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6章、阿鬥

先入為主,便偏愛之。

初,天子劉禪對鄭璞便心甚奇焉。

後遣傅僉拜於門下一年有餘,僉見識大漲,因而更心異之。

今,得聞鄭璞以書法論忠節,恍然之間,竟心生“賢良自遠方來”的親切之感。

是故,天子歡欣,大悅之。

一番禮罷,甫一入席,便舉盞邀鄭璞共飲,以彰方才之言。

且飲罷,似猶不盡興,竟聲稱得聞鄭璞言“瘦筋”之風骨,心甚嘉之,有意日後臨摹而習。

亦讓鄭璞暗自汗顏不已。

其一,乃是有傅僉在側,他亦然知天子所習書法,乃丞相的隸書八分。

另一,則是身為帝王,如瘦金體這種書法,不習也罷。以免,冥冥中自有定數。

“山野拙作,得入陛下之眼,臣不勝自喜矣!”

略作思緒,鄭璞先謝恩,隨即便執禮而諫,“然,臣此書法,去肉立骨以勉氣節,乃人臣之道也!陛下乃天下共主,當行堂皇之道也!臣鬥膽,請陛下勿摹習之。”

“噫!”

天子劉禪聽罷,喜笑盈腮,歎詫出聲,“不想鄭卿之言,竟與費卿所諫相差無幾,此非賢才者,見事皆類同邪!”

費卿?

乃黃門侍郎費文偉邪?

然而,丞相南征歸來後,不是遣他往赴東吳出使了嗎?

鄭璞聽罷,麵露訝然,一時不知如何作答。

而性情敦厚的天子劉禪,見狀大樂,以言謂之,“鄭卿不知,你錄《陋室銘》贈巨師之絲絹,朕亦嚐睹之,見此‘瘦筋’書法頗奇,自摹而習以為樂。費卿得聞,乃有諫於朕。其言與鄭卿今之辭,竟幾無別矣!”

原來如此。

聞言,鄭璞連忙行禮,口自謙遜之。

天子劉禪似是甚親近鄭璞,言笑晏晏,不僅將那《故鄉的原風景》屢屢讚之,聲稱已令宮中伎樂習之,待曲諳舞成,定邀鄭璞前來共賞同樂。

竟連那竹筒飯,亦然被話及。

對此,鄭璞倒沒有,心生“不問蒼生問鬼神”的譏諷之意。

乃是感歎,類似於“欲戴其冠,必承其重”的憐憫。

眼前之人,雖貴為天子,衣食無憂,效命者眾,亦是不免淪為被世俗及禮法,所束縛的尊貴“囚徒”罷了。

似是天子年齒,比我還輕一二歲吧?

本當年少輕狂、鮮衣怒馬之齡,卻是終日困倦於宮禁內,其中乏趣幾人可知邪?

思至此,鄭璞心中大諳,乃順天子之意,盡挑選些山野之趣、市井之樂,以及巴蜀及南中各地風物,細細言之。

亦讓天子談興大勝,喜逐顏開。

時而拊掌大笑,時而擊案而歎,亦頻頻舉盞邀杯。

是故,服侍天子周邊的那年長宮人,不忍鼻目微發酸。

蓋因天子少小時,便服侍於側的他,已然許久未得見,天子有如此暢快淋漓之歡顏矣!

正言笑著,不想遠處一近侍步來,徑直入席,對天子執禮而拜,聲音淡淡,“陛下,時辰已至矣。”

“啊!今日之時,竟如此之迅邪?”

雖猶不盡興,然天子劉禪詫異罷,亦頷首,“朕知矣。”

隨即,起身步來,執起亦然起身的鄭璞之手,輕輕謂之,“與卿宴,時如白駒過隙,三秋竟一日也!甚惜!朕知卿尚需為國操勞,事務繁瑣,不宜多入宮,然朕甚喜與卿坐論,待他日卿休沐之時,朕再宴之。”

言之切切,讓鄭璞亦忍不住感銘五內。

當即,大禮而拜,昂聲而道,“得陛下宴,乃臣之幸也!臣嚐聞,得君主隆恩者,當殺身以報!陛下若有遣,臣必當此言矣!”

“言過矣!言過矣!”

扶起鄭璞,天子劉禪囅然而笑,輕輕頷首後,便轉身離去。

嗯,他乃去署今日的朝政案牘。

看似朝政盡托丞相,而得閑暇的天子,其實每日可供自娛的時間,並不多。

常卯時便臨朝,若逢無朝會,將轉為自讀書傳,晌午方罷。

稍作歇息後,待申時之始,便批閱朝廷案牘。

此些案牘,並不會付於政令。

乃是那是丞相遣人送來,且是尚未批閱過的,供天子自行擬批之。

因於隔日,丞相會將自身批閱過的,讓佐吏抄錄一份傳來宮中,讓天子自行對比其中得失。

若有不解或相悖之處,天子可令謁者等近侍,傳去相府與丞相請教。

如之前謁者龐宏,便因此職責,常往來於宮禁及相府之途。

而丞相無論多忙碌,都會於當夜細細注釋,其中緣由及見解。

是故,天子雖尚未親政,卻是比親政更為忙碌。

抑或者說,先帝托孤於丞相,讓天子事丞相如父;而丞相視天子如君,亦如親子,殷殷勸導之,淳淳教誨之。

日複一日,天子難得娛樂,亦有可原之處。

不過,或是今日與鄭璞宴,得心情暢快,天子歸去署案牘的腳步,頗為輕快。

隻是很可惜,方轉過假山,身影沒入禁內之際,先前前來催促的近侍,便作禮而拜,恭敬言道:“陛下,臣鬥膽諫言,日後還是少召鄭書佐入宮為上。”

他乃董允。

字休昭,其先父乃故掌軍中郎將董和,早期東川士領袖之一。

先主劉備立太子時,他便被選為舍人,後徙洗馬。今天子即位,丞相以他秉心公亮,乃遷為黃門侍郎,意在規勸天子行止得失。

天子劉禪甫一聽聞諫言,當即斂容,駐足側瞥,怫然不悅。

“董卿何出此言邪?!”

董允依舊微垂首,音容不卑不亢,“陛下召鄭書佐坐談,為閑暇之樂也!時日若久,恐朝野皆以鄭書佐乃幸進佞臣矣。”

聞言,天子默然以對。

少頃,再拔步而行,悵然喃喃,“朕,知矣。”

讓那變得沉重的步伐,拖著漸行漸遠的背影,融於冬日殘敗景致中,平添了幾分蕭瑟。

而攜傅僉出宮而去的鄭璞,卻是另一番景象。

天子臨行時,乃是讓近日隨身侍中郭攸之,待為送一程,以表恩寵之意。

嗯,原先常伴天子左右的侍中關興,前不久轉武職,授中監軍,統兵。似是丞相諸葛亮有心,讓其以後隨軍北伐,圖繼父輩名聲。

侍中郭攸之,乃是先帝劉備親自為天子挑選的近侍之一,亦宮中老人了。

他與鄭璞並肩步行之時,笑容潺潺,感慨道,“鄭書佐,天子親你,與宴之時,喜意不絕。我知書佐胸有才學,被丞相見異,日後再入宮時,還請多與天子言些學問或風物之事,以期裨益天子勤學之心。”

“諾!”

聞言,鄭璞側頭,拱手朗聲而言,“在下亦人臣也,自當力爭為天子裨益。”

“善!”

郭攸之笑顏更勝,口稱讚之。

二人且言且行,不一會兒,便至宮禁門闕,相互作別而去。

步上簡陋的鹿車坐定,鄭璞衝著扈從鄭乙微頷首,示意他可驅滇馬而行,又叮囑身側的傅僉,“途經州學宮之際,以聲喚我。”

言罷,便斂容耷眉,半闔目而思。

並非是思慮,方才與天子劉禪坐宴的得失。

乃是心中有感,天子的敦厚性情,以及對自身表露出來的善意。

誠然,今天子的才能或人格魅力,皆不如先帝劉備。

卻是有一點,頗為類同。

先帝能使人死力,而今天子與鄭璞之感,恍如直率誠信君子,乃可傾心與交、同心同德的友朋。

是也!

竟是如此離奇。

身為人臣者,焉能視天威而無睹邪?

天家坐北稱寡之人,安能以友朋論之邪?

一時之間,鄭璞不知,乃自身性情之由,常剛而犯上,是故甫一得遇天子殷殷切切,便心生錯覺。抑或者說,乃是天子劉禪,身無人君之威儀。

應是此二者,皆有兼之吧!

心百輾,亦弗解,鄭璞便取折中,暫歇愁念。

又思及,今入覲見天子時,所見所聞的宮禁乏趣,便想起侍中郭攸之所言來。

天子親我,是故與宴,喜意不絕邪?

唉,罷了。

人君者,不可困守於宮禁內,不識黎庶之艱也!

我且看如何作籌謀,待時機成熟時,諫言於丞相,看能否為你爭取出宮機會吧。

一番思定的鄭璞,將此事暫且擱下。

恰好,此時身側的傅僉,朗聲言之,“先生,州學宮至矣。”

“好。”

微微頷首,鄭璞出聲喚前方牽馬引道的扈從鄭乙,“且止車。”

他要入州學宮內,送拜帖於勸學從事譙周,邀他得閑時,來小宅內一敘。

昔日得秦宓提點,言譙周將他名聞於丞相諸葛亮之耳,且將他與張表、楊戲等人相提並論,亦算是有擢名之情,當走動一二。

既其有心結交,鄭璞亦不好拂人好意。

人情世故嘛,身尚在世,總不得免。

二人秉著“君子之交淡如水”,之前亦有所往來,坐論學問等,逐漸熟稔。

今歸來成都了,且是休沐之中,不好罔而不問。

且鄭璞此番來請,並非純粹的人情世故往來。

更是他近日心中念念的北伐之事,有些或於國有所裨益的細枝末節,想請譙周能否幫襯一二。

因他乃耽古篤學、研精六經的儒士,冠絕巴蜀當輩。

亦是鄭璞自身所識、所善,且是為數不多可請得動的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