隻留下一條右臂的王大虎就是其中的代表。

在苗小玉眼中,自家的夫君沒有犯錯,更和當陽伯這樣的大人物情如兄弟,憑什麽讓夫君前往邊鎮,投入凶險的邊軍之中呢?

“小玉,這次前往邊鎮,我自有考量。”

麵對哭成淚人的苗小玉和六小隻,趙亨義心中也是不舍,“可人生在世,有些事情是不得不做的!

兄長待我如血親手足,他有事情,我不可能坐視不理。

而且此去邊陣並非如你想象的那般危險,兄長說了,我去也是呆在匠作營負責打造一些兵甲器物,安全的很。”

趙亨義說的也是實話,宋應安之所以先帶著他一起回玄字營,正是為了讓他帶領將作營的工匠們打造對付騎兵的器具。

趙亨義說了許多哄人的話,又把其中的利弊掰開了揉碎了講給苗小玉聽,這才勉強安撫住自己還未圓房的小媳婦。

至於六小隻,趙亨義更是挨個抱抱親親舉高高,才哄的小丫頭們破涕為笑。

倒是榆樹灣中留下的產業,並不需要趙亨義過多操心。

這些東西從一開始,趙亨義就選擇了放權,大多數具體的事務都由村長和一眾長輩在打理。

趙亨義更是在一開始就推出了工分製度,類似上一世的人民公社,把整個榆樹灣經營的鐵桶一般,身為東主的他暫時離開,並不會影響整個榆樹灣的運轉。

無非是一些激進的計劃需要暫停一下,正好也可以給榆樹灣所有人一個適應新生活的階段。

前往邊鎮,趙亨義並非獨自一人。

出身玄字營的神射手王大虎跟隨東主重返戰陣,機敏伶俐被趙亨義暗地裏稱為殺胚的王二虎也主動跟隨,另外一個,就是自己的鐵匠徒弟張大牛。

趙亨義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確,就是呆在將作營裏,領著工匠們打造針對騎兵的器具,一旦戰事糜爛,就想辦法把宋應安安全的帶回來!

軍情如火,即便是宋應安貴為當陽伯,也僅僅準備了半日,就帶上親衛和趙亨義四人會合,乘船走水路迅速趕往邊鎮!

而當陽縣招募的工匠們,也沒有停下繼續打至鐵絲網和鐵蒺藜。

宋應安對已經爆發的戰事並不樂觀,這些鐵絲網和鐵蒺藜將會源源不斷的送往前線,一旦戰事糜爛,邊軍潰敗,這些留在當陽縣的工匠們,將會成為新的火種。

一路急行,趙亨義見到了宋應安的另一麵。

這位平日裏猶如好奇寶寶一樣的年輕伯爺,此時展現出了沉穩淩厲的一麵。

即便是在趕路途中,宋應安也在想盡一切辦法收集前線的戰報,並且提前製定一個個計劃,以便在重掌玄字營之後,能夠迅速穩住陣腳。

而對於趙亨義,宋應安也感到由衷的驚喜!

他從未想到,一個困居於山野鄉村之中的年輕人,竟然能夠在無人教授的情形下,懂得兵事!

在他製定的一個個計劃之中,趙亨義出力頗多,往往不經意的一句話就能給他帶來新的靈感,這世間竟然真的有生而知之之人!

上天待我宋應安不薄,有賢弟助我,定然能將蠻族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