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將作營與求賢令
在城外的軍營裏,劉備見到了風塵仆仆的太史慈。
這一路行來,太史慈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從汝南過譙郡,再到下邳,這一路上,太史慈沒有丟掉一名部下。
“子義,子義無礙否?”
劉備一見到太史慈,沒等太史慈下拜,就撲了過去,把太史慈扶住,連聲問道。
“無礙,少使君給我們配置得很完善,這一路上我們甚至沒有掉隊的,隻不過為了繞開某些地方,我們繞了一點原路而已,沒有作戰,沒有衝突,隻是行路罷了。”太史慈感動地說。
“那就好,那就好啊。”劉備欣慰的道。
“我二哥和王易侄兒,還有公佑文向,他們都還好吧?”張飛迫不及待地問道。
“都很好,他們現在在汝南……”
太史慈開始詳細地給劉備講述王易的計劃,劉備一邊聽,一邊讓張飛拿來了地圖,然後仔細地看了起來。
一直到太史慈說完,劉備才長出了一口氣。
“吾兒深謀遠慮,吾不能及也。”
劉備嘴裏說著不如的話,臉上卻是一臉的喜色。
王易在汝南的經營,現在能看到的好處就很明顯--起碼是兩萬兵,數萬民,在汝南那裏有這麽一個點,就算是多了一個分基地。
而一旦要對袁術動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劉備得到了經營徐荊揚三州的權力,那麽占據淮南的袁術一定很憤怒,就算劉備不去打袁術,袁術也一定會來打劉備,將劉備消滅,那麽就沒有人可以節製徐荊揚三州了。
以袁術任俠的性格,自大的脾氣,一定會這麽做。
換個說法就是”劉備袁術之間,必有一戰”。
袁術不好打,他手下猛將不多,可是士兵確實很多,而且都很精銳,同時不缺乏糧草的他們,訓練也都很嚴格,所以士兵的精銳程度,是要超過一般諸侯的。
袁術雖然不算什麽雄才大略的雄主,可是作為袁家的子弟,他的練兵的能力還是很不錯的,他練出來的精兵,足夠出色。
所以就算現在劉備也在練兵,也在屯田,同時相信以紀效新書練出來的兵,會比袁術的更出色,然而徐州的兵,確實沒有袁術麾下的多,因為袁術可以橫征暴斂,可以不在乎淮南老百姓的死活,從而養一支極其龐大的軍隊,劉備卻不能這麽做。
整個徐州,除開各地維護治安的郡兵之外,劉備最多能養七萬兵--當然是指現在的情況,隨著屯田的效果好,人口增長之後,徐州的潛力是很大的,隻不過現在還沒法發揮出來而已,畢竟整個徐州現在不過一百多萬人,和巔峰時期三四百萬人比起來,差了不少。
這七萬兵中,起碼要留兩萬人分別駐紮在下邳和東海,提防呂布和臧霸,就算是盟友,也不能太過相信他們。
到時候能和袁術開片的,撐死了五萬兵,和袁術的十萬大軍甚至有可能臨時擴展到十五萬的大軍比起來,明顯是處於下風的。
而在僵持的情況下,如果在汝南有一支奇兵,直衝袁術的老巢壽春光是想 一想,劉備就知道這有多大的意義。
“吾兒和二弟,在汝南辛苦了。”劉備感歎道。
“少使君過得可是很開心,他說汝南那種地方,雖然十室九空,卻也是個屯田的好去處。同時慈出發之前,少使君用的高爐之法,一爐出鋼數百斤,不愧是光武帝賜予的天書。”太史慈道。
接下來,劉備和張飛又是一陣吃驚,他們當然知道一爐出數百斤鋼是個什麽概念,這足夠讓劉備的兵器製造和農具製造,再也不受限製!
戰爭打的是什麽?光有士兵不行,還得讓他們吃飽飯,還得讓他們有兵器!
吃飽飯,有肉吃,士兵就強壯!
強壯的士兵,就能夠身穿鎧甲,減少自己傷亡的概率!
十章將作營與求賢令
鋼鐵足夠,那麽兵器就足夠堅固,鋒利,戰士們在戰場上殺敵就更容易!
“三弟,去選拔鐵匠,組建將作營!我給他們從軍的待遇,首領可封將作監丞,秩六百石!不得交通內外,嚴密封鎖!一切待遇從優!”劉備當機立斷的道。
戰爭打的就是錢,而兵器並不是打造好了,人手一把,就足夠用了,要知道兵器在戰爭中的損耗,是相當多的,一把環首刀,砍幾個人,可能就會巻刃,一支長槍,捅完人之後,可能就折斷了,鎧甲會破,盾牌會裂,就別說弓箭的損耗
To
所以兵器的打造,是需要有足夠的儲備的。
不過隻要鋼足夠,別的都好辦,包括弓箭,鋼多了,用模具打造箭頭就更容易,能省多少道工序啊。
所以將作營的存在,當然是很有必要的。
組建這麽一個地方,在裏麵修建高爐,嚴密封鎖,不讓消息泄露出去,會非常重要。
至於太史慈帶來的另外一本書,劉備就不是太重視了。
出海之法,也是要保密的,然而確實不是現在就要用到的,現在隻需要準備,打造船隻,招攬出海的船夫就足夠了,主要是劉備手下缺乏水軍的人才,隻有關羽一個會水的,他擅長的還是在江河裏,而不是出海,那是兩碼事,更何況他還不在徐州。
去海邊招募漁民不難,關鍵是統領他們的人選,可不太好找。
擅長水軍的人才,幾乎都在南方,徐州雖然靠海,卻也缺乏這樣的人才。
這種事情急不得,隻能慢慢來。
任何一支部隊,沒有足夠出色的首領,就算勉強建立起來,那也沒什麽用。
倒是船隻什麽的,可以先慢慢地打造。
“少使君還提議說,主公現在名正言順地節製三州,可發詔令給天下,讓三州自認有本事的人,全來徐州,經過考核後,能夠得到主公認同的,便可征辟入左將軍府,擔任職位。”太史慈最後道。
“求賢令嗎?此事非查舉非征辟非辟除,吾恐為天下所笑。”劉備想了想之後說。
這年頭,當官無非就是這三種方法,基本上被門閥所控製,他們相互舉薦,壟斷了士子的上升道路,以至於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民謠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