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讓你們活下去
“我要弄死那幾個王八蛋,這是幾百人?”劉辟想罵娘。
“騎兵啊,那可都是騎兵啊,足足幾千人的騎兵,媽的,怎麽打?”以勇武著稱的龔都也想罵人。
本來想欺負幾百水軍。
結果到地方一看,對方岸邊還有幾千騎兵。
可是現在後退似乎也來不及了?
這裏距離安城,那可也是一片平原別說黃巾缺乏訓練,就算是精銳,在平 原地帶上麵對和自己人數差不多的騎兵,以步對騎,那真是想怎麽死,就怎麽死。
如果是在安城,借助城牆,也許還能抵擋一下,在這裏嘛……
“大漢左將軍宜城侯節製徐荊揚三州皇叔劉備之子,武陽亭侯王易在此,前方來者可是劉辟龔都二位頭領?”
就在劉辟龔都不知所措的時候,徐盛打馬上前,大聲地喊了起來。
這一連串的頭銜,差點把劉辟龔都給聽暈了。
如果是才黃巾起兵的時候,他們可能還不知道這些頭銜意味著什麽,可是混到了現在,他們或多或少的也知道了一些東西,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占據了徐州的劉備……
那可是天下聞名的仁義君子啊!
還是漢室宗親!
他的兒子跑汝南來幹嘛?就算他們兩個一直是在汝南混的,也知道汝南和徐州之間,還隔了一個譙郡呢。
不過既然對方提到了他們兩人的名字,那他們兩個也得出列一下。
“在下劉辟。”
“在下龔都。”
兩人打馬向前,然後同時報名。
然後他們就看到對麵陣中,一名少年,騎著一匹馬,一個人就駕馬過來了。
這是什麽操作?
劉辟龔都同時懵逼。
龔都看看劉辟:我們要不要抓這人當人質?
劉辟瞪了龔都一眼:你傻啊,對麵幾千騎兵呢,你抓了人質還有好?
距離近了之後,那少年就滾鞍下馬,然後對兩人拱手。
劉辟龔都再次懵逼,對方行禮,自己要不要下馬回禮?
看起來好像很危險,但是對方就一個少年,下馬也沒什麽吧?再說要打起來我們肯定是輸定了,還不如大方點,聽聽對方怎麽說。
所以再次對望一眼之後,兩人同時翻身下馬。
“在下王易,見過二位頭領。”
聽到王易這話,剛剛下馬的兩人三度懵逼。
什麽?這就是劉備的兒子王易?
之前王易用計,大破袁術的七萬大軍,在有心人的傳播之下,已經是天下皆知,誰都知道劉備有了個天才兒童的兒子,就連在窮鄉僻壤的劉辟龔都,他們都聽說了。
對於劉辟龔都來說,這樣的人,簡直是傳聞中才能夠聽到的,可是現在,卻在他們的麵前,還對他們行禮!
劉辟龔都瞬間就感動了!
他們雖然是反賊,可是在造反之前,那也都是老實人,現在黃巾之亂都過去那麽多年了,他們雖然占據了汝南,卻從來不跨出汝南的範圍之內,也證明了這—點。
於是,劉辟龔都,立即就是納頭便拜。
“沒想到是少使君當麵,我們兄弟二人慢待了!”劉辟大聲道。
龔都口才差很多,隻能跟著說一句:“俺也一樣!”
王易哈哈大笑了起來,上前兩步,將劉辟龔都扶了起來。
他倒真不擔心這兩人會暴起傷人,一來這兩人在曆史上都是忠心耿耿的,不是什麽小人,二來他們的武力也就是平平,自己可是武力高達92的猛將,難道還怕他們襲擊嗎?
實際上劉辟龔都也沒有想過這方麵的問題。
“不知道少使君率軍前來,有何指教。”劉辟起身之後,恭敬地問了一句。
“先坐。”
王易拉著劉辟龔都,就那麽在地上坐了下來,他這種沒有儀態的動作,不得不說,很符合這些底層出身的黃巾軍的胃口。
“這次前來,是想問一下二位頭領 ……你們想過將來嗎?”王易開門見山地問。
劉辟龔都對望一眼,同時露出了沮喪的表情。
王易的話術技能升級到頂級之後,就有了更強的說服力--就算沒有事實為依據,他也能夠讓自己的話變得有說服力,就別說是有事實為依據了。
“汝南,曾經是富庶之地,可是現在呢?大片大片的空白土地,連人都看不到。這樣的地方,繼續待下去,是沒有前途的。然而對於二位頭領來說,就算想要招安,投降朝廷,隻怕也沒有機會。”王易繼續道。
“有機會的,曹操之前都派人聯係我們了……”龔都忍不住說了一句,然後就被劉辟捂住了嘴巴 ……
王易哈哈一笑:“無妨,我們就是從曹操那邊過來的,當然知道這一點。隻不過二位想過沒有,曹操是鎮壓黃巾才起家的,他確實收編了不少黃巾軍,可是他麾下的將領,有一個是黃巾出身的嗎?”
劉辟龔都同時默然。
“青州黃巾,被他收編了三十萬,確實,那些黃巾現在過得都不錯,當兵的當兵,屯田的屯田,起碼有條活路,可是那些頭領們,沒有一個留下來的。前日,
黃劭被殺,何儀何曼兄弟投降,然而何儀何曼現在在何處,你們又知道嗎?至少,他們沒有從軍,也沒有在某地當一個富家翁。”
王易說的話,是事實。
曹操確實是鎮壓黃巾起家的,他軍中也有不少的黃巾將士,可是那些曾經成為一方渠帥,或者是大小頭領,就沒有一個能在他手下當將領的。
曹操手下的將領,要麽是宗親,要麽是豪強,就是沒有賊頭。
“還望少使君給我等指一條明路。”劉辟誠懇地說。
“我父現在占據徐州,然而勢單力薄,需要各路好漢相助。二位頭領若是不棄,還請加入我軍,不光二位頭領可在我軍中擔任職務,你們手下的人馬,精壯的,加入我軍,老弱,參與屯田,保證你們糧食無憂,都可以在這亂世中,好好的活下去!”王易道。
活下去。
這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大的**。
“看到我身後的船隻了嗎?足足五十條大船,上萬斛的糧食(這段時間到處打秋風積攢下來的),這些糧食中,有一部分是良種,我們要在汝南,有一片基地,讓你們,活得更好。”王易最後說。