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礦石問題

孫元化麵色有些尷尬,看到這新式火槍的槍管就在眼前,手癢癢的他不自覺的就拿起來研究了一番,卻沒承想被薛鳳翔看在了眼裏。

回頭望了朱由檢一眼,見陛下也正等著聽。

便就直接開口說道:“這槍管自然算得上是合格品,但依我看來,並非算得上良品。”

如果說孫元化這話還沒說倒也還好,畢竟還可以用其剛來到這裏對於新式步槍的內部結構不了解來解釋。

可這一上來就說人家東西做的不好。

不就是從側麵直接挑明了說眼下兵器總局做出來的東西次嗎?

周圍的工匠們當時就撂下手中的活計不幹了,圍成一圈衝著孫元化說道:

“今天若是這位大人說不出個所以然,講不清這槍管到底次在何處,就別怪我等大老粗駁了您的麵子。”

一旁的薛鳳翔更是氣憤,:“不知孫大人是否見過米涅步槍的設計圖紙,我兵器總局怎會生產次品。”

誰料孫元化隻是默默不語,再次提起一根鏜製完成的槍管放在眼前細細看了起來。

一連接著數根看完,終於他說道:

“這槍管的確是合格品,但的確算不上良品,其中關鍵地方就在於所用鐵料並不優良,在鏜製的時候卻刻板的按照設計要求加工,導致其性能隻能勉強合格。”

“勉強合格?”一旁的工匠們聽聞此話,可是再度不樂意了起來。

隻見其中一人麵色不悅的說道:“若是按照大人所說,又應當如何修改呢?”

孫元化滿臉自信的說道:“修改鏜刀,槍管的槍口處少鏜一絲便可。”

“少鏜一絲?”

工匠們表情中帶有些一些疑惑,而就在這時,遠處的車間門外,老王頭帶著徒弟小四走了進來,先是向朱由檢躬身致意,接著便是開口說道:“輸了就是輸了,技不如人不丟人,我很早就和你們說過看不出來不要緊,不要攔著別人..”

作為兵器總局內最早接觸新式步槍生產的工匠,老王頭無論是技術還是資曆都是最深的。

而薛鳳翔在一旁見到老王頭如此說,便也有些驚訝:“王師傅,這位大人所言難道是真的?”

“嗯..回大人,在下不敢托大,這位大人所言極是,這的確是因為鐵料不佳而導致的,其中不僅僅是用來生產槍管的鐵料不佳,就連鏜刀的刀頭鐵料也並非上等。”

“那為何...那為何不早早上報呢?”

“因為這件事源頭並非工匠懈怠或者手藝不精,而是出在鐵料質量不佳,質地較軟,鏜刀車進去,在不出槍口處就會打滑。”

老王頭說的話就像是給這件事從技術層麵上定了性。

而原本站在一旁的朱由檢卻是有些疑惑的偏頭看向薛鳳翔,忍不住開口說道:“剛才提到的鐵料質量不佳是為何?這兵器總局眼下生產新式步槍的鐵料不都是從工部運送過來的嗎?怎會質量不佳。”

見朱由檢臉色還未變,薛鳳翔明白,眼下自己必須得給皇上一個合理的解釋。

不然今天這事情就不是簡單的技術上的探討了,此刻的薛鳳翔在內心裏早已經將孫元化罵了千八百遍。

你說說你,沒事管這些幹啥,鐵料不佳不也一樣能夠生產出合格的米涅步槍。

“回稟陛下,這鐵料的確出自工部沒錯,可這鐵料背後的鐵礦石卻一律來自鐵礦啊...”

“那為何工部鐵料不佳?”

“陛下...這看似是鐵料沒錯,可實際上都是用的工部專門冶煉的精鐵,這精鐵本身就難得,米涅步槍短時間產量的大量攀升,意味著需要更多的精鐵料也就是鐵礦石,但如今因為徹查礦稅的原因..朝廷的鐵礦石生產已經連著數月在下降了..”

朱由檢明白,這件事並非表麵上看起來這麽簡單。

但作為皇帝,此刻的他必須有所表示。

“回宮內,薛鳳翔,孫元化隨朕一起。”

“臣遵旨。”

一行人快步跟在朱由檢的身後,而朱由檢自己則思緒萬千。

“該死..該死!怎麽能把這麽重要的事情拋之腦後!”

朱由檢沒有想到,自己一路順風順水,卻自始至終沒有想過而今的大明的精鐵及各種礦物的生產產量,能否滿足大明之後日益增長的對於金屬的需求,鐵料僅僅是一方麵、未來的銅、煤、鋼、黃金白銀,以及工業需要的各種金屬。

大明比起充沛知識,恐怕更加需要加速工業化的進程了。

剛一回到宮中,朱由檢就迫不及待的詢問薛鳳翔,:“和朕說說吧,這大明眼下的鐵料產量到底如何,而今是否還能夠滿足兵器總局及未來的生產。”

“回稟陛下,東廠已全麵接管礦稅事宜,正逐步移交至大明皇家稅務局,但無論是魏忠賢還是畢自嚴,都未有礦石產量下降的匯報。”

王承恩先在一旁拱手說道,而薛鳳翔則是一臉苦澀,這壞人最終還是落到了自己頭上。

“陛下,臣不敢欺瞞聖上,而今大明的確鐵礦石產量未曾下降,這一點工部也同樣知曉,可陛下您不知道的是,這產量不降的背景是因為南方的鐵礦石產量逐年增加,北方卻是在逐年萎縮,是在此消彼長之間..才勉強維持啊。”

“北方比之南方難道差什麽嗎?為何南北方差異如此巨大?”朱由檢實在不解。

隻聽薛鳳翔解釋道:“這北方原本按理來說各類礦藏含量要比南方更多,可問題就在於而今清查稅務先從北方開始不說,這些年青壯人力的大量向南流失,導致北方開礦人手緊張...加之..”

見薛鳳翔說著說著就有些吞吞吐吐起來,朱由檢不由的氣不打一處來,撇著沒好氣的說道:“接著說!”

“加之這..北方大量的礦藏原本都屬於山西商人..而那些商人把持的很多商號參與其中,北方量大礦賤,便紛紛前去南方開礦..降低北方礦藏的開采量,將把南方礦石再運往北方,抬高北方礦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